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什麼社會越發達,工人越貧困?

1842年德國人恩格斯開始旅居英國,在父親所開設的棉紡廠辦事處工作,雖然生活穩定,職務清閒,但他對於這種生活方式並不滿意,反倒喜歡拿起筆來為報紙撰稿。恩格斯細心的觀察這個當時全世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英國狀況》向歐洲大陸的讀者介紹這個國家的近代歷史、法律制度和政局形勢,但最令恩格斯感興趣的是

英國工人階級生存狀況的問題。在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裡,為什麼工人階級的狀況反而日益惡化?為此,他用了兩年時間,閱讀大量的材料,並親自到工人的居住地去考察他們的生活條件,謎底就在研究的過程中逐漸浮出水面來。

經過兩年的努力,《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終於脫稿了,在出版的前夕,恩格斯給馬克思寫信說:

“我將給英國人編制一張絕妙的罪狀表......不言而喻,我打的是麻袋,但指的是驢子,即德國的資產階級。”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這張“罪狀表”裡究竟寫了什麼,工人階級生存狀況日益惡化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什麼社會越發達,工人越貧困?

恩格斯與《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產業革命與工人階級的誕生

曾經,我們都有過一段田園式的生活時期,那時鄉村與城市的差距還沒有現在這麼大,農業人口占據主要地位。勞動者要麼耕地要麼紡織,有些地方還可以打漁,農業與手工業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人們散居在農村,通過手工製品的買賣還能夠積蓄一點錢。他們的耕作馬馬虎虎,也沒有太多收入,但無須過度勞動就可以養活自己,願意做多少工就做多少工,能夠充分享受人身自由。

那時候的農民很少進城,他們把布匹和手工藝品交給包買商,換取工資。每天的勞動時間全由自己決定,更談不上八小時或十二小時工作日了。在這種閉塞的生活條件下,農民的知識水平自然不會太高,但民風淳樸,道德不差。人們把鄉紳看作“天然的長輩”,常向他們討主意,有了小爭吵也會求他們出面調解。宗法關係主宰著大家的觀念,長輩受到尊敬,幼小得到照顧。村民們在生活中互相幫助,鄰里間也很和諧,因為大家都有著自己的田地,不存在買賣上的競爭關係。正如恩格斯所說:

“他們在自己平靜、庸碌的生活中感到很舒服,假若沒有產業革命,他們是永遠不會丟開這種生活方式的。”

然而產業革命依然還是來了,它強行將所有人都捲入其中。1764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提升了紡織業的生產力,同時增加了織工的收入,於是有許多人逐漸廢棄耕地而專門做起紡織工人來了。他們光靠工資生活,沒有絲毫的固定資產,作坊主不斷用微薄的貼補誘使他們參與到工作中來。小坊主常常能僱傭到幾個幫工,在他的指導下工作,形成資產階級的雛形。

土地在之前是代代祖傳的,然而隨著織工階級的出現,它們逐漸被閒置。這時就有一些大佃農看到了發財的機會,他們大把大把的收購田地,並採用集約化的生產方式來代替傳統的精耕細作,開始出現了租地農場主階級

租地農場主擁有著大片的土地,掌握了糧食的定價權,不斷排擠原來的小自耕農,逼迫他們放棄土地而另尋出路,在市場的指引下,農民只能選擇變賣土地,然後購置珍妮機來紡紗,加入織工階級的行列,成為單靠工資生活的

階級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什麼社會越發達,工人越貧困?

工業革命催生了工業人口

珍妮機是使工人的生存狀況發生變化的第一個發明,它造成了許多單靠出賣勞動力來換取工資過活的人,並且促使農民變賣土地,失去了祖傳的固定資產。但工業革命並不止步於此,為了給紡紗機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人們又發明了蒸汽機,最終使機器勞動在英國工業的各主要部門中戰勝了手工勞動。

紡織工人就是這樣被歷史給愚弄了,他們受一時高昂工資誘惑,放棄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丟掉了祖傳的田地,成為單靠工資過活的人。但是好景不長,機器的運用很快就排擠了手工勞動,使織工的工資不斷跌落,收入越來越低。由於土地已經轉賣出去,織工無法再恢復之前的生活方式,他們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簡直一無所有。作坊主就是這樣利用貼補誘使他們上鉤,當時機成熟,勞動者處於依賴地位之後,就露出了冷酷的獠牙,不僅收入在下降,連生活都沒了保障。

工場手工業所能提供的職位有限,無法滿足勞動者的就業需求,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造成了英國曆史上的一段浪遊期。那時候出現了許多遊離於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流浪漢,他們生活無著落,過著四處漂泊的日子,這在小農時代只有天災時才會出現。流浪人口的增多導致犯罪率居高不下,直到大工業出現才改善了這種社會狀態。

