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城市發展史

德州市城市發展史

一、德州市城市發展史

千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茫茫的淺海。到了4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時代,一條奔騰咆哮的黃河夾帶著大量泥沙,不斷的把這裡淤積成陸地,形成了現在的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這裡崛起了一座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古城。5000多年的悠久歲月,這裡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跡,也記載了

后羿射日的神話;這裡曾是“少康中興”的舞臺,更是一代理學家董仲舒孜孜求學的所在。這就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明清以來素有“神京門戶”、“九達天衢”之稱的文化名城----德州。

德州地處魯西北,東臨渤海,西望太行,南依濟南,北靠京津,“地處九河津要,路通九省舟車”,京杭運河穿城而過,是北京的南大門。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德州之德緣於“德水”。德水為古黃河別名,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為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為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583年)稱德州,以後時廢時復,至唐乾元元年(758年)複稱德州。歷史上她曾七移其地,六易其名。

遠古時代,史書載:“渤海有封距,曾為黃帝之師”,說明德州與黃帝部落有著密切的關係。禹的時代,黃河入河北平原後,播為九河,即徒駭、太史、馬頰、覆膈、胡蘇、簡、潔、鉤盤、鬲津河。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就發生在這裡。到了夏代,德州屬兗州之域有鬲氏之國。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滅商封呂尚於齊,德州屬齊國之地。戰國後期屬趙國。

公元前221年,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實行郡縣制,設立鬲縣,屬齊郡,並築有鬲縣城。西漢高帝4年韓信取鬲城置平原郡屬青州。三國時期屬魏國的平原郡。西晉統一三國後建立許多同姓王國,德州屬冀州平原國。西晉滅亡後,北方為少數民族佔領,此時德州先後屬後趙、前燕、後燕等國。鮮卑人統一北部建立北魏政權與南方漢族政權對峙,此時稱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置安德郡,領安德、平原、鬲、繹幕4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為州,改安德郡為德州,德州名稱由此出現。

唐武德4年(621年)復置德州,其中北境為將陵、西境為長河。五代十國戰亂時期,德州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後周顯德元年(954年)西境長河併入北境將陵縣。

趙匡胤奪取北周政權建立北宋,因無力收復北方地區,德州以北便成為宋和契丹的膠著前沿陣地。此時,宋把全國分為15路,德州屬河北東路的永靜軍(今景縣)。

元統一中國後實行行省制度,1253年升將陵縣為陵州,屬河北道河間路。明初降陵州為陵縣,洪武5年(1376)設德州衛。清初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改德州為散州,屬濟南府。

民國廢州為縣,1913年改為德縣,1946年德州全境解放,德州地區,後改為德州市。

建國之初的德州,傷痕累累,百廢待興。當時的德州曾是“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響全城”,建成區面積僅有2.4平方公里,主要道路只有6條土路。市政設施建設基本是空白,基礎設施寥寥無幾,居民住房多是低矮土坯房或棚屋, 飲用水主要靠運河水和淺井水,城市建設相當落後。“春天進城白茫茫,夏天進城水汪汪,種樹樹不活,種草草不長,秋冬景象更淒涼”,陳舊落後的景象躍然眼前。

