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照顾小孩理所当然吗?

小伙伴们,听说过《夜莺》这个电影吗?电影并没有大肆宣传,但网评非常好,娓娓道来的故事吸引了我,因为它道出了隔代教养中存在的若干真实的情况。

老人照顾小孩理所当然吗?

故事讲的是一位老人(李保田老师饰演)为了兑现老伴临终前的承诺,计划带着他的夜莺从北京回广西老家。而正值暑假,儿子和儿媳没有时间照顾8岁的女儿,只能交给爷爷照顾。

于是一只夜莺、一位古稀老人、一个都市小女孩相互交织成趣,加上故事呈现真实细腻,让我们看到隔代互动中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下方有剧透,如不介意请继续)

后面我们从三个不同的事件,来聊聊这个电影带给我的启发。

老人照顾小孩理所当然吗?

孙女走丢

第一件事是孙女小时候,爷爷曾经带她去逛花鸟市场,不慎走丢,虽然后来找到了,但老人和儿子的关系因此破裂。

很多年后儿子依然怨气很大,甚至在女儿的生日宴会都没有邀请父亲参加,父亲给小孙女做了漂亮的竹鸟,但送完礼物就走了。

这件事给我很深的触动,孩子如果犯错,父母比较容易原谅,心里会想“他还是个孩子”,但我们请父母来帮忙照顾孩子时,却理所当然地觉得他们应该会把孩子照顾得很好

我的母亲在帮我照顾孩子的时候,我会理所当然的觉得她能把孩子哄睡,能给孩子很快速地换尿布,还能随时跟我聊天,如果做到了,感觉理所当然,如果照顾孩子会把孩子弄丢,真的是不可原谅,似乎我们让老人承担了本属于父母的责任

老人照顾小孩理所当然吗?

孙女淘气

第二件事是孙女和爷爷一路上的摩擦和互动,孙女非常淘气,在卧铺中一会儿要睡左边,一会儿要睡右边。

吃饭时间到了,爷爷邀请孙女一起去用餐车厢吃饭,但孙女忙着玩平板游戏不予理会,等半夜孙女肚子饿又把爷爷从梦中叫醒,还赌气把爷爷的鞋子偷偷放到洗手间。

孙女趁上车排队的空档跑开去买饮料,害得后来两个人坐错车,才发生了后来越来越复杂的行程。

我在观看电影时,弹幕中一直有声音责备这个小姑娘不像话,对老人不尊重,说爷爷要好好教育下这个调皮的孩子,而爷爷一直保持自己平等、温暖的照顾角色

我看到这个小姑娘,因为主要由保姆带大,颐指气使的态度不过是成长中的习惯表达,投入玩游戏不顾饭点也是因为在家里随时有人做饭,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孙女一直说一些“不规矩”的话,让他们回家的路“越走越远”,还让爷爷的脚被崴了,却见证了爷爷沟通中尊重和温和的力量,孙女逐渐柔软下来,爷孙二人更加融洽和配合。

孩子有时不是不愿意沟通,而是那些过于强硬和权威的态度,“堵上了”孩子的嘴。

老人照顾小孩理所当然吗?

回到家乡

第三件事是城市和家乡的巧妙对比,电影中多次呈现在大城市中的生活场景,保姆、忙碌的工作节奏、钢琴、高雅的餐厅。

看似幸福的三口之家生活,却隐藏着夫妻关系不合,无暇顾及孩子,老人和儿子关系疏离等各种问题。

社交场合欢声笑语、回到家里冰冷无趣,孩子在这个环境中长大,喜欢攀比、沉迷游戏、亲情淡漠。

但这些在几天的旅程中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时刻考虑自己是否衣着干净得体,到后面可以山洞中睡一晚;从挑剔批判不喜欢爷爷,到后面不愿意和爷爷分开故意扔掉手机;从总是想回北京,把iPad视为重中之重,到愿意拿iPad交换一只夜莺,只为了让爷爷高兴。

家乡也给了孩子快乐和爱的土壤,让孙女变回了那个有爱、细心、温暖的孩子。爷爷回到广西老家,开心地像个孩子,最大的梦想也是在老家度过余生。

有时赚更多的钱是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却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最美好的时光。

小结

我们紧张忙碌的生活,有时被各种工作、各种情绪所困,但其实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只能付出自己认为最好的。

当我们在抱怨老人带养孩子中存在很多问题时,首先需要意识到,我们才是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人”,我们对父母的每一份付出心存感恩,孩子们也会学习模仿如何去和他人相处。

老人和孩子在一个屋檐下,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为什么会存在各种碰撞,引出我们很多不舒服呢?

因为心中梦想和现实生活、城市节奏和家乡韵味、不同年代给我们每个人的烙印,全部都那么的不相同,当我们认同一个角度,否认另一个的时候,会容易让问题看起来很难、看起来生活像是个问题。

其实我们不过是提醒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换个环境、换个方法,才能和家人一起让梦想照亮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