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被發現後,專家誇讚不已,再次證明了古代中國人的智慧


1980年,江蘇邗江縣發現了一批漢墓,在甘泉2號東漢墓中,一件文物讓現場的考古專家讚不絕口。它就是東漢錯銀銅牛燈,古樸造型展示著2000來年特有的魅力。這件文物,讓文物工作者們想起了著名的國寶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是在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除了製作精美,人物栩栩如生之外,最關鍵的還是設計巧妙。宮女手中的袖子,實際上起到了燈罩的作用,避免了煙塵到處亂飛。宮女體中是空的,煙可以順著通道進入宮女體內,既環保,又衛生。因此,長信宮燈一直被認為是古代工藝美術品中的巔峰之作,也被認作“中華第一燈”。


這件東漢錯銀銅牛燈同樣精彩,而且設計思路與長信宮燈如出一轍。這充分證明了,長信宮燈中所蘊含的環保理念並不是孤例,而是在漢朝就已經充分普及了。至於燈具的設計方式,則是領先了世界1000多年。西方要到1500年後的達芬奇,才設計了類似的燈具。

這座燈具由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組成,並且可以輕鬆拆卸拼裝起來。燈座就是一頭黃牛的造型,它長得矮壯而敦實,雙角向上,展示出威武的姿態,頭部微微向下傾斜,彷佛是聚精會神地勞作,又像是在準備迎接戰鬥。


在農耕社會中,牛的意義重大,可以說是整個國家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中華文明中,對於牛的崇拜不多,但對於牛的價值認識,卻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件文物作品,就是展現了那個年代的極富有生活氣息的畫面。


牛的上部,就是安放蠟燭的圓形燈盤。燈盤的一側,設置了扁平的把手,可以輕鬆轉動。圓盤之上還有兩扇活轉動的燈罩,其中一扇是鏤空的,上面菱形斜方格既能散熱,又能擋風,還能調節光線的強度。這個設計巧妙,甚至超過了長信宮燈。


在燈盤之上,又有煙管將其與牛頭頂上方的短管相連。銅牛的中間是空的,可以裝入清水。當燈火被點燃的時候,散發出的煙塵不會亂跑,而是會被燈罩擋住,然後經過導流作用的煙管,進入銅牛體內,被清水所溶解吸收。


那麼,很多讀者一定會對這件文物的“錯銀”感到不理解,其實這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金屬細工裝飾技法。在漢朝的時候,青銅器的製作其實已經走向了下坡路,鐵器和陶器製品,大量擠佔了它的生存空間,讓這個輝煌燦爛的青銅時代降下了帷幕。但是,就在青銅器的告別尾聲中,錯金銀技術卻達到了高峰。


所謂錯金銀,就是用鑲嵌或者塗畫的方法,讓金銀能夠穩定覆蓋在銅器之上,達到富麗堂皇的效果。鑲嵌法和塗畫法的過程不盡相同,這裡就不贅述了,但它們都是費時費力費錢,唯一的好處就是漂亮好看。但對於衣食無憂的貴族而言,這一點就足夠了。


東漢錯銀銅牛燈正是錯銀技術的典型代表,雖然經歷了近兩千年的歷史,表面錯銀已經有所脫落,但我們依然能夠通過斑駁的外表,看到它依稀的歷史。它彷佛穿越千年,帶來了當年的一束光,更帶來了當年祖先智慧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