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老天殺人不用刀,不知是病還是天意

《明史》中的瘟疫記錄,觸目驚心!整個明史就是一部瘟疫鬥爭史啊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 永樂六年正月,江西建昌、撫州,福建建寧、邵武從上一年至這個月,因傳染病而死的人有七萬八幹四百多人。
  • 永樂八年,登州寧海等州縣從正月至六月,因傳染病而死的有六千多人。福建邵武連年傳染病大流行,到這年的冬李,全家死絕的有一萬二千戶。
  • 永樂九年七月,河南、陝西流行傳染病。
  • 永樂十一年六月,湖州三縣流行傳染病。七月,寧波五縣流行傳染病。
  • 正統九年冬天,紹興、寧波、台州瘟疫大流行,到第二年,死亡三萬多人。
  • 景泰四年冬天,建昌、武昌、漢陽流行傳染病。
  • 景泰六年四月,西安、平涼流行傳染病。
  • 景泰七年五月,桂林因傳染病而死的人有二萬多人。
  • 天順五年四月,陝西流行傳染病。
  • 成化十一年八月,福建傳染病大流行,蔓延到江西,死者無數。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 正德元年六月,湖廣平溪、清涼、鎮遠、偏橋四衛傳染病大流行,死亡的人很多。靖州等處從七月至十二月傳染病大流行,建寧、邵武從八月開始傳染病也大流行。
  • 正德十二年十月,泉州傳染病大流行。
  • 嘉靖元年二月,陝西傳染病大流行。
  • 二年七月,南京傳染病大流行,軍人和平民死亡很多。
  • 四年九月,山東因傳染病而死亡的有四千一百二十八人。
  • 三十三年四月,都城內外傳染病大流行。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 四十四年正月,京城遭饑荒並且流行傳染病。
  • 萬曆十年四月,京城流行傳染病。
  • 十五年五月,又流行傳染病。
  • 十六年五月,山東、陝西、山西、浙江都大旱,傳染病流行。
  • 崇禎十六年,京城傳染病大流行,從二月至九月才停止。
  • 第二年春天及1644年,北畿、山東傳染病流行。

瘟疫觸目驚心啊,在這裡我想借用毛主席老人家的一句詩詞【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來形容,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許多村莊荒草從生,杳無人跡,瘟疫無情蔓延,千門萬戶家破人亡,聽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同年3月崇禎自縊於煤山。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所以有人說明朝亡於天

——————

老天殺人不用刀!氣數已盡罷了

史料還記載,明崇禎年間有關鼠類異常活動的記載驟然增加,

如《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三八九《開封府部》記載:“崇禎十四年,夏大疫,人相食,有 鼠千百成群渡河而南去。”


順治《郾城縣誌》卷八也有類似的記載:“崇禎十六年有鼠無數,群行田間,幾至成公徑,甚至與貓共處。”光緒《順天府 志》卷六九的記載稱:“崇禎十六年,先是內殿奏章房多鼠盜食,與人相觸 而不畏。旦後鼠忽屏跡。”


嘉慶《廬州府志》卷四九《祥異》有更明確的記載:“崇禎十四年大疫,郡屬旱蝗,群鼠銜尾渡 江而北,至無為,數日斃。“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明末鼠類異常活動的現象,結合近代鼠間鼠疫流行過程中鼠類異常活動來看,說明著鼠疫的發生。文獻中“毒瘤殺人”、“大頭瘟”、“疙瘩瘟”等記載,更加清楚鼠疫的臨床症狀。 起初患者突然發起高燒,有的胡言亂語、行為失控,或者從睡夢中驚醒;然後在腹股溝、腋窩、雙腿出現腫脹,一些人長期昏迷或精神錯亂。他們的結局多數都是死亡,更為可怕的是,有時候人們正在街上或家中交談著,一個人突然就開始搖晃,猛然倒在地上死去。人們毫無徵兆地成群倒下,無人再去理會....街頭、鬧市、民居里到處都是倒斃後無人掩埋的屍體,屍體腹部腫脹,眼睛通紅,張大的嘴裡不斷流出膿水。

