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好用嗎?


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好用嗎?


首先用一個簡單的答案來回答,那就是好用

之所以要探討這個問題,是因為很多人,確切說應該是絕大多數的中國股民並不這麼認為。雖然近幾年時間說自己做價值投資的人多了,但是往往還都是嘴上說著巴菲特、心裡想著趙老哥。要不然,見哪個價值投資的成天想著抓漲停、總琢磨一年要翻多少倍的?

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好用嗎?


很有諷刺意味的是,價值投資好用的原因恰恰在於價值投資的理念在中國市場上的認可度低

我知道講這種話自帶嘲諷,容易被噴。但這其中的原理有一個看起來就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字,叫做“格羅斯曼-斯蒂格里茨悖論”。

01格羅斯曼-斯蒂格里茨悖論說了什麼?

按照最簡單的表述,“格羅斯曼-斯蒂格里茨悖論”說的是,由於信息成本的存在,市場效率和競爭均衡是不相容的。

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好用嗎?

根據不同層次信息有效程度的不同,效率市場可以分成三個不同的類型:弱勢、半強勢和強勢。在弱勢有效市場裡,證券的價格反映了過去的價格和交易信息。如果市場是弱有效的,即存在信息高度不對稱,提前掌握大量消息或內部消息的投資人就可以比別人更準確地識別證券的價值,並在價格與價值有較大偏離的程度下通過買或賣的交易,獲取超常利潤。在這種市場環境下,設法得到第一手的正確信息,確定價格被高估或者低估的證券,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強勢有效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了所有公開和不公開的信息。在高度有效的市場中不可能取得超常收益,因為在證券價格與價值偏離時人們會立即掌握這一信息,然後通過迅速買進或賣出的交易行為將這一差異消除。強勢有效市場對於證券投資專業人士的意義是,用不著費勁去探尋各種宏觀經濟形勢和有關公司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的正確投資策略是買市場指數基金之後就扔那別管了。

在半強勢有效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了包括歷史的價格和交易信息在內的所有公開發表的信息;半強勢有效市場的有效性介於弱勢和強勢有效市場之間,其獲利空間也介於二者之間。

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好用嗎?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如果價格是信息有效的,就不會有人花費成本來收集信息並承擔前期風險;而如果沒有人去獲取信息並據此決定其需求,新信息又不能被彙總或是以最快的速度體現到資產的價格中,於是價格就不會是信息有效的。

換個簡單不拗口的說法就是:有效市場會導致市場無效,而無效的市場會導致市場有效。依據這個詭異的原理,我們可以理解市場中的很多現象。

02為什麼賺錢的只會是少數派?

​ 在進行股票交易的時候,國家會從中收取印花稅;中國登記結算公司會收取過戶費;證監會收取證管費;交易所收取經手費;​券商會收取佣金;如果是買的基金,基金公司還會收取管理費。所以在一個現金分紅比較低的市場中,交易者之間是負和博弈。這也就意味著賺錢的只會是少數人。但要注意,我們並不能由此推出當少數派,與市場狀態反向操作就能賺錢。實際上我們可得出來的結論是,站在少數人一邊未必會賺錢,但是站在多數人一邊必然賺不到錢。

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好用嗎?

我們可以再換個說法,假設有某種方法原本能夠賺到錢,但是在很多人採用了這種方法之後,就一定會使得這個方法失效。比如說,在現在的A股市場裡面,大夥都在盯著所謂的莊在炒什麼股票,或者看著技術圖形在那追漲殺跌,這樣的話出現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如果採取價值投資的投資機構多了起來,一旦有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就很可能被其他人發現,發現的人購買就會使得股票的價格上漲,從而實現價值迴歸,這樣就很難出現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價值投資也就失效了。


03什麼叫做價值被低估了?

很多人不相信價值投資,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把怎麼估價給弄錯了。多數人證明價值投資在中國市場上不管用都是會舉出幾個例子,說XXX藍籌股,原本是低市盈率,我價值投資買了,後來它收益下降,從績優變績差了,我也跟著賠得一塌糊塗了,於是就推出價值投資是沒用的,不適合中國市場的。這裡面實際上包含了一個非常詭異的邏輯。邏輯推導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還是舉個形象點的例子說明為好。某韭菜用錘子去削土豆皮,結果把土豆砸得稀巴爛,之後埋怨錘子不好用,這事情裡是到底是錘子的錯,還是土豆的錯,還是韭菜的錯呢?

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好用嗎?

注意,價值投資是尋找價值被低估的股票,這並不能等同於買低市盈率的股票。

以市盈率之類的死指標去衡量一個公司的價值,這裡面的一個前提假設是公司的運營平穩,收益既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增加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我買了這個股票就是要當這個公司的股東,通過這個公司經營分紅收回自己的本金和收益,在這種條件下市盈率才是有意義的。

如果我們買股票的時候是為了通過股票漲跌的差價來贏利,而不是想拿著一支股票20年,靠著分紅回本贏利的?這種情況看那市盈率就不再是一個合適的估值指標了,這個時候應該看的是市盈率的變化情況。

假設說某個創業板的公司正處於快速發展的爆發期,這個時候有可能股價被炒到上百倍的市盈率。這種時候通常都會被說成是“市夢率”。

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好用嗎?

可是快速發展時期的公司,看市盈率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一個公司處於快速發展階段,200倍的市盈率也未必算高;如果公司已經處於衰退期了,20倍的市盈率也可能太高了。

為什麼這麼講?如果一個公司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小公司的收益一年增長個5、6倍甚至十幾倍也都不算什麼太稀奇的事情。市盈率是用股價除以每股收益算出來的,假設一個公司當前的市盈率是200倍,明年收益出現大幅度增長,變成今年的6倍了,那公司的股價不變的話,明年公司的市盈率就變成33倍了,後年繼續有大幅度的增長,那這公司的股價不變的話,後年公司的市盈率就可能會比銀行股還低了,再往後呢?所以如果能確定這個公司會快速增長,即使當前的市盈率很高,依然屬於價值低估的。反過來也是一樣道理,在一個公司處於衰落階段,低市盈率依然是價值高估的。

再說個更極端的例子,從05年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之後,直到15年要推出註冊制,炒A股贏利最高的實際上是炒作為殼資源的垃圾股。也有很多人以這個為證據說A股市場投機盛行,不適合價值投資。可是按照我剛才的分析思路來看看,炒垃圾股為什麼會帶來高額收益,原因恰恰在於垃圾股一旦重組被價格重估,它的市場價值變化是最大的。所以在殼資源短缺的市場中,炒垃圾股恰恰是價值投資的一種表現。

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好用嗎?

對於自己先把價值投資跟買大盤藍籌股或者低市盈率股票畫上等號然後再去說價值投資無效的投資者我該說點什麼呢?想想我前面例子裡說的那個錘子吧,那個錘子,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