建國後至1978年,我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發展。市區建成區面積發展到10平方公里左右,市區人口約12萬人,市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6.5平方米。但受歷史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一些詳細規劃未能實現,大部分建築和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老城區中部,城建基礎設施仍很落後,城市發展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1994年12月撤消原德州市設立德城區,德州市改為地級市至今,現轄德城區、平原縣、武城縣、夏津縣、齊河縣、禹城市、臨邑縣、陵縣、樂陵市、寧津縣、慶雲縣、經濟技術開發區、運河經濟開發區11個縣市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特別是撤地建市以來,德州城市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由此展開。市委、市政府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針,重新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完善城市管理,結合舊城改造,走城市綜合治理、綜合開發的路子,相繼打通十幾條城市主要幹道,新建了新湖公園、兒童樂園等大型旅遊景觀,供排水、園林綠化、公共交通、通信、供電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黨的十六大以來,德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在城鄉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一大批利民、惠民的實事相繼實施和完成,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六大以來,成為我市城建工作發展最快、質量最好、變化最大、群眾最滿意的時期。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在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經過60年開發建設,城市向四方擴張,特別是加大東進力度,相繼啟動建設了經濟開發區和河東新城,拉開了城市框架,城市規模不斷擴張。截至2008年底,全市城市化水平達到43%,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0萬人,初步形成了“東西對接、南北拓展、中間隆起、一城三區”的城市格局。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造提升老城區,建設完善新城區,規劃啟動高鐵新區”的城市發展思路,相繼組織了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東部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等一系列戰略研究論證,主城區集聚、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就此拉開了我市迎接高鐵時代的序幕。

——市區道路四通八達。近年來,新建、改造了長河大道、廣川大道等30多條道路和新河大橋、東方紅橋、杏園橋等5座橋樑,建成了全長49公里的城區外環高速路,改變了過去“斷頭路、路面狹窄、出入口不暢、道路標準低”的狀況,“十縱七橫一環”的城市框架進一步完善。2009年,市區大力實施三八路、迎賓大道、東風路等20多條道路新建、改造,是歷年來道路建設任務量最多、最重的一年,將使城市道路擁堵狀況發生根本性變化。

——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實施了三水廠擴建工程,綜合整治了溝盤河水庫,城市供水普及率達100%。在全省率先使用了管道天然氣,城市供水、供熱、供氣能力和入戶率都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和周邊城市。建成了日處理汙水10萬噸的汙水處理廠。2009年,第十一屆全運會德州比賽場地——市體育中心體育館、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的主會場——皇明國際會議中心竣工並投入使用,市博物館、社會福利中心、波司登和外海兩座五星級酒店的開工建設,填補了我市各項領域的空白,極大地提升了我市城市功能和品位。

二、德州市城市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2.1挃導憮想不原則

1)城鄉統籌

2)深化落實戰略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

3)與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協調

4)注重生態環境與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5)推進城市建設低碳化

6)維護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環境

7)遠近結合、突出重點,提高規劃可操作性

2.2規劃任務不目標

優化城市空間佈局。繼續實施“西優東進,北延南控”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完善以三條自然水系貫穿的多中心組團式城市結構。重點建設老城區、新城區、東部高鐵組團,形成“兩主一副三組團”的城市空間佈局,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優化功能分區與佈局。

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加強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強化城市作為區域性交通樞紐、物流、客流中心的功能,提升交通的運行效率。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交通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完善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

保護城鄉生態環境。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管理,繼續加大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對非建設用地的控制和管理,使城市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好轉。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態結構,提升城市的生態品質。2015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

加強舊城保護與更新。保護歷史文化遺蹟,做到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並重,在發展中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質;以危房改造為重點加快舊城更新。

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快城鎮解困房、經濟適用房建設和危舊房改造步伐,繼續支持開發廉價房,安排危改房、經濟適用住房用地供應,到2015年戶籍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35平方米。

目前,山東省德州市已高標準完成“三河六岸”相關規劃,岔河、減河“兩河四岸”道路建設全面展開,一個彰顯著巨大承載力的優勢發展空間躍然而出。

? 啟動外灘建設打造城市地標

打開城區地圖,三河貫穿城區南北,一路流淌。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2012年以來,山東省德州市高標準、高起點規劃了“三河六岸”的景觀和道路交通系統。從“三河”的起源四女寺開始,向北延伸至省界,規劃從中心城區、河流全段和重要節點3個層次對“三河六岸”濱河路景觀規劃設計。2013年重點實施減河、岔河兩岸建設,開工重點部位的景觀工程,啟動德州外灘建設。

