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這句話?

老何的慢生活


這個世界上 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不論你陷入怎樣的境地 一定一定要自己想辦法站起來 生活很糟糕 要自己學著笑

要強大 要無畏 還要無謂

死結的存在或許一時半會無法掙脫

但是千萬千萬別讓它困住自己

旁觀者只能把最好最好的祈禱和祝福送上去

希望未來的每一天你都能比今天好過一些

別難過 打起精神 未來總會更好的

世上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

我們所經歷的慘痛事故在他人耳聞目睹裡,不過是風輕雲淡的故事

你哭得昏天暗地別人覺得矯情不已

你發奮圖強地努力別人覺得你故作姿態

就如《百年酒館》裡的那句臺詞當你真的想要表露感情的時候卻發現如此艱難

人與人之間有難以逾越的溝壑

一些事情如果說不清那不如不說自己扛下去後總有解決之道

一些不快樂如果找不到人傾訴,不如自己嚥下消化掉,明天又是雨過天晴的一天



芸希小姐姐


感同身受,一般是指和別人經歷了一樣的事情,感受到了一樣的感情,也許是失去,也許是擁有,也許是快樂,也許是悲傷。

但是,即使在相同的遭遇,也有不同的感情在裡面,可以說世界上真的沒有相同的感同身受。

我的爸爸去世已經二十年了,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去給自己療傷,哪種悲痛和愧疚,就像一根刺一樣在我的心裡扎著,啥時候想起來啥時候就會疼。

四年前,我的公公因病去世了,我老公說他終於知道當年我失去親人的痛苦了,也理解我想起來就淚流滿面的感覺了。

然而,他真的和我感同身受嗎?沒有,我們的相同之處就是都失去了父親,但其中的感覺卻相差太遠。

我的爸爸是在工作的時候,突發腦溢血,很快就送到了醫院,但由於出血點太多,在醫院三天以後,我們就回家了。

當時我才剛有孩子不到一歲,又是家裡的老小,爸媽都疼愛,從來都沒有想過,我有一天會失去他們。

就這麼像做夢一樣,我失去了這世界上最愛我的人,我甚至連一碗飯都沒有給爸爸做過,以為日子長著呢,機會多著呢,可是,一切都沒有來的及做。

爸爸的突然去世,給了我沉重的打擊,傷心的同時更是愧疚,一種一輩子都沒地方補得遺憾。

可是公公不一樣,他一直心臟不好,一年都要在醫院呆上一個月的,大家都知道他的病,所以都有心理準備,當他去世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

同樣的失去,同樣的親人,卻完全不是同樣的感覺,這個真正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任何人都不能分擔你的感情,也不能和你感同身受。





阿光依舊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別人經歷的事情,我們很難去體會到當事人的心情和處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天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人摔倒你就會對著他哈哈大笑,你很開心,但是第二天你也在同樣的地方也摔倒了,站起身來看到周圍的人對著你哈哈大笑,你就會明白原來尷尬要比疼痛折磨人,原來摔倒以後被別人嘲笑是怎麼一種感覺,你就會想到 昂 我原來昨天嘲笑別人的時候我感覺得到他有一絲絲的不悅和憤怒,原來是這麼回事,那 這時候你就會明白了,原來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事,真的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我會給大家帶來更多更有意思的文章與正能量,謝謝!”



情感艾莎


世界本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裡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現在多比喻雖未親身經歷,卻如同親身經歷過一般。

沒有親身經歷,怎麼可能感同身受呢?只是想象身處痛苦之中來安慰別人罷了。

即使是有同樣的經歷,也不能斷定就是感同身受,因為人始終是單獨的個體。


月來扶疏


感同身受,也就是隻是感覺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然而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感覺跟遭受,不可能一樣啊。


而且就算遭遇一模一樣,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知識背景成長環境,對同一事情的理解本來就不一樣,對同一件事情的感受也未必能一樣吧?


舉個片面的例子


一個窮人丟了身上僅剩的100塊,告訴了富人。剛花了兩千塊吃了一頓飯的富人說,哦,我明白你的難過,感同身受!我昨天也丟了一百塊。

才怪!

就算這個富人丟了一萬塊,可能也沒辦法能理解窮人此時的難過和痛苦!


感受,原本就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


就像有的人覺得失戀只不過是跟一個不對的人分開,也許會有短暫的難過,但並不影響現在的生活和TA對未來的期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天,TA就可以想開了。


而有的人,天生就對感情很重視,失戀對TA來說,就像心被掏空,覺得自己的人生都變灰暗了。


所以,即使是經歷同樣的失戀,對不同的人來說,感覺都是千差萬別。


又何來感同身受呢?


