平津戰役中,東野一個軍竟有6萬多人!傅作義這仗還怎麼打

1948-1949年的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節點,殲滅了50餘萬國內黨華北部隊,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國軍官兵在壓力之下選擇了起義。在感嘆我軍戰術全面得當,行動果敢迅速的同時,不少朋友也覺得傅作義為首的華北國民黨軍比較膽怯,畏戰心理嚴重。其實真不怪傅作義膽小,仔細看看當年東北野戰軍有多強?一個軍都超過6萬人!國軍這仗怎麼打?

平津戰役中,東野一個軍竟有6萬多人!傅作義這仗還怎麼打


只講6萬人的話,有的朋友沒概念。先說說解放戰爭時期雙方一個標準的軍建制為多大規模。軍(解放軍改制前為縱隊)介於兵團和師之間,是一種大規模的軍事編制單位。國民黨軍(整編師)分兩種,二師制和三師制。一般雜牌中的雜牌為較弱的二師制軍,人數2萬人(如吳化文96軍)上下,不滿編的只有1萬多人;中央軍和實力較強的地方軍(如7軍、35軍)都是三師編成,人數在3萬-3.2萬人之間,若是有補充團,則個別的強軍能達到3.7萬、3.8萬這樣的規模,比如鼎盛時期的張靈甫整編74師,這就是國軍一個軍級單位的極限水平了。

平津戰役中,東野一個軍竟有6萬多人!傅作義這仗還怎麼打


我軍這邊,除了東野(後來的四野)外,其他各部隊縱隊(軍)一級通常也是3師編成,隨各野戰軍實際情況不同,兵力也普遍在2萬人-3萬人之間。東野之外的三大野戰軍,很少出現3.5萬人以上的“大軍”,就連華東野戰軍也有很多2.5萬人上下的縱隊。東野則是個特殊,不能用常規標準去判斷他們的編制。回到平津戰場來講,東野南下入關部隊共12個軍(每軍竟包含4個師,而且東野的師比常規師多3000人左右)。人數最多的一個軍是43軍,也就是著名三大主力之一的老“6縱”,這個軍當時的員額為63478人,名副其實的六萬大軍!其他11個軍的兵力也普遍在5萬人上下。這就不難理解傅作義總司令當年的處境了,一個軍6萬人還好,然而對手12個軍差不多都是這種實力,豈不是太難打了!

平津戰役中,東野一個軍竟有6萬多人!傅作義這仗還怎麼打


當時國民黨一個兵團的平均兵力,在5-6萬之間(人多的也有過10萬的,分佈東北和華東戰場,但華北卻一個也沒有),像平津中央軍的主力4兵團、9兵團,都不到6萬人。換句話說,東野一個軍就能平推傅作義的一個兵團,而且不光是人數,火炮數量更是如此,東野入關時帶了超過2600門各型火炮,這還不加原有的華北3個野戰兵團。所以49年傅作義在北平不打,並非敢不敢的問題,而是實力確實懸殊,怎麼打?起義確實是一個明哲保身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