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曾仕強?

學點厚黑


斗膽評價一下這位老人吧。

由於個人水平實在有限,加之生活工作壓力著實不小,我很難去踏下心來去讀《易經》《道德經》這類國學經典,所以實在沒資格從學術角度去評價曾仕強先生。



但我確實看過一點曾仕強先生的視頻,個人覺得最大的收穫是:

他讓我多少明白了一個典型中國人的活法兒。

很多人覺得,當下的90後、00後的活法兒越來越不像一個典型的中國人,至少從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上開始傾向於後現代,對於責任、家庭、社交的種種行為也越來越輕視。

我個人並不反對這種說法,也不認同有些人覺得這就是個災難,相反我覺得這是農業社會解體、工業文明異化後所呈現的必然趨勢,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唯一讓我有點擔心的是,有一天我們會不會忘記了我們的先輩,那一代代典型中國人,他們該是怎麼個活法兒呢?

曾仕強先生顯然熟諳其中三昧。



比如他曾言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沒什麼深奧的,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啊。同樣是問去不去做某件事,西方人給你的回應永遠是二選其一,是或否,去或不去,沒有第三個選項;但中國人不同,中國人除是或否外,十有八九會冒出第三選項,這個選項就是:再說吧。

再比如,他曾說中國人的思維裡就生不出典型的二元意識,因為沒有這個土壤,你一旦做出非是即否的事兒就要吃大虧。你陪你太太出門逛街,她試穿了一件衣服,問你:老公,這件衣服好不好看?這時候你就要小心了,你說好看或是不好看,都是要犯錯誤滴。你要是說好看,她一看衣服標籤,才200塊,就說剛才那2000塊的怎麼不說好看,捨不得就說捨不得。相反,你要說不好看,那完了,她就說:那誰穿著好看?曾仕強說,我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就說:你看呢?

於是他開始總結:很多人說中國人奸詐、愛撒謊,其實我們中國人絕對不撒謊,但從不講實在話,這就叫一陰一陽之謂道。我們聽中國人講話,要聽他的心,而不是他的嘴,嘴上講的話不是假,不是真,只是妥當而已。

我看完這段視頻,想了想,這是厚黑學嗎?看起來有點是,但細細品來,似乎一代代中國人也都是這麼個活法兒,誰也沒覺得這是個不正常的事兒啊。



當然,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新中國人可能不再延續這種活法兒了,作為我個人來說,也甚為理解。但我還是希望像曾仕強這樣的老先生多一些,多給大家講講我們先輩的活法兒,省得到時候淡忘了,畢竟這東西不是青銅鼎,想把它放在博物館的展臺前,難度有點大。


達摩說


曾仕強先生的工作,曾是從事教外國人學漢語。他可以說是傳播中國、中華漢語學工作的橋樑,先導與鴻雁、國學鴻儒。

早年,曾留學於英國牛津大學,並獲得了碩士學位。早期,他在臺灣大學任教,專門從事和倡導品德思想教育和鴻儒博學、易經的研究工作。對《易經》深有研究,對於外國人瞭解我國博大精深、深奧的周易、“易經”、漢學文化的傳播與轉化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工作。他對中華文明與文化的傳播、傳導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大陸,曾主持的《中國文化的特質》講座中,就三皇五帝、周公、伏羲、姜子牙、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張良、諸葛亮、康熙大帝、曾國蕃等々,做了詳細、詳盡的介紹。曾仕強、曾老先生,曾都就歷史上,他們那些曾對中華民族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偉人們,就他們的豐功偉績做了全面客觀的評價和點評。一點一滴、一朝一夕,做著他喜歡的事情跟事業。

曾仕強老先生,是我國文化戰線上的文化泰斗跟一位學者。特別是在他的老年時期,真可謂是“老驥伏厲,志在千里”、“敏而好學,孜々不倦”、孜々不倦、不厭的辦學、授業解析、解惑的傳授學業的風格作風,真可謂讓我們這些後代、後輩們,肅然起敬和欽佩、佩服。

L:2018年7月22日。


回憶19561


“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一個到處販賣廉價國學的人,對他總有那麼一絲絲警惕,披著所謂傳統文化的外衣,大肆讚揚,過度解讀,弄得古人各個牛氣沖天,現代人各個笨如企鵝。對於這種人我們一定要警惕,過分吹捧的國學,基本上就是捧殺。

尤其討厭的就是打著周易旗號的管理學,將管理就講管理,扯到周易上面幹什麼,看過他的講座,看上去很有道理,實際上索然無味。都是些無關痛癢,放到哪裡都對的正確的廢話,把周易說的無所不包,也無法掩飾周易就是一本算卦書的基本事實。朱熹連蒙帶猜都搞不懂的周易,你拿來一直吹捧,混口飯吃可以理解,說有多麼高深的學問,實在難以認同。