機器的採用使紡織品迅速跌價,工場手工業轉向衰落,而商業和大工業卻日益繁榮起來。羊毛加工、冶鐵採礦、交通運輸等部門迅速發展,產生了對人手的需要,工廠收留了許多流浪者並吸引著紡織工人們成群結隊地湧入城市。17世紀的英國城市很小,工業不發達,人口也稀疏,然後僅過了六十多年,那裡就出現了人口高達250萬的大城市,積聚著許多工廠,生產出銷往全球各地的產品。

大不列顛的每個工業城市中至少會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屬於工人階級,從前的作坊主、大商人變成了廠主,而小農、小商販、小店主等則組成小資產階級,此外所有單靠工資過活的人口都可歸為廣義上的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主要依賴於手工業的生產,他們的資本有限,發展空間狹窄,必然會隨著手工業的衰落而淪亡。大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命脈,必然要造成大部分居民成為工業人口的現實,有越來越多的小資產階級被迫關閉店鋪、轉讓貨品,加入工薪階層的行列中——而這也意味著工人階級通往資產階級的晉升之路越來越窄小了。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什麼社會越發達,工人越貧困?

工人階級的生存狀況

恩格斯認為大工業消滅了小作坊,僱傭幾個幫工就可以做成生意的老辦法越來越行不通了,現代社會需要的是資本化運作,也就是說開辦獨立企業,並且擁有大量的資本來投入生產。從前工人的地位是走向資產者的階梯,就如織工有機會發財而成為作坊主一樣。現在則不同了,恩格斯說:

“誰要是生而為工人,那末他除了一輩子做工人,就再沒有別的前途了。”

一個工廠裡的流水線工人怎麼會有機會坐上廠主的位置呢?他們一輩子都得靠勞動來換取工資度日,貧窮時刻威脅著他們。

工人階級生活在大城市,因為資本的聚集總是會帶動人口的集中。無論是哪一種工人,他所得到的那點工資最終都會被房東、餐廳老闆和汽車公司所瓜分,甚至還不如守著一畝三分地、能夠在家工作的小農過得滋潤。

倫敦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人都拼命的壓制著自己,為的是等待發財致富的機會。這250萬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渴望過得幸福。但是當你走在大城市的街頭時,卻發現人們好像彼此沒有任何共同點。他們都扳著冷漠的面孔在馬路上穿梭,誰也沒多看誰一眼。每個人都孤僻地縮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社會猶如一盤散沙,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已經在這裡打響了。

這種戰爭的武器就是資本,即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直接或間接佔有。只要我有了房子,就可以盤剝租客的工資;只要我有了公司,就可以剝削員工的勞動。

每個人都把別人僅僅看做可以利用的東西,盯緊他們的錢袋,渴望撈取一筆。結果弱者被強者踏在腳下,一小撮資本家掌握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窮人卻只能勉強活命。勝者高呼“適者生存”,敗者則哀嘆自己不夠努力,然而即使他付出了996的勞動時間,依然會被高昂的房租驅趕到城中村最潮溼、最黑暗的角落中去。

工人階級,這個大城市中最不幸的“失敗者”就是這麼生存著。他們在資本戰爭中奔波勞累,卻永遠也摸不到那把能讓自己翻身的武器,只能勉強活命。“適者生存”就是社會規則,而他們從來就不是“適者”。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什麼社會越發達,工人越貧困?

工人階級生存狀況為什麼日益惡化?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研究了工人階級的起源以及生存情況,從表層來看,是產業革命、特別是大工業導致了工人階級的誕生;從深層次來看,則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必然要造成工人階級的貧困。為什麼社會越發展,工人越貧困?

工人們曾砸爛過機器,排擠過婦女,痛恨過那一小撮資產階級,把失業與貧困歸罪於他們。但恩格斯說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在這種制度下,“適者”總是資產階級,“失敗者”卻總是工人。不改變社會制度,而是單想通過消滅一小撮資產階級來擺脫貧困是不現實的。因為這個社會會源源不絕的生產出那一小撮人來,而往上爬以便成為那一小撮人又是大家的夢想。所以,真正罪惡的不是資產階級,而是資本主義制度,一定要把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是資產階級看作導致工人貧困的根本原因。

封建農奴社會中,地主直接剝削的是土地產品,也就是勞動者繳納的地租。除了遇見天災或戰亂,勞動者總是能夠繳足租稅,並且留有剩餘,工作壓力並不繁重,而且享受人身自由。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直接剝削的是勞動力,也就是工人的勞動時間,只要沒有超出工人的生理界限,資本家總是希望他們加班得越多越好,這樣才能生產出更多的剩餘價值。因此,工人對比農民來說,工作內容一般是繁苦而勞重的,這是由資本主義的生存方式造成的。

此外,農民可以自由的安排生活,只要能夠繳足地租,沒有人會來干涉他。而工人的勞動時間與休息時間卻總是混在一起,工作量要由企業的利潤目標來定,只要不能讓僱主滿意,各種麻煩就會隨之而至。農民是一個地主的世代奴隸,工人則是所有資產階級的奴隸,他手持一張簡歷戰戰兢兢的來到勞動力市場,就像出賣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等資本家先生們來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