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是將對將,兵對兵對打嗎,為什麼感覺這種戲劇化打仗喜聞樂見?

大馬哈魚12


這個當然不符合歷史常識了,三國演義裡每次都是雙方武將先決生死,然後獲勝方才全軍出擊。顯然不是真的,中國古代從戰國開始戰爭規模就非常大了,一仗雙方過百萬很正常,一將功成萬骨枯,善領兵的將領在什麼時候都是稀缺人才,怎麼可能像敢死隊一樣先拼刺刀消耗掉。

這種像武俠小說一樣的模式就是古時候說書先生們創作的,說書先生畢竟知識有限,排兵佈陣戰法詭計之類的自己都不明白,更別說演繹了,而且說出來也不精彩。

將領對決這種模式既能像大俠一樣展現個人英雄主義,又能通過人物帶入情節,說起來很精彩,所以經過說書先生們的再創作,就有了將軍拼刺刀這樣情節。


旭奕


首先說明在古代真正戰場很少出現兵只對兵將只對將的戰鬥,之所以我們覺得這種現象喜聞樂見是因為我們受小說或評書演義戲曲等因素影響。

這些文藝作品之所以著重描寫兵對兵將對將,是為了突出主將的威武和增強故事喜劇性衝突性,比如著名的三國演義中武聖關雲長,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無不是體現關羽武藝高強。又如評書《隋唐演義》中甚至將裡面的武將按武藝高低排定名次,如第一名李元霸 第二 宇文成都 第三 裴元慶……而在領兵單打獨鬥時排名底的怎麼都打不過排名高的,小說戲劇評書不同於正史,需要英雄人物撐起整部作品,使故事更加生動化。

而古代真正大規模戰爭中主將的作用 一是指揮軍隊,二是帶領士兵衝鋒陷陣鼓舞士氣,除非在人員非常少的小規模戰爭中才有可能將對將單獨決鬥,絕大多數的戰爭決定勝負的因素的是軍隊的實力、士氣、保障、陣法等等。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認為古代打仗就像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中那樣兵對兵將對將對戰,就是因為我們受小說影視劇等等影響而造成的。


飛俠小哥


咱們看電視裡一些橋段都是,雙方主將先進行互毆,基本都是主將分個勝負以後,大手一揮,給我上,雙方開打,基本上都是戰勝的主將這邊會獲勝。

歷史當然不是這樣,要是這樣,還領這麼多兵幹啥,還講究兵法幹啥。

不同時代戰爭方式是不同的,最早春秋戰國時期都是雙方擺好陣形,主將對話,說一些客套話,然後對砍。這個規矩後來被韓信破了,他從未有哪次等對方擺好陣形再進攻,往往都是出其不意。而後的戰爭方式愈加豐富,奇襲、佯攻、突擊什麼的層出不窮,只是少了最初人們對戰爭的公正和對死者的尊重。

實際打仗也不是雙方將領相互開打,是大家領兵一起衝進去,這裡的將領和真正實際統領的將領不是一回事,真正統領的不會上去打。戰一打就亂了,誰還分那麼清楚。



shadow背影


無論是古代的小說還是影視劇,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以戰爭為主。無論是步兵騎兵,都在一處寬敞的野外之地列陣,在雙方列好陣勢後,一方會出現一位大將,騎馬提槍對著對方陣營大吼,要求與敵方的某位將領大戰300回合。接著敵方應戰,此時的二位大將隨著戰鼓越來越急促,便開始的廝殺,只要一名將領倒下,獲勝一方的主將馬上會大手一揮,全軍掩殺過去,戰敗的一方狼狽逃竄。

這就是在我國古代小說中非常多的案例,比起我們現代戰爭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然而此時我們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明明自己帶了這麼多的士兵,還非要找兩個人單挑,如果單挑能定戰爭輸贏的話,那乾脆就不用徵兵,直接派兩員大將廝打就可以了,幹嘛還要找這麼多的觀眾呢?

翻閱古代諸多典籍,我國的5000年的歷史的確是一個輝煌的歷史,然而也是一部戰爭史。從夏朝一直到清末,戰爭一直伴隨著華夏民族共同生息。在古代史書中,對於戰爭的描寫也有很多,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兵書戰策,專門記載戰爭中的策略與打仗技巧,此書中所講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大規模的團戰,對於武將單挑非常少。出名的幾次單挑也就是孫策單挑太史慈,呂布單挑郭汜,還有後面五代時期爭霸的大將周德威,葛從周等人。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古代竟然發生了這麼多次的戰爭,為啥找到單挑記錄的也就幾十個?要知道整整一部三國演義,裡面的單挑場景就有幾百個,這之間難道不互相矛盾嗎?小編告訴你,這一點都不矛盾,因為三國演義只是小說而已,小說追求的是給讀者一些快感,能讓讀者從中找到一些閱讀的樂趣,所以作者就必須創造一些精彩的情節來打動讀者,如果在小說中戰爭場景按史書來寫的話,那麼這場戰役也就不過寥寥數語,根本就體現不出一場戰爭的激烈性。所以武將單挑是必須的,並不是他們想單挑,而是作者想讓這些武將單挑。

古代雖然出現單挑記錄的時候非常少,可並不是沒有,這也是由於一些歷史條件造成的。在五代時期,眾多的小國實力相當,但是彼此之間都有戰爭,各個諸侯們都曉得對方的實力,如果雙方硬拼的話,都沒有絕對把握獲得勝利,這才要雙方默契的選擇了武將單挑的行為,武將單挑不僅可以代表諸侯的榮譽,更是能夠避免雙方兵力受挫,到時候再紛亂的戰爭霸中難以立足。相反在國家統一時,由於國家軍事人才的高度集中化,在於其他敵人作戰時基本上不會採取武將單挑的策略,因為兵力的絕對優勢根本沒有必要再讓武將冒險,有絕對優勢的一方士氣必然旺盛,此時的這一方是絕對不會給對方鼓舞士氣的機會,所以必須避免單挑這種萬不得已的做法。

在古代,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個好的將領可以抵百萬雄師,朝廷從全國費盡心力招募來的兵士,目的就是為了打仗,而不是打醬油。大將一般擔當的任務都是負責指揮和調動,將軍所在的營帳稱為中軍帳,是整個軍隊的指揮中樞,各方面的軍隊都要無條件的保證中軍帳的安全,只要主將不死,己方的大旗依然不倒,這樣即使是兵敗也是有序的撤退而不是潰退。這就相當於一個人體,將軍屬於大腦,兵士屬於四肢,在打架的時候都是用四肢打架,從沒看見人有幾個互相用頭撞的。

所以雙方的大將一般不會採取單挑的策略,反而都是互相惦記著對方的中軍,因為一旦拿下中軍寶帳,就意味著對方的核心水晶被摧毀,這樣一來,敵方的組織會馬上陷入混亂,士兵沒有了將軍的指揮,只能無頭蒼蠅般亂撞,即使人數再多也只有被人家砍的份兒。

從這裡我們就知道,無論是看三國還是水滸,大將單挑都是少數,雙方將領比拼的更多的還是智慧和作戰經驗,如果單純的靠武力值來決定雙方的勝負,項羽,呂布這樣的出名武將早就成了天下共主了,又會搞司馬懿什麼事呢?


維C牛奶咖啡糖


士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