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段歷史,讓你學到的最多,感悟最大?

燭光映史


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或許應該就是明朝滅亡之後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段時間了吧。

自從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後,中國就一步步地進入了最黑暗的歷史時期。嘉定三屠、揚州三日,清王朝的血腥統治,徹底改變了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傳承有序的禮儀、服飾。華夏文明就此開始沉淪。唐朝經學家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為了對抗清王朝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政策,逼迫華夏民族剃髮易服,製造了多起慘無人道的血腥屠殺,徹底抹殺了中華文明。古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經過了明王朝兩三百年的努力,中華文明不斷推進,結果再次夭折。

從清王朝康熙開始文字獄,以清朝最為嚴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間尤烈,中國史學家顧頡剛認為:“清代三百年,文獻不存,文字獄禍尚有可以考見者乎?曰:有之,然其嚴酷莫甚於清初。”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這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清朝統治者通過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在文字獄的高壓下,有的地方戲曲也遭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和毀滅。清王朝的文字獄嚴重阻礙了中華文明的科學發展,使中華文明成為了世界的孤島,直接造成了清王朝的落後,造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嚴重的生存危機,差點亡國滅種。

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更是為清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讓中華民族徹底的消失在世界文明的前沿。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為開端,中國人民和先進分子為救亡圖存,進行了非常多有益探索的重大運動,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或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但是由於自身階級的侷限性和形勢的複雜性,中國人民所受的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仍然壓迫在全中國人民的身上。

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95年的奮鬥,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

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使具有500年曆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使具有60多年曆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30多年裡擺脫貧困並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這一段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強盛是民族自立的首要條件,強盛也是和平的基本保障。


可愛的小豫


我不是瞭解過很多歷史,但要說學到最多、感悟最大的應該是中國近代史。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源於有很多親人是出生在那個時期的吧,放學回家或放寒暑假的時候,總聽老人們說起他們那個時代的故事,於是慢慢的就好奇了,有句話說得不錯,好奇害死貓,自從我開始慢慢的去了解他們那個時代的歷史時,我就從此不能自拔,再也容不下其它的任何興趣愛好。聽老人說的那歷史故事,總會帶些迷信色彩,我越聽越入迷,感覺比歷史書上的知識還要感興趣,聽得入迷時,我會開始浮想聯翩,不著邊際的將他們的那些故事無限擴大。記得有一次,那是一次暑假的午飯後,我再次放下要寫的作業奔向那些老人堆裡,由於聽得太入迷,在那個門口的場壩裡,沒有遮陽的東西,加上太陽很曬,惹得我有點懨懨欲睡,一不小心,結果蹲著蹲著真睡著了。在夢裡,我繼續聽那些老人講著故事,我很開心,這個時候開始,我不再也喜歡歷史課本上那些知識,開始了我的厭學生涯,因為他們根本不能填滿我的內心,使我快樂。

直到初三的時候,歷史老師經常給我們談起現在的祖國是怎麼慢慢變強大的,那時我又慢慢的再次翻開歷史課本默默讀了起來,看的是近代史,腦袋裡回想起歷史老師給我們普及的那些知識,此時此刻我心中開始有點頓悟了,迷迷糊糊的,忽然腦袋又閃現出來了這麼幾個方塊字,說的是讀史可以明智。老師說過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之類的話。從那時以後又興起了我喜歡這段歷史的浪潮。所以對與我來說,近代史這段歷史是讓我學到最多,也是感悟最深的一段。好的,謝謝,





五頂首席


自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勝利這一段歷史讓我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是硬道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06bc73e8180442f9eeb0430709a2d68\

奔跑吧小崔


我最喜歡先秦,秦漢史的範疇。首先,中國歷史經歷過幾次大的變革發展時期,有確切史料記載的第一次便是先秦,而先秦變革發展的成果,又被秦漢所繼承發展。所以,可以說這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奠基時期。例如閻步克先生談到的,中國政治的特點就是皇權專制與士大夫官僚政治,這個模式發端於先秦,而形成於秦漢時期。

其次,中國的文明是早熟的文明(從不同角度,可以商榷),而中國先民在文明發展初期所綻放出的活力以及思想力,是很有價值與意義的,誕生出許多成果。例如最早的官僚體制,較為完善的國家機構,寫實性的詩經,成熟的史學。但與此同時,又伴隨著原始遺留的痕跡,例如家國不分,原始禮俗的擴展化。

所以,這個時期的史學體現出鮮明的特徵,從《尚書》到《春秋》、《左傳》再到《史記》,無不體現出時代的特徵,從這些史料中,不僅可以挖掘當時的歷史,更可以從他的整體發展,體現出當時的某些趨勢。


秋山散人


中國不止一段屈辱的歷史,讓我感觸最深的分別有:

一、北宋靖康之恥,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俘虜了北宋皇帝徽宗、欽宗父子及大量皇族宗室、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以及男女百姓累計不下二十萬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財物被洗劫一空。

宋徽宗、宋欽宗先後死於北方。皇室公主、後宮妃嬪以及其他被強擄到北方的女性們,有的被分配給金軍貴族、將領們為奴為妾,有的被強送至妓院淪為娼妓,還有的甚至被像牲口一樣在市場上公開買賣,直到今天,想起這段歷史依舊讓人淚目,這是怎樣一副慘狀,皇宮貴族尚被當作牲口,那老百姓更是被當作什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南宋王朝的滅亡,南宋抵抗了蒙元數十年侵略,最終不能抵擋,在“崖山海戰”最後一役中,宋軍無力抵抗,全線敗退。名臣陸秀夫揹著年僅八歲的宋朝最後一位皇帝趙昺跳海自盡,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悲壯投海殉國,宋王朝覆亡。“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出於此,南宋的滅亡,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作為中原王朝主體的漢族整體被奴役,漢文明的發展與傳承受到史無前例的打擊和破壞,點點滴滴皆是淚……!

