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當我們進行微距攝影時,通常會離被拍物體很近,這時候相機產生的景深就會很小,尤其物體有縱深的時候,很容易在對焦點以外產生虛化。如果想把物體全部拍實,該怎麼辦呢?

通常的辦法是減小光圈來獲得較大的景深,不過有的時候即使使用最小的光圈值,依然無法獲得清晰的效果,這時可以試試採用景深合成的辦法。

下面兩張圖是使用佳能100mm微距鏡頭拍攝的效果: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圖1:M檔;光圈值:32;快門速度:2"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圖2:通過4張不同對焦點進行景深合成的效果

可以看出,圖1將光圈減到最小,獲得了較大的景深,基本保證了主體的清晰度,但是也使得背景的虛化程度減弱,與圖2相比,主體不夠突出;另外如果將兩張圖片放大觀察,圖1的清晰度依然沒有圖2表現的好。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圖1細節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圖2細節

那如何通過景深合成來完成一張主體清晰的照片呢?

首先,在拍攝時我們要分別對拍攝主體不同的位置進行拍照。儘可能的在不同距離的點上進行對焦,以獲得多張不同焦點的圖片;在這裡不必考慮用最小的光圈值,基本保證背景有一定的虛化就可以了。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M檔;光圈值:5.6;快門速度:1/15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M檔;光圈值:5.6;快門速度:1/15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M檔;光圈值:5.6;快門速度:1/15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M檔;光圈值:5.6;快門速度:1/15

以上4張圖分別在不同的位置進行對焦,每張圖都是較小的景深,只在對焦點上保持清晰。

下面我們通過在PS裡面對四張圖片進行景深的合成。

1.打開堆棧命令,導入圖片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打開文件菜單,找到腳本命令下面的“將文件載入堆棧”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點擊“瀏覽”,找到圖片,點擊“打開”,然後勾選“對齊源圖像”

2.選中所有圖層,在編輯菜單下面找到“自動混合圖層”命令,進行合成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選中全部圖層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點擊“自動混合圖層”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選擇“堆疊圖像”後,點擊確定

3.合成結束後,調整細節

混合圖層的原理就是通過計算,保留每張圖片清晰的地方,並在圖片上面添加蒙版,去掉模糊的地方,但是並不是完全準確,有時候會在一些邊緣銜接的地方出現問題,需要我們對蒙版進行調整,比如下面合成後,出現了一朵花瓣模糊的現象。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這時候我們找到4張照片中在同樣位置裡面相對清晰的一張,用蒙版擦出來,這樣就獲得了一張完整的景深合成圖片。

微距拍攝總是拍不實,要想拍清楚物體是減小光圈還是景深合成?

景深合成其實是一種彌補拍攝設備缺陷的解決方法,理論上來說畫面每個像素都參與了運算而且是多次的重複疊加運算,其結果與單張圖片的清晰度相比肯定不同的;再有每張照片因為焦點的不同,在焦平面上的成像尺寸面積還是有區別的,用這種方式只能靠“模糊運算”去給出結果。雖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問題。

同時景深合成不光用於微距拍攝,在風光攝影時,也經常用到來保證畫面裡面近處和遠處風景的清晰度。尤其是在判斷不準超焦距的情況下,通過多張不同對焦位置來合成一張清晰的圖片,也是一種比較好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