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鱼能赚到3000万!他咋做到的?

浙江舟山,中国著名的“东海渔都”,以海鲜名扬全国。在这里有一个叫东极岛的地方,岛上的村民祖祖辈辈多以捕鱼为生,可偏偏却有一位叫张友慧的人,因为晕船怕出海,只能在家里干点杂活,彻底成为岛上的一个笑话,很多人都认为他连媳妇都找不着。那么,在这样一个吃海靠海的地方,张友慧要如何才能立足呢?


卖鱼能赚到3000万!他咋做到的?

1. 我要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张友慧虽然害怕出海,可是哥哥一直对他抱有希望,总觉得他年纪小,多练几次胆就好。可谁知一次,张友慧满口答应要和哥哥一起出海,可之后却又临时反悔,说啥也不肯上船。哥哥一气之下,打了张友慧一巴掌。就是这一巴掌打醒了张友慧,张友慧憋着一口气,既然自己不能出海,不如干点儿别的,去外面人多的世界闯一闯。

2000年,张友慧向姐夫借了一万元,来到沈家门(位于舟山本岛的东南部,是全国最大的渔港和海产品集散地)。码头的繁忙和热闹让年轻的张友慧大开眼界,也燃起了他斗志,张友慧决心一定要在这里混出名堂。

东河市场是舟山市一个大型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当时张友慧在市场看中了价值上千元一斤的野生大黄鱼。张友慧了解到野生大黄鱼因为捕捞的人多,日渐稀少,价格也节节攀升,他判断,野生大黄鱼将来会越来越抢手。除了野生大黄鱼以外,还有一种米鱼,因肉美味鲜,也很受消费者的喜爱,一斤价格可以达到50多元钱。发现商机的张友慧,决定以经营野生大黄鱼和米鱼为主。


卖鱼能赚到3000万!他咋做到的?

张友慧想得很好,但是他自己的鱼价格卖不上去,别人的却很畅销。客户究竟在哪呢? 2000年11月,张友慧经常来到沈家门码头,默默观察,一位海产品经销商引起了张友慧的兴趣。

一天,那位经销商正在发一批鱼货。张友慧为了一探究竟,就偷偷跟着这批鱼货来到当地的客运站,为了打听这些鱼货发往何地,他就和装车卸货的师傅套近乎,拉家常。张友慧从师傅那里打听到这些海鲜将发往远在300多公里外的温州,于是他当即买好了同一趟去温州的车票。

果然,当张友慧顺藤摸瓜来到温州,找到当地的一家菜市场时,他惊喜地发现这里有很大的市场。光是做水产生意的摊位就有上百个,销售量很大。可张友慧人生地不熟,该找谁合作呢?

米鱼,在温州很受欢迎,仅这个市场就有20多家摊位销售米鱼。张友慧在市场转了几天,他发现这一家卖米鱼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张友慧估算了一下,这家米鱼经销商一天的销量大约有1000多斤,应该很有实力。2000年11月,张友慧凭自己的真诚和过硬的鱼货质量打动了那个经销商,双方达成共识,开始合作。

2. 一定要赢得客户的信任

一个月时间,张友慧将舟山以及周边城市的水产市场跑了个遍,他用一万元起家,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逐步跟温州、台州等地十几个经销商建立了联系,打开了米鱼和野生大黄鱼的销路。然而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张友慧却碰到了新的难题。

生意要长久做下去,就要有稳定的货源。捕捞野生大黄鱼非常难,张友慧到哪去收这么多的野生大黄鱼呢?

2002年,张友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自己拿出200多万元,交给收购野生大黄鱼的渔船作为垫付资金,但有一个条件,这些鱼船收购的野生大黄鱼,他要优先拿货。而当时在沈家门,一套房子的价格才10多万元。

大黄鱼生长在深海,捕捞成本很高,张友慧的这个举动解决了渔船资金缺乏的问题。很多渔船主动要求和张友慧合作。到2009年,张友慧陆续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组建了7条收购渔船,从100多条捕捞渔船收购野生大黄鱼。当更多的竞争者想要争抢货源时,张友慧早已掌握了沈家门五成以上的野生大黄鱼的货源。


卖鱼能赚到3000万!他咋做到的?

由于野生大黄鱼越来越难捕捞,张友慧随后还转变思路,将野生大黄鱼从批发改为零售,并在春节期间,搭配其它海鲜品种,做成年货礼包,利润更高的同时带动其它海产品的销售。2017年企业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