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全世界醫生們回天乏術。

今天的醫學研究證實。鼠疫是齧齒科動物或身上的跳蚤攜帶的病菌引起的,主要是鼠類。一般先在鼠類傳播,人畜接觸後感染,死亡率高達十之六七,發病到死亡可一天內。鼠疫一般分兩種:接觸傳染的腺鼠疫和呼吸傳染的肺鼠疫。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1644年發生能在北京的這場鼠疫,判斷為先是腺鼠疫後是肺鼠疫的混合肆虐。


1644年是近一萬年來最冷的幾十年的末期(1580-1644),小冰河時期。

迴歸線南移,我國華北地區地處北緯40°地區,平均氣溫下降4到6攝氏度,氣候寒冷。於是草原植被南移,大量的齧齒動物跟隨南下,與原來的農耕大明子民爭奪生存空間。對中國人明朝人而言,這是一場慘厲結局的爭奪。齧齒動物帶來的鼠疫病菌,最終消滅了明朝幾百萬人口。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為寒冷的,在一千年裡是最冷的,在一萬年裡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萬年裡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

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八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二十世紀初期氣溫上下小幅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葉,即1500年後,氣溫驟然下降,整個降溫過程十分明顯,而且氣溫最低的階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580年至1644年。

這段時間,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以來的最低點,萬年以來的次低點,在百萬年也是最低的6、7個極度寒冷的時期之一。


崇禎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之中段,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1650年左右。


小冰河期氣候的顯著變化,糧食產量大規模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這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


這樣長時間和高密度的災害極度削弱了明朝的國力,到了1619年整個“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中氣溫最為寒冷的時期整整肆虐了20餘年。綜合南北方誌的記載,災變的端倪可追溯至嘉靖前期,萬曆十三年(1585年)開始變得明顯,但時起時伏,1600年前後開始驟然加劇。


到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先後發生了八次大的災荒,全國範圍內糧食欠收,有地方甚至絕收,同時大災之後的瘟疫也開始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鼠疫起先在山西爆發,一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


需要提醒的是,“小冰河期”引起的連年災荒也是造成北方遊牧民族自相殘殺、並拼命南下搶劫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加悲壯的是,這次鼠疫主要發生在中國北方,而這裡是中國軍事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域。鼠疫的發生,直接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銳減,軍隊的巨大非戰人員損失,預備役兵源的嚴重不足。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史料記載:北京淪陷前夕,明軍守城部隊嚴重匱乏。僅有的一些能上城牆的守軍士兵,也是被疾病折磨虛弱不堪。軍官,“鞭一人起,一人復臥如故”,可見戰鬥力和體力十分低下。儘管北京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堅固的軍事堡壘,城堅而溝深,但卻無奈於可禦敵之兵。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已經被瘟疫折磨得半死不活的北京城,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攻打時立刻土崩瓦解!

  這次鼠疫對北京的影響是空前絕後,慘絕人寰的。死鼠屍體汙染了戰備糧食倉庫,也汙染了水源,軍隊和百姓食用後造成瘟疫更大範圍擴散;疾病造成的勞動力損失,使緊急戰備生產計劃化為烏有。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鼠疫籠罩下的北京城人人自危,無暇顧它,人心惶惶的京城官民對步步逼近的起義軍只能是聽之任之。

  鼠疫不僅僅使拱衛防守的軍民成片感染,還直接影響北方的軍事防禦。而且對明朝南方州府救援北京工作也造成極大影響。北方的鼠疫消息傳到南方,無形中對民眾造成巨大心理恐慌。

在中國,古代不識別烈性傳染病,而統稱“瘟疫”。

瘟疫來襲,人們無法抵禦,只能聽天由命。

於是謂之天譴。

北京的救援文書,崇禎的聖旨,最終沒有能夠戰勝南方軍民對疾病的恐懼。

南方州府的官員,儘管有勤王之心,卻無跟隨之兵,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李自成的兵馬一步一步的逼向天子居住的北京。

無能為力,莫可奈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歷史這樣記載: 1644年3月17日上午賊攻北京城, 18日下午陷落!

  於是乎,這座千年古城,這個北方重鎮,這顆中國心臟,以最短的時間,被闖王李自成得手了。

  不知是病還是天意?

嗚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