三、滿清入關,滿人犯我中華,瘋狂屠殺男性,肆意姦淫妞女,更勝南京大屠殺,清初的大屠殺使中國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萬下降到一千多萬。數十年間,漢族人口由1623年的5165萬銳減至1660年的1908萬,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屠殺。清政府多次發佈“屠城令”,並帶領大軍參與血洗江南、四川、嶺南等地區,因四川曾被幾乎殺絕,才有了後來的“湖廣填川”。不敢想象幾乎被殺絕的四川是怎一幅慘狀,就是奔著滅族的態勢而去,滿清當初治國就是要讓漢人麻木,稍有不滿立即殺,殺得讓漢人麻木,才能治天下,偏當今百姓最喜看的就是清宮劇,無語,或許魯迅先生說的對,早麻木了,或者血統大家都不存正了,美其名曰都是一家,殺來殺去關什麼事?

四、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大家應該都很瞭解,異族入侵,教會了國人落後就要捱打的真理。

以上個人淺見,未必成理,隨意指正。[呲牙]


嘈嘈切切


個人比較喜歡春秋與戰國這一段歷史,春秋與戰國是在前秦時期的周朝。這一時期名人輩出,群星璀璨,百家爭鳴,各國征伐,是個大動盪時代。有儒家文化代表的孔子和孟子,法家代表的商鞅、申不害、韓非子,兵家人物孫子吳起龐涓,道家的老子,縱橫家蘇秦張儀等等。這一時期有爭心者皆拜師求學,學以致用,以投明主。這也讓自己知道了知識的重要性,學以改命,不然此生白來世上走一遭了




因為成長0059


靖康之恥,五胡亂華。宋朝的重文輕武,間接導致了士兵的羸弱,非和平年代,兵弱就要捱打,應該文謀武勇兼治方能強國安邊;五胡亂華也可謂是一段令人髮指的恥辱史,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華夏大傷。胡人趁機起兵,侵擾中原,中原大亂。五胡亂華警醒我們,國弱就要捱打,就要面臨凌辱,不管任何時期我們都應該保持精誠團結,一致對外。


微客瀟白


清朝吧。一點點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然後又開始輝煌跌落谷底。從完整的國家到半封建半殖民,從擁有朝貢體系到被帝國分割欺負。我們都希望我們中國是強大的,而從強大到縮小,這感覺很不好受,就好比你從富人到窮人一樣。你富有強大人人都會阿諛奉承都是朋友。當你弱小,牆倒眾人推。讓我明白只有自身強大,才能不被欺負,才能有話語權。才能不被任人宰割。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只有讓廣大的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富裕,才能使國家強大。


Xiao胖2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

畢竟在他的某個時段,他的地位是低於我的。他的出身是最低的,關鍵詞佃戶、和尚、乞丐,而成就之大讓人膽寒。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老朱絕對是一個顧家的好男人,對老朱家的人很博愛,為子孫後代謀劃的很遠,可身邊一起創業的兄弟就比較慘了。

開國功臣有意無意的都被弄死或牽連,以至於他的兒子打他孫子的時候,在巨大的兵力優勢之下卻沒有帶兵的帥才。

一把好牌被李景隆打的稀爛。

我覺得老朱最像秦始皇夠猛,夠狠心,對於權力的控制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而且都應驗了一句,“計劃趕不上變化”,兩個都認為,為後代計劃好了,只要按著計劃走就可以傳萬世,可是都是自己剛掛掉,就被打臉了。


估計都有從棺材裡跳出來打人的衝動吧。


賽V半仙


春秋戰國時代:感悟最深的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遠!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三次文化繁榮期中最鼎盛的一次。那個時代諸子百家各有千秋,從理論,人才,實踐等給後世留下珍貴的財富。

那時儒家創始人孔子,並不出名,可以說很受人冷落,但他用契而不捨精神執著地堅持自己信念,帶著他的弟子周遊列國,傳"經"布"道"的同時還不斷地學習,後人把他的語錄匯成《論語》,和他的儒家的思想成為後世歷代王朝統治的理論基礎,也為大眾教育提供了學習的方法和方向!

兵家的特別代表孫子,他的著作《孫子兵法》是古今中外軍事家必讀的、讚賞的軍事百科全書。另一位鬼谷子在兵家和人生哲理上己被人們奉為的神人!

道家的元始天尊老子的《道德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物理學科最早的教材,同時也是人們處世的心靈讀本、心靈的雞湯!

…………

至於名人不計其數,掛六國相印蘇秦原是窮學生一個,做官的水平是華夏曆史上最牛的人,到了是登峰造極的地步!

縱橫家張儀以三寸不亂之舌打亂了多國聯盟。

燭之武退兵……

鄒忌勸諫……

毛遂自薦……

各種奇才如天上的星星璀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