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間傳奇故事,孔子在漯河與周口之間竟然受到冷落拒絕

一個拒絕為孔子熱飯的村莊——冷飯店

王明見

在河南省周口市和漯河市之間,有一個有著奇怪村名的村莊——冷飯店(古代屬於陳州西華縣,今屬漯河市召陵區),可別小看了這個不起眼的村子,它的名字由來是因為當地人因拒絕為孔聖人熱冷飯而來,在漯河,還有臺頭、望天、問十、歸村四個村莊的得名也與孔子有關。當孔聖人在漯河接連遭遇冷板凳,會發生什麼有趣好玩的事兒?

河南民間傳奇故事,孔子在漯河與周口之間竟然受到冷落拒絕

公元前490年的一個傍晚,村頭來了一輛馬車,載著一位老人和幾個年輕人,打聽著吃飯住宿的地兒。從未出過遠門的村民並不知道,這老者和年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師徒。此時已到飯點,最近的召陵邑還有20多里,孔老夫子飢腸轆轆孔子決定在村莊熱乎乎吃上一頓然後再住上一夜。

在一戶村民的家中,孔夫子與眾弟子席地坐在屋內,主人端來熱騰騰的飯菜。但孔老夫子卻沒立即開吃,而是一本正經地站起身來默默祝禱一番,然後俯下身子先朝北面磕仨頭,再朝西北磕仨頭,又朝東北磕仨頭。村裡人感覺可奇怪。咦!吃個飯都這麼講究!

孔老夫子也察覺到了村民們的疑惑,馬上進入“開講”狀態,只聽他娓娓道來:先祖是殷商王族,周武王的時候被分封到宋國,現在是魯國人,所以,先朝宋國所在的北方拜;平生最敬仰的是周公的禮制,想竭力推行的也是周公的禮制,所以,向周王所在的西北拜;魯國是祖國啊,魯國公族又是周公的後代,所以,向魯國所在的東北拜。

河南民間傳奇故事,孔子在漯河與周口之間竟然受到冷落拒絕

就這樣,他老人家講著說著,說著講著,不知不覺,飯菜就涼了。心細的曾參看到這個情況,就說:“老鄉,熱一熱吧!”村裡人說:“看恁東奔西跑累得面黃肌瘦,侃大山累得滿嘴白沫怪可憐的,就不要恁錢了,俺們辛辛苦苦耕田得來的糧食,不是用來養活恁這遊手好閒瞎胡噴的人哩,你們呀,就冷著吃吧!”

後來,人們終於知道那個他們拒絕熱飯的老頭,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聖人,說不清出於內疚還是自豪,就將村名改為“冷飯店”。當然,這只是一個民間版本的傳說,關於村名的另外一種說法是,因為村子臨近官路,路人常常在此留宿吃飯,遂稱“老飯店”,久而久之,音變為“冷飯店”。

河南民間傳奇故事,孔子在漯河與周口之間竟然受到冷落拒絕

但漯河召陵區還有四個村莊的村名與孔子關聯密切,分別是臺頭、望天、問十和歸村。

問十村指的是孔子問津(問路)的地方,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公元前490年,也就是魯哀公五年,孔子周遊途中去楚國的葉地找過葉公論道,走到這個村子時上,師徒一行看到兩個老人在路邊耕地,孔子便派弟子子路問路。

《史記》中說這倆老頭分別叫長沮和桀溺,這倆老頭非常有趣,一個說這麼厲害的能人還問啥路,另一個說,天下到處都在動盪不安,而誰能改變這種現狀呢?況且你跟著那逃避暴亂的人四處奔走,還不如跟著我們這些躲避亂世的人呢?”說完,倆老頭頭也不抬,繼續耕田。

孔子道:“我們不能居住在山林裡與鳥獸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著到處奔走想改變這個局面了。”後來的人們為了紀念孔子“問津”此地,就把村名改成了“問十”。

而歸村則是為了紀念孔子游學歸來時,被請到召陵講學並在這裡流露出思鄉之情而改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