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尘:真正的面的运用,是全身的整体之法,才是我国拳学的精髓


杨鸿尘:真正的面的运用,是全身的整体之法,才是我国拳学的精髓

杨鸿尘

京武功夫如是说:

本文作者写于2012年3月10日,来源新浪博客。为保持原文,特摘录如下,仅供各位学习研习之用。

杨鸿尘从石家庄来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常到医院探望二姑,他性格直爽,为人厚道,十分重情义讲感情,我与他均为河北省藁城市人氏,是真正的地道的老乡,我们相识已有很多年了,因着老乡的特殊关系、因着志趣相投性格相似的缘由,我们每每相谈甚欢、往来甚密。他此次来京,我当然要尽地主之宜,请他和从山东来的王成师兄一起吃顿便宴,当然我的师兄王兴玉及我的学生刘宏武、蔡志光也一起陪同喽!

3月4日下午5点,我们一行六人在北京中医院探视完二姑王玉芳之后,在附近的“江湖菜”饭馆用餐。当杨师兄得知刘、蔡二人在中国地质大学读本科时,即是该校武术队的骨干成员,他们又分别是研究生和博士生,他们既是传统武术的爱好者、习练者又是传统文化武学、道学的研究者时,就显得格外得高兴了,对他们在吃饭席间提出的各种问题、疑惑,杨师兄均做毫无保留地详细认真地解答、解谜,现将所谈主要内容记录如下。

1、风帆试力

风帆试力,以丁八步站立,持技击勾挫桩为起始式,双手基本不动,以身体躯干做上下、前后、左右的调整运动,以获得均整平衡之力,把脊椎看成是风帆的竖杆,身躯是整个的帆面,把自己想象成风帆与风力的吹动发生呼应。为了更加生动形象,他把一张餐巾纸竖放在一根筷子上 ,然后用嘴吹气,纸面在往后回拢的同时也在上下、左右地飘摆着,他说这才是真正风帆试力的真实含义呢!

现在一般人所教的风帆试力,都是身躯不动,双臂上下、前后地瞎比划一通,这是非常错误的。

还有那个虎抱头,把头埋在两双臂之间,双手臂也是基本不动,头在骶椎、脊椎的推动作用下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的运动和调整。这都是腰和腿上的功夫,这才是整体之动、整体之法,现在这些真正的好的传统的东西,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

2、抖大杆

抖大杆也叫耍大枪,因为最早它是长矛,是在战场上直接用于作战的,是敌我双方的生死相搏,招招制敌、致命。后来不打仗了,就变成了大杆,但其操练方法没有变,依然保留着整体之法的训练,为了使大杆与身躯保持一致,在大杆的底部末端有一个小铁环,并把它套在自己的腰带上,那时的腰带都是用布绳子做的,这样双手臂持杆的动作范围就非常小了,它自然就与整个躯体合在一起了,整体力自然也能如此这般地练出来。

现在抖大杆的有几个人是这样练的,又有几个人知道这样的练法呢?!

3、虎豹之行走

虎豹在动物界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以靠速度的优势追赶捕杀猎物,它们经常潜伏在草丛中伏地而缓行,肚皮都贴在了地上,几乎都是骨架子在动,肌肉及其松软,待靠近猎物时,才突然发起进攻,松软才能产生速度,有速度才能捕获成功。

我们在自由搏击中,也应

学习虎豹身躯之松软,攻击目标之神速。

4、猫狗之发声

猫狗发出叫声的,是不逮老鼠和不咬人的,而在胸腹部发出的轰鸣声的,则是能捕老鼠和咬人的,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汪汪叫狗咬不了人”。

真正试声亦是如此,在呼气时,气是往体内运行的,声音是体内振颤轰鸣的,声音是不能从嗓子里往外喊出来的。试力、试声时,膈膜都是不能发紧的,这也是王芗斋老先生反复强调的,可是现在的意拳大成拳的练法是这样的吗?基本上都是大喊大叫,这样膈膜就必然发紧,因而也必然是错误的。

5、“三只手”

设左手置于胸前,那么一定要有一只虚手在它的右下方与之产生呼应之力;若双手置于胸前,就应该有两只虚手与它们斜线相对应。他为了更加形象的阐述这一观点,他把一个打火机放在衣服的衣角上,两只手捉住两头并向外用力一拉,只见那个打火机被弹起一尺高后落地,这就是浑元争力,它是以我们的腰为轴做上下左右前后对拉争拧的。

6、何为点、线、面

西方的拳击是典型的点的打法,以拳头作用于打击面上,其发力是局部的用力,其路线是A点到B点的直线运动。线的发拳发力也是局部的用力,如套路对打,散打比赛等,均是如此。

面的正确运用,则是立体的浑元的整体劲的运用,以丁八步站立,持矛盾桩迎敌,待对方进攻时,我只需进步近身发力即可。这才是真正的面的运用,这才是全身的整体之法,我国的拳学精髓基本也在于此。一动无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整劲的爆发,是整体性理念认知在拳学上的具体运用。

纵观我国当代拳学界,可以说只有王芗斋老先生的认识最准确,而且运用的也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