河流串起了城市,承載著經濟,減河、岔河沿岸如磁石一般吸引著眾多戰略投資者關注的目光。 3月18日,德州唐人中心城市綜合體開工建設。項目位於岔河西岸,市區三八路與東方紅路中間地帶,總建設面積約56萬平方米,涵蓋百貨超市、餐飲娛樂、商業步行街、高層住宅等,是標準的複合型城市綜合體項目。

作為中國商業運營第一品牌,德州立天唐人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昆明坦言:“早在幾年前,我們就開始關注德州,這座城市區位優越,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大力開發沿河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周邊理想的發展條件,讓我們看到了美好前景,堅定了在德州投資興業的信心。”? 打通交通動脈縫合城市空間

“三河六岸”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今年重點實施減河和岔河兩岸4條濱河路建設工程。濱河路建設項目,南起南外環,北至北外環,全長58.5公里,總投資19.3億元。濱河路的建設,將新增市區南北交通動脈,大大緩解南北方向的交通壓力。日前,岔河西岸濱河大道拓寬、綠化改造工程已全面啟動。

在天衢工業園京鐵物流園工作的司機王振峰幾乎每天都開車穿梭在市區,說起市區南北方向的交通狀況,他感觸頗深。 “每次接到市區南北方向的運輸任務,大家都怵頭。自從岔河濱河路修了之後,南北交通壓力緩解了很多,但是高峰時段還是會出現交通擁堵。聽說要繼續開發建設濱河路,不僅能夠緩解交通壓力,還能為我們節約運輸成本,這真是件惠民的好事。 ”他對濱河路的建設充滿期待。

隨著濱河路的建設,城市空間也將有效地縫合。山東省德州市規劃局有關專家向記者介紹:“濱河路建成後,原本被三條河流割裂開來的城市空間結構由現在的獨立組團離散形態,向線形多組團連綿發展形態轉變,„三河六岸‟地區由城市發展的制肘向城市發展的潛力空間轉變。 ”

目前,4條濱河路拆遷放線工作已經全面完成。 “兩河四岸”指揮部人員已經全部到現場集中辦公,施工隊伍正陸續進入施工現場,即將掀起建設高潮。

? 融入城市惠及百姓

城市建設的成果要惠及百姓,這是山東德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堅持的城市建設理念。在“兩河四岸”的規劃建設中,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印證。

建設濱河路的同時,德州市還啟動了減河、岔河兩岸堤頂路改造工程。工程南起南外環,北至北外環,全長57.55公里,路面寬5米,兩側設1米路肩。建成後,將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新去處,“兩河四岸”將真正融入城市。

為真正實現市民與濱水活動的連接、城市與自然的連接,山東省德州市開展了《三河六岸景觀規劃設計》,對運河、岔河、減河三條河流大堤、內灘、大堤外坡腳外延80米範圍內用地進行了景觀規劃設計。這將為城市為市民打造一個概念明晰的公共濱水地帶,連接人與自然,銜接河道與城市。

三、德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分析

一(規劃原則 1.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與五個統籌的原則。根據德州市發展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郊區城市化進程,實現城區與郊區的統一規劃;統籌區域發展,特別是要協調好魯西北以及冀東南地區大型基礎設施規劃銜接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好產業與社會事業發展的空間佈局;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的規劃配置;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及開放度。

2(堅持建設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的原則。處理好快速發展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狗關係,充分考慮資源與環境的承載力,全面推進土地水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施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建設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3.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以建設和 諧社會為發展目標,在公共資源配置、佈局與選址、公共服務政策等方面體現社會公平,改善弱勢群體居住環境,提高公共設施的建設佈局及服務水平。

二(本輪規劃為緊緊抓住京滬高鐵、太青客運專線建設給德州帶來的重大機遇,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和部署,適時啟動的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本輪城市總體規劃期限為2010-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0-2015年,中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遠景為2050年左右。

此次總歸將城市性質確定為魯西北、冀東南交通樞紐和以新能源產業為特色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規模:近期(2015年)為82萬人;中期(2020年)為102萬人;遠期(2030年)為128萬人。

