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場上的「黃王團」,督戰隊向他們敬禮,打日軍攻無不克

提起抗日名將,薛嶽、張自忠、孫立人等個個聞名遐邇,提起抗日勇猛的部隊,“大刀隊”這個稱呼人們耳熟能詳,可是提起抗日的“黃王團”和他們的團長,卻幾乎沒人知道。

抗日戰場上的“黃王團”,督戰隊向他們敬禮,打日軍攻無不克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抗日戰場上的“黃王團”,這是一支連督戰隊都向他們敬禮的部隊,在抗日戰場上大多數戰士都是捨生忘死的,可難免有開小差臨陣脫逃的。

督戰隊在戰場的二線,專門負責捉拿逃兵的,甚至可以當成槍斃,可是面對“黃王團”的士兵,他們則是敬禮放行,和免檢產品相似,他們是戰場上的“免檢部隊”。

這樣的榮譽是他們在戰場上用流血犧牲換來的,他們的部隊番號是傅作義麾下的第35軍211旅422團,他們的團長叫王雷震,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員猛將。

王雷震的團很特別,能進入他這個團的都是不怕死的人,個個都很勇猛,在忻口會戰時他為了便於認識自己的手下,讓所有士兵都戴著黃色寫的“王”字臂章。

這個臂章是上級特批使用的,422團的戰士個個都像是敢死隊員,打仗十分勇猛,全團在一線陣地抵擋日軍17天,他們團的傷兵下到後方,督戰隊員都要敬禮,絕不會查問。

抗日戰場上的“黃王團”,督戰隊向他們敬禮,打日軍攻無不克

在整個忻口會戰期間,他們團一共擊斃日軍1100多人,他們自己只犧牲了400多人,這樣的戰績讓所有參戰部隊刮目相看,“黃王團”如此厲害,自然離不開團長王雷震。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王雷震絕對是一員虎將,他是山西稷山縣人,1916年,他的父親在農民起義中被殺,此後他發奮讀書,參軍後在傅作義手下任勞任怨。

從排長一路幹到了副軍長,在治軍方面他要求非常嚴格,他更是把自己強烈的愛國思想傳輸給了部下,有了愛國心的支撐,部下自然個個都不怕犧牲,上了戰場個個勇猛。

1940年,已經是副師長的王雷震依然勇猛不減當年,當時傅作義指揮利用掏心戰術奇襲日軍在五原城的司令部,身為31師副師長的王雷震率部參戰,他親率部下殺敵。

在久攻不克的情況下,王雷震讓戰士們蒐集火油和棉花,在夜間把這些東西都點燃採取強攻,最終一舉攻下日軍戰地,為五原大捷立下了頭功,只有王雷震在,沒有攻不下的陣地。

抗日戰場上的“黃王團”,督戰隊向他們敬禮,打日軍攻無不克

1949年,51歲官至中將副軍長的王雷震,跟隨董其武參加了綏遠起義,後來他還當過包頭市長,一直到1983年10月病逝在北京,安葬在八寶山公墓,享年8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