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還記得那個羨煞眾人的“錦鯉女孩”信小呆嗎?

從三百多萬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得到了至今看來都叫人眼紅的一長串福利清單,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加拿大/日韓/非洲等地往返機票;華為、蘋果、三星新款手機;全球各地的吃喝玩樂免單優惠等等。

信小呆很快便激動的宣佈:已經辭職(原是國企IT工程師),打算全球旅行去。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然而一年後,現實遠沒有想象中美好,玩了一圈回來的信小呆,因旅行中的自費項目而刷爆了信用卡;因行程安排太滿而健康亮起了紅燈,多次入院;脫離正常軌道的精神壓力讓她感到無比焦慮。

就像很多中了彩票的人,鉅額獎賞揮霍殆盡後,日子往往過的比之前更糟。

湖南25歲的小夥陳某,買彩票中了1000萬,一夜暴富。隨後他買房買車花去幾百萬,做生意賠了300萬,跟妻子離婚花了100萬,被人帶上賭桌一場幾十萬。僅四年的奢侈揮霍,他就敗光全部家產。當他又一次走進彩票店想碰運氣,等待他的是一副冰冷的手銬,因惡意透支信用卡,他被拘留了,此時他口袋只剩下了80。

幸運怎會變成了負擔?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是始料未及。然而這些事離我們並不遙遠:當代年輕人,縱使沒有中大獎的運氣,有時也錯把透支來的錢當成了自己的“幸運”,結果往往滾雪球般苦不堪言。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人民銀行去年八月發佈了一份《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的報告。其中有項數據觸目驚心: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總額達到了838.84億元。而8年前的這項數據是76.86億元,8年間翻了十倍。

無力償還信用卡的人中,年輕人佔絕大多數,90後負債平均已達月收入的18.5倍,別說存錢了,大部分年輕人是債臺高築,經濟狀況陷入了死循環。

這一切的根源,無非是我們對物質的慾望走的太快,而掙錢的速度太慢,遠遠追趕不上。轉頭求助於方便的信貸,“提前消費”讓我們欲罷不能,沉醉於一片虛假繁榮中。

“我也想回頭節儉的過日子呀,可是好像大腦不聽使喚...”

沒錯,這裡面其實有一個心理陷阱,它叫做“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這個聽起來有點讓人心中發毛的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刺激它產生的因素又有哪些?我們如何能通過三個具體的辦法來“對付”它?文中將一一進行解析。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一、可怕的“棘輪效應”及其背後的“刺激源”

“棘輪”是什麼?其實就相當於我們生活中看到過的齒輪。

齒輪和齒輪之間,往往是緊密咬合在一起,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運轉,以此帶動整個機器,齒輪最特別之處是:它們的運動方向無法隨意改變和逆轉,否則便亂了套。

因此,社會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就用"棘輪效應”來描述一系列的,像棘輪一樣不可逆的,並且具有慣性的心理活動過程。它現在更多的用在解釋人們的消費習慣上。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杜森貝里教授最早提出了這個理論, 他認為:

人的消費習慣一旦形,就具有不可逆性,尤其是短期內。增加消費容易,減少消費難。消費水平很高的人,即使實際收入降低了,他們多半也不會馬上降低消費。“指標”一旦上去,就很難再降下,如同“棘輪”一般,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 月薪2W的你,揹著新款包包,用著新款手機,固定週末下午茶,每年海外度假,當工資驟減到5K,通常有一長段時間,你是否透支也要盡力維持這份消費?
  • 你談過一個富有的男友,坐慣了寶馬,收慣了名牌禮物,選擇下一任男友的時候,是否會尤為看重他的經濟實力,不想承受太大的心理落差?

得到過,再失去,往往可能比從未得到,更讓人難受。

我們的生活處處被“棘輪效應”圍繞著,它可以被理解,卻不能去放任。因為人一旦迷失在了消費陷阱裡,就很容易一步步被貪慾吞噬,從而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對付“棘輪效應”,首先得搞清楚它背後的兩個“刺激源”:

① 連續不斷的消費刺激

從前,雙十一隻是個可憐的光棍節,而現在,何止雙十一,連同雙十二,三八節,聖誕節,情人節,七夕節,國慶節等等,恨不得植樹節都被包裝成“購物節”,大家全年不歇的買買買,商家才滿意。

往往時間還沒到,各種鋪天蓋地的廣告、預售、特惠、限量就開始瘋狂洗腦,一連串的感官和心理刺激下,別說是年輕人,很多中老年人都很難剋制住消費的衝動,往往買回一堆並不實用的東西。

而之後,“吃土”的日子還沒過多久,又是一波新的刺激開始了。層出不窮的消費刺激手段,無疑是造成“棘輪效應”的幕後大推手。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② 各種借貸平臺門檻的降低,辦理的便捷

