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古瓷“秦州窯”研究

  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絲綢之路重鎮和節點城市,天水人喜歡瓷器由來已久,幾乎家家都有幾件老瓷器,這是一方面是生活所需,另一方面是鑑賞和裝扮家庭所用,但要說天水自古生產瓷器,是有名的秦州窯瓷器生產地,在目前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只有在收藏圈裡個別人知曉。


天水古瓷“秦州窯”研究

天水出土的唐代瓷器


  天水有秦州窯口,古代曾經大量生產瓷器,在清代之前就已經名聲遠播,甚至瓷都景德鎮研究中國瓷器的專家都知曉。清代《景德鎮陶錄·卷七》在《古窯考》一節中記有:“秦窯,唐代燒造,今甘肅之秦州也。相傳器者碗杯之屬多純素,亦有凸魚水紋者”。這本史料明確記載了秦州窯的名稱、產地和瓷器類別。關於唐代以來盛行的秦州窯,在天水地方史料中記述較少,這是唯一可靠的天水在唐代有窯口、有瓷器的專著記載。

  今天,要尋找秦州窯最可靠的辦法是考古發掘,尋找古代秦州窯址、尋找能夠燒造瓷器的瓷土,也就是高嶺土、瓷石、木節土、白甘土等。只要找到古代的窯場,附近的瓷土,一切答案盡在其中,但許多學者和民間瓷器收藏者尋找多年無果。


天水古瓷“秦州窯”研究

史料中記載的秦州窯


  天水秦州窯址究竟在什麼地方?民間收藏界人士曾經在現秦州區南北兩山多次尋找,但找到的古代陶片較多,尋找到燒陶的窯口較多,而燒造瓷器的窯址,一直沒有找到。

  有人誤以為市面上的耀州窯青瓷為“秦窯”或“安口窯”,但這些瓷器,能夠確認是耀州窯燒造無疑。另外,還有一種生活用瓷器,多是“安口窯”亦稱“華亭窯”“隴上窯”的產品,窯址在今甘肅華亭縣安口鎮,也不可能是秦州窯。有關文物工作者曾進行過窯址調查,也沒有在天水找到窯口。目前,天水民間多年探尋秦州窯,筆者也參與過幾次調查,大體有以下幾種說法。

  秦州窯在徽縣說。有人認為,從實地考察和傳世瓷器看,現歸隴南市的徽縣,在多年前為天水管轄,可能秦州窯就指徽縣的古瓷窯,這在徽縣地方文獻上也多有記載。徽縣古名河池,北宋升為徽州,清代降為縣,自古與天水(秦州)有隸屬關係,史料上記錄的徽縣窯可能就是秦州窯。這一說法,雖然有窯口,但大量生產的痕跡不太明顯,自古在天水民間也沒有流傳這種說法,因此,還不可能是秦州窯。

  秦州窯在秦安縣說。有人認為,秦安新時期時期開始燒造陶器,特別是考古發現距今2萬年左右,就已經有了陶器,距今8千多年時就有了中國最早的彩陶,唐代以後產瓷器的可能性大。事實是秦安縣近代曾經大量燒造陶器,特別是民國和解放初期,民間陶器業發達,其生產的生活用陶器不但供應了天水人,甚至遠銷至定西和隴南等地。從這兩者分析,在秦安縣可能有瓷器窯口。但是,秦安縣多年來還是沒有找到能夠生產瓷器的瓷土,更不要說生產瓷器的窯口。

  陶土的助熔劑和鐵含量特別高,燒成陶器的溫度在1000℃以內。燒造瓷器的陶助熔劑和鐵含量比較低,在1200℃以上才可燒結成瓷。顯然,在沒有找到瓷土,沒有找到瓷器窯口的情況下,秦安說也只能是一種假說。

  秦州窯在麥積說。麥積區自古也有許多燒造陶器的窯口,境內馬跑泉鎮、甘泉鎮許多山溝發現有類似瓷石、白甘土的瓷土,有大量的燒陶窯。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古代瓷器窯口,因此,這一說法也未見傳說和報道。

  秦州窯在秦州說。這一說法主要是指在現天水鎮境內曾經發現了較多的古代瓷器殘片,年代最久的可能在漢代之前。筆者曾經在一戶農民家中見到一塊綠釉瓷片,呈現漢代早期綠釉瓷器的基本特徵,後被當地一位文物愛好者收藏。另外,在當地山崖上也可見到類似燒結焦土的窯口痕跡,但由於沒有鮮明的古窯口,也只能是一種假說。


天水古瓷“秦州窯”研究

天水出土的宋代耀州窯瓷器


  唐代盛產瓷器的秦州窯究竟在什麼?相對來說,現秦州的天水鎮較有證據,其餘說法均沒有直接證據。相信隨著以後考古的發現,隨著歷史文博工作者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可能有一天會找到更多的證據來證明秦州窯的產生地。但具有古窯址,古瓷土取土場是證明秦州窯的兩個基本要素,在沒有找到這兩者之前,秦州窯只能是一個史料記載,而沒有遺址的傳說而已。(作者:甘肅閆鵬飛)


天水古瓷“秦州窯”研究

天水出土的元代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