在市域城鎮體系方面提出“一區、一軸、兩帶”的空間結構。“一區”: “一區”即以德州中心城區為發展中心,以陵縣、寧津、武城和平原四個城市為副中心,構建成的德州市發展核心區;“一軸”:依託京滬鐵路、京滬高鐵、京臺(原京福)高速形成的與京津、濟南等城市對接的區域發展軸;“兩帶”:依託德濱、德商高速連接線形成的以德州中心城區為中心的東、西兩條經濟帶。

在中心城區方面提出“一帶三心三城”城市空間佈局結構。“一帶” :從西向東依次串聯老城中心區、河東新城中心區、高鐵新區中心區,並遠景延展至陵縣城區的城市發展帶;“三心”:老城區商貿中心、河東新區公共服務中心、高鐵新區商務中心;“三城”:老城區、河東新區、高鐵新區三大城區。

《規劃》內容包括,規劃期限與規劃層次、城市性質與發展目標以及市域城鎮體系、城市規模與佈局結構、城市綠地水系、城市特色風貌與歷史文化保護、旅遊發展、城市綜合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設施、城市環境保護、城市綜合防災、中心城區發展時序規劃等規劃

三(規劃層次與範圍

(1)市域:德州市行政區域,包含市區(德城區、經濟開發區、運河開發區)、2個縣級市(樂陵市、禹城市)、8個縣(齊河、平原、夏津、武城、陵縣、臨邑、寧津、慶雲),總面積為10356平方公里。

(2)城市規劃區:德州市市區行政管轄範圍(德城區、運河開發區和經濟開發區),陵縣邊臨鎮(73平方公里)、丁莊鎮(70平方公里)以及武城的四女寺鎮(107平方公里),總面積789平方公里。

(3)中心城區:即德州市城市建設用地範圍,西起冀魯省界,東至德州東環路,南起南外環,北至二屯工業園,總建設用地153.13平方公里。

四( 發展目標 以特大城市發展框架為要求,加快城市產業升級,促進人口和產業的聚集,擴大中心城區規模;內聯外引,繼續推進南融北接,爭取在環渤海經濟圈發揮重要作用,立足成為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的製造業生產基地;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層級,在國家公路樞紐城市、魯西北和冀東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基礎上利用高速鐵路“一橫一縱”交通樞紐及濟南半小時交通圈的優勢上努力創建中國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同時作為濟南都市圈西北門戶城市,積極完善公共設施配套,為區域生產、生活提供綜合服務,塑造成為區域經濟、文化中心。

規劃重點是統籌考慮區域經濟發展,因此在經濟發展戰略方面做出幾點規劃,首先是工業強市戰略,確定德州市城市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方向;第二是商貿先導戰略,深入挖掘區位和交通優勢,大力推進商貿物流的發展進程;第三是扶持壯大民營戰略;第四是拓展腹地戰略,充分發揮德州的交通優勢,提升德州在區域交通體系的節點地位和樞紐輻射力,進而推動德州空間腹地的拓展。第五是面向京津冀,接軌半島戰略。主動承接京津冀的輻射擴散,積極向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靠攏,充當京津冀與山東半島、京津冀三大中心城市間的要素交換、流通樞紐,併為山東半島、濟南向內地輻射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明確市域產業發展的空間佈局、提升德州在魯西北和冀東南區域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旅遊方面挖掘德州文化內涵,結合自然山水域特色,做好城市特色文章,重塑城市品位,優化城市格局;建立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和市政工程系統,完善公共交通,加強德州區域性物流和服務功能;完善城市功能分佈,提高城市資源利用效率,創建良好的、和諧的人居環境.

四、總結

“我們將認真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積極創建資源節約型行業。”德州市建設部門有關負責人談及下一步的打算時如此表示。他們還將加強村鎮建設管理,更重視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努力將德州建設成形象更美麗、功能更完善的宜居型城市。德州市秉承科學合理佈局的方向正在向著現代化城市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