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黃陂黃安黃石黃梅等地,源於河南信陽,潢川縣是黃姓發源地


河南省信陽市的潢川縣古稱光國,西周初為黃國,是中華黃姓發源地,戰國春申君黃歇故里。西漢初黃地置弋陽縣(潢川建縣之始),東漢初弋陽為弋陽候國。三國時期,魏文帝黃初元年置弋陽郡。宋、齊、北魏、北齊、北周,曾改為南郢州、淮南郡。隋文帝元年廢淮南郡,復弋陽郡。圖為位於潢川縣城西約6公里的隆古鄉的黃國故城。

唐高祖武德三年改弋陽郡為光州(治光山),以定城名為弘州(隸光州),睿宗太極元年徙光州治定城(潢川名光州之始)。宋徽宗宣和元年升光州為光山軍,高宗改光州為蔣州。明朝將南北城統稱光州。清雍正升光州為直隸州。

黃國故城周長為6770米,城內面積約2.8平方公里,城牆略呈長方形。黃國故城遺址是古代黃國確在豫東南淮河畔的明證,也是黃文化的文史館,每年都有來自海內外宗親團體及黃姓族人前來尋根拜祖,憑弔故國遺址,緬懷先祖業績。

陸終是上古時代中國傳說中的人物,楚國先祖火神吳回之子,他有六個兒子,是中華民族演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們的後代,曾經繁衍成了許多重要的姓氏,包括黃、蘇、韋、顧、溫、董、彭、曹、婁等。圖為黃國故城的陸終公雕塑。

公元前648年,黃國為楚滅後,國亡家破的黃國臣民,紛紛離鄉背井,但他們不論走到哪裡都仍是以國為姓,其中大部分流散到當時的楚國腹地,於是就有了因黃氏遷居而得名的黃岡、黃陂、黃安、黃石、黃梅等地。還有一部分被“浮諸江南,以實海濱”於是就形成了南方諸多黃氏家族和黃洞蠻壯族的黃姓。圖為黃國故城的全國重點文物標誌牌。


楚滅黃三百年後,在黃國故址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黃姓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申君黃歇。宋代鄧世明所著《古今姓氏書辯證》中載:“黃為楚滅後,其族仕楚,春申君即其後。”這位留居黃國故址遺民的後代,為復興黃氏家族,委身仕楚,為相二十五載,政績卓著,賜以淮北十二縣,成為戰國著名四君子之一,從而給黃氏家族帶來了第一次中興。

歷朝累代,黃姓人才輩出,各領風騷,對中原文化向南傳播及一系列的社會變革,都起過重要作用。繼黃歇之後,西漢著名丞相黃霸被譽稱為當朝第一循吏;東漢黃香以孝道楷模而流芳千古;後唐黃峭山教子有方且頗具開拓精神,帶來邵武黃族的繁榮;北宋的大書法家大詩人黃庭堅,元代的女紡織家黃道婆,近代的民國第二開國元勳黃興等等,其名臣名人之多,枚不勝舉。如今黃姓兒女更是遍佈海內外,其中許多佼佼者活躍於國際國內的社會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