它只不過,是我們向受傷的,難過的,痛苦的人所表達的一種安慰。我們在告訴他們,我理解你的難過和痛苦,我們很在意,我們更希望你能扛過去。



即使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又怎麼樣?


可能,他們需要的不是我們真的去承受同樣的負面情緒,只是需要知道,我們還在!



就像,


我們沒有辦法對被封在武漢市內那麼多的同胞所承受的恐慌,壓抑,不安甚至痛苦感同身受。我們跟他們說,我們對你們的遭遇感同身受。只是在告訴他們,城外的同胞們都在關注你們,為你們加油!


這樣的感同身受,可能就夠了吧!


鍾茶茶


這句話說的很客觀也很現實

”人不可能二次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大師尼采也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這句話是正確的。


一、生活環境不同。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人不同的性格,賦予了人不同的秉性。有的人生活在一個比較優越的環境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在這種環境裡生活他可能就會有高高在上說話辦事總想高人一等的想法,總感覺自己與眾不同,身上有一種所謂的貴族氣質。有的人生活在比較貧寒的家庭裡,吃不飽穿不暖天天為生活奔波,這樣的環境造就了他堅強的性格,對於別人的幫助或者饋贈有一種感恩的心裡。這樣兩種不同生活環境裡的人,他們對同樣一件事情能會”真正的感同身受“嗎?答案是否定的。

二、生活閱歷不同。有的人接觸面比較廣,生活經驗比較豐富,那麼他對人對事的看法可能就會比較全面客觀;而有的人接觸面比較狹窄,不願意與人交流更不願意與人分享他生活的點點滴滴,那麼他對人對事的看法可能就會比較固執,甚至走向極端。生活閱歷不同的這二種人當然對同一種事物不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三、個人”三觀“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成了人的”三觀“。”三觀“不同的人很難在一起交流更不用說對同一件人或事有著”真正的感同身受“了。

感同身受,只是我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或者一種美好的祝福。外人能夠感覺到他(她)表面上的現象,比如說哭、笑、發怒等,但是他(她)內心裡的那種真正的感覺,外人是無法親身感受到的。


天馬行空WD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一樣的經歷,有不一樣的三觀,有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很多人都情感和想法,以及習慣,都是來自自己的過去,但是,人們的過去總是不同的。你有你的回憶,我有我的經驗,怎麼可能做到感同身受呢?

比如說,你某次工作沒做好,被上司罵了,心裡肯定很難受。但是,你的朋友、同事、親人給你的要麼是安慰,要麼是建議,他們始終無法做到的就是感受你的悲傷。

但無法感同身受也有好處,你想想,假如有一次你中獎了,那種爆發式的快樂,別人也是感受不到的,你就可以“獨享”這份快樂了。

世界上雖然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有真正從你心裡出發,從你心裡思考,為你排憂解難的朋友和親人。


小林0706


魯迅很早之前就說了

人類的悲歡,並不共通。



小文案大世界


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所以不要總跟自己過不去,更沒必要糾結於別人的評說。

沒必要在意生活的恩恩怨怨,沒必要為偶爾的艱難愁苦不堪。人生四句話:活著就是勝利,賺錢只是遊戲,健康才是目的,快樂更是真諦!

楊絳在彌留之際,言語中仍始終不離“錢鍾書”三個字,這或許就是愛情最好的樣子吧。我們的愛,應該要麼不付出,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你善良對待,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忍讓,善良有尺忍讓有度,和不懂感恩的人保持距離,和得寸進尺的人不要聯繫。



雲水青涯


雖然說人是一種群居動物,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性格不同,經歷不同,處事方法不同,看問題的眼光不同,思想境界也不同,種種不同導致,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真正切身體會到你在某一具體時刻的具體感受,只能說,是會有關心你的人努力站在你的角度,嘗試用你的方式理解你,但是這個人總歸不是你自己。

比如,工作失誤收到領導責備你悶悶不樂,在同事看來平平常常,只是職場小白都會經歷的,但是沒人能理解,你或許在因為自己明明熬了幾個通宵反覆檢查反覆修改文件,只是因為銜接時一個小小的數據誤差功虧一簣而無奈,又可能是在經歷了一整天各種不順情緒快崩潰又要拼命忍耐時被這最後一根稻草擊垮。每個人的想法太多了,而能牽動人們的情緒的事物也太多了,所以才會說知音難覓,才會覺得越長大越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