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盒馬有機菜已佔20%!自有品牌“有機鮮”搶佔用戶心智

重磅!盒馬有機菜已佔20%!自有品牌“有機鮮”搶佔用戶心智


3月4日,盒馬對外發布旗下主打有機菜的新品牌——盒馬有機鮮。據悉,有機菜在上海的銷售已經達到盒馬整體類目的20%。吃有機菜,正成為許多盒區房用戶消費主流。


01

有機蔬菜之難


眾所周知,有機蔬菜一直以價格高著稱,一般比普通蔬菜貴5倍以上,主要因有機蔬菜土地需要認證需要施有機肥人工除草慢效率低等,成本直線上升。


而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持續關注,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生活水平提升速度明顯,人們把“吃好”又向前提了一個檔次,關注吃得是不是健康,有機蔬菜也迎來市場份額的不斷增長


重磅!盒馬有機菜已佔20%!自有品牌“有機鮮”搶佔用戶心智


2019年發佈《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與有機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有機產品產值為1666億元,有機加工類產品產值為1089億元,有機產業呈現快速、穩步發展態勢,未來有機農業與有機產業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正因如此,不少企業紛紛下場,但只做有機菜的公司,發展可謂歧路坎坷。


就在去年,成都最早開始有機食材全產業鏈運營的企業之一,“尚作有機”就深陷困境。早期的尚作可謂野心勃勃,投資建設3000餘畝有機蔬菜種植基地,打通生產端到銷售端,在實操中,卻因客戶分散冷鏈物流配送難度大履約成本極高,越做越難,難以見效。


而於2005年成立於上海,採用“從田間到餐桌”直供會員服務模式的多利農莊,同樣面臨客群單一缺少流量紅利。今年1月17日上午,多利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了一則“重要通知”,宣佈停止運營。下午又立即刪除,但據內部人士透露,因經營不善,多利在找下一輪融資緩解危機。


而盒馬在此刻重磅推出自有品牌有機蔬菜,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做好充足準備


02

高科技增效降本


蔬菜品類經營,因鏈條長、漏點多、損耗高、保質期短、毛利率低等原因,平衡整條供應鏈的效率和效益並不易,保證穩定品質輸出難度係數大。


此次,盒馬利用其規模效應優勢,找到有機源產地進行直採,根據自身的數字化能力現有用戶需求預測訂單量,做到以銷定產,達到精準供應降低損耗目的。


重磅!盒馬有機菜已佔20%!自有品牌“有機鮮”搶佔用戶心智


且盒馬聯手阿里雲loT構建“IoT智能蔬菜基地”,“物聯網+農業”覆蓋追蹤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後追溯各個環節。利用這些抓手,盒馬整合升級供應鏈並將其數字化、可視化、可溯源化,從而確保蔬菜品質最優運輸最快消耗最小。這是盒馬有機菜價格逐漸“接地氣”的秘訣所在。


在全國範圍內,截止到2020年2月底,盒馬的有機菜基地已紮根江浙滬、雲南、山東、河北、福建七個省市,品類涵蓋茄果瓜、根莖菜、豆菜、野菜和調料菜

“IoT智能蔬菜基地”+“候鳥式”種植,確保消費者一年四季都能買到需要又新鮮的有機菜。


03

盒馬搶佔有機


乘疫情之東風,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格外重視下,目前,有機菜在上海的銷售達到了盒馬整體類目的20%。同樣有“疫”外收穫的還有百果園。據悉,2月中下旬,百果園旗下百果心享首先在華南部分城市開通了賣菜通道,包含深圳、中山、惠州等城市,此後推廣至上海、蘇州、無錫等華東城市,2月29日北京、天津陸續開通。


而伊藤在成都的實踐也證明了走“品質”生鮮的道路是走得通的。目前成都年客流量3000萬人次,以成交訂單計算,估計成都地區共有200萬名顧客。伊藤在成都顧客心中植入了深深的品牌影響力,幾乎所有了解伊藤的顧客都會脫口而出“伊藤=品質”


消費有機蔬菜的一般都是中高層次、對生活有品質的人群。這一點跟盒馬、百果園等高端生鮮店定位的客群契合默契。這次疫情的爆發,讓消費者更加註重健康生活、品質生活,也讓網上買菜教育成本降低甚至趨零。門檻降低,有機菜的商機來臨。


重磅!盒馬有機菜已佔20%!自有品牌“有機鮮”搶佔用戶心智


但也要冷靜看到,有機行業目前還是小眾,對後端種植生產企業來說,為保證品質可持續穩定輸出,種植品種有限,直面c端並不是明智選擇,勢必要找到平臺。對於平臺來說,具備整合有機供應鏈,保障有機菜供應品質的能力。


當然,部分企業試圖以純輕模式運營,即所謂的“貼牌”,將品控完全交給供應商,自己只是貼牌做宣傳,不真正重視和參與品控過程,難以給顧客交出滿意答卷,也會被逐漸淘汰。


可以預見,盒馬走有機自有品牌,一旦形成規模,便能使得盒馬競爭力不僅僅體現在“新鮮”“送貨快”等這些

美團買菜、京東到家等都能做到的維度上,而更能將“品質”、“有機”等健康相關標籤植入用戶心智,那時候或許其他平臺類、資本類電商將越來越難趕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