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讓各種借貸平臺可以迅速查看用戶資料,申請借貸往往一分鐘之內就可以審核完成,錢立馬到賬。

各種五花八門的借貸渠道遍地開花,從合法的到非法的,從學生到上班族,都有對應的借貸方式,門檻的不斷降低,手續的不斷簡化,讓借貸消費成為了一件越來越容易的事。很多年輕人利用幾個借貸平臺相互週轉,往往是拆了東牆補西牆。

而這些方便的借貸平臺,無疑是推動“棘輪效應”的“得力工具”。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在這些陷阱刺激之下,工具的輔助之下,“棘輪效應”才越發的囂張起來,而我們生為成年人,怎可輕易被它打倒?下面提供了三個具體的應對方法,或許能讓我們更理性的對付它:

二、避免讓自己陷入“棘輪效應”,我們該怎麼做?

“棘輪效應”出於人的本性,人生而有欲,一旦有了慾望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求滿足,我們無法禁止慾望,但面對過度的貪慾,那些超前消費的衝動,其實也有方法可以加以控制。

① 認真整理消費記錄,越詳細具體越好

現在有很多功能強大,操作便捷的記賬APP,我們可以選擇一個下載到手機裡,或者哪怕找個小本子手記也無妨,但原則是:消費必須要有記錄,記錄必須儘量詳細。

只有當你把自己的每一筆消費,都明明白白地寫下來,你在每個月底,或每個時間段,回頭去查看整體情況的時候,才會意識到:

“原來最近我是吃飯這一塊花太多錢了,我需要控制一下”;

“上個季度我買衣服怎麼花了這麼多,這一季必須少買點”。

如果你的財務狀況根本是一團糊塗賬,自己都梳理得不夠清楚,不知道哪一塊讓你入不敷出,又如何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消費節奏呢?

做好消費記錄,清晰瞭解自己的消費情況,是建立良好消費習慣,抵抗“棘輪效應”的是第一步。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② 合理控制自己的慾望,有計劃性的消費

電影《超體》的開頭,塞繆爾教授說過一句話:“比起存在,人類更關心擁有。”

而當今社會,何止是“擁有”,人們恨不得“全都有”。

有慾望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跟風和情緒化消費。當你看著那些讓人異常心動的廣告,看到別人買了什麼新產品,你更要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當前的需求是什麼,是跟風,是炫耀,還是真的需要?

著名的“二八定律”,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我們在80%的時間裡,只會用到自己20%的物品,生活中有很多長期閒置的東西,除了佔地方,真的沒有太大用處。

想擁有的東西總是很多,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有一個可行的方法是:消費前我們可以給自己設置1-3天的“冷靜期”,如果過了冷靜期,你依然覺得這件東西非買不可,再去購買。

真正的精緻並非要花很多錢,而是在人生必需品上做投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自己創造最溫暖舒適的生活。適當控制慾望,而非成為慾望的傀儡。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③ 如果不能降低消費質量,可以適當降低消費頻次

最近有兩個詞非常的火熱,一個是消費升級,一個就是消費降級。

在追求生活品質的道路上,一旦發現收入減少了,如果不能在短時間直接消費降級,那麼降低消費頻次也是消費降級的一個方式。

拿手機來舉例,我們常常發現身邊有人用慣了蘋果手機,就不能再退回去買小米手機來用了,他們往往寧願暫時等待,過兩年再買一個新的蘋果手機。

應用到其他的消費計劃中也是可行的,如果經濟能力不允許,我們可以從每年一次的海島旅遊降頻率為每兩年一次;可以把每個季度購買一個大牌包包的計劃,降低頻率為每年購買一個。

這樣既不需要一下子砍掉自己的所有消費慾望,也不需要退而求其次消費一堆平價卻自己並不喜歡的產品。給心理一個緩釋期,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就能慢慢擺脫“棘輪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寫在最後

我們今天深度剖析了“棘輪效應”的概念,它對消費習慣的影響,刺激它產生的因素,以及應對的辦法。

其實,“棘輪效應”幾乎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認識了它,我們更要時刻提醒自己,培養理性的消費觀,不要中了它的心理圈套。

人生真正的意義在於尋常的煙火生活裡,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物質追求,敢於控制自己的慾望,理智拒絕盲目跟風,自控且清醒的人,才能稱得上真正的人生贏家。

他們的內心自在而安寧,他們都牢牢握緊了自己人生的方向盤。

“錦鯉女孩”信小呆也會焦慮?深度剖析消費心理陷阱“棘輪效應”

我是心理諮詢師艾瑞兒,專注情感心理解惑、熱點見聞解析,關注我,陪你一起認識自己,看懂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