曾仕強的視頻是各大機場車站的熱銷讀物,大凡熱銷的,都帶著功利的性質,急於求成的渴望,和不求甚解的內心。曾仕強就是抓住了人們渴望成功渴望裝一把文人的心裡,專門講些似懂非懂的東西。

以前批判國學確實是過分了,但把它捧上天,顯然比過分的批判呀跟惡劣。一個靠嘴吃飯的人,基本上跟郎鹹平一個路數,我們一定要明白,他講座就是為了賣錢,所以是高論層出不窮,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處。

神話國學,並不能讓人們真正喜歡,弘揚傳統文化,先要剔除糟粕,認清本質,一個勁的鼓吹,那就不過是商人的本質了。


昭烈名臣


在中國能讀懂易經僅有的幾個人。易經是眾經之源,所有經書都來自於易經,不懂易經就不能真正瞭解中華文化


愚夫201310196


我是曾老的忠實粉絲,雖然剛到三十,但曾老的作品和言論對我的思維觀念影響很大,不敢說評論,只是談談個人的感受。

在改革開放逐步發展初期,曾老就到處講學,後來在大陸也有過幾次盛大的演說,曾經在西方管理興盛時期,獨然以中國式管理的為主旨思想開展各種培訓講座,也是名噪一時,他的很多管理裡面都有獨到的見解,並且理論自成體系,影響了當時的很多企業家。並在那時根據易經的原理需要,21世紀是中國人的時代,與現在的中國夢一一印證!

曾老對國學傳統文化的研究理解都有很高的造詣,尤其易經,道德經,三國,論語等經典,成一家之言,並且有著很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生致力於光大傳承中華文化事業,為華人樹立了很好的典範!

還有很多很多領域研究都有一定的建術,曾老與南師雖有觀點不同,但都值得尊敬,敬重,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人能熱愛自己的文化,多多繼承和發揚!

願曾老吉祥,天佑中華!


弓長丹三81672627


第一次斗膽評論一位智者。

我目前是一位國際漢語老師,主要工作是教外國人學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由此對曾先生的國學學問有一個比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曾先生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學博士,以及多個外國大學名譽博士,後任臺灣智慧大學、交通大學教授,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銜頭太多,不再贅述。

曾先生在大陸的名望來源是對於“國學”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直白的表述,而不單單是中國式管理學。曾先生的整個學問本身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基點,教人向善,導人行道,勸人修德,使人圓滿。

曾先生的世界文化視野非常廣泛,在中西文化的深刻理解上,很少有他那樣看得那麼深刻,更很少有人像他那樣講得那麼通俗易懂。

在大陸,曾先生是以在百家講壇講《中國文化的特質》、《易經》等節目為人所知的。隨著國內文化自信漸起,國學也越來越熱,曾先生也為更多的世人所瞭解和認識。

這些年,我幾乎看完了曾先生在網上所有的視頻,才敢寫這麼幾句:第一,曾先生講的《易經》全面深刻,不神乎其神,從整個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去探析我們國人的思維路數、精神、信仰和民族靈魂,值得大陸當代學者深刻反思和學習。

第二,曾先生講《中國文化的特質》,深刻的中國文化精神被他巧妙、輕鬆、幽默的話語娓娓道出,讓人耳目一新。如若你真的懂中國文化,你會發現如果自己來講,差距何止三千萬?

第三,曾先生講《道德經》是我目前看到所有講述中最到位、最深刻的,以智慧貫穿講課內容,讓人受益匪淺,又利於中華道統文化的偉大復興。

第四,曾先生講歷史故事和人物,也是以深刻為見地,以輕鬆幽默為話語方式,值得任何做老師的學習。講三皇五帝、伏羲、周公、姜子牙、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張良、諸葛亮、康熙大帝、曾國藩等等等等,都不僅是在講人物故事,更深刻的講出了歷史道理,人性善惡,以及文化本質。

第五,曾先生為中華經典傳統文化的復興做了巨大的貢獻,為中華民族在當今這個文化衝突的年代提升了文化自信,歷史功績定會為歷史書寫。

據悉,曾先生年前查出癌症,但依然每日笑容滿面給網友們信心和微笑,這種精神我想只能是深刻領會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以後才能具有的吧!也希望曾先生早日康復,長命百歲。


保哥談


我們偉大面積的袓國的人民,有那麼的不公平,就是有老曾這樣些狗屁道理指引,誤導國民,為啥不學西方文化?傳播正能量呢,教人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呢


不補不


曾教授的課很早就聽了,講得很幽默,也很有用。但我不認為他這些幽默、有用的東西是國學的成功,更不是國學原著本身的意思。而是曾教授自己的經驗與知識積累,強行將國學拿來進行一套符合自己經驗的解釋。對不上的就東扯扯、西扯扯。摻雜了許多牽強的東西進去。

首先,在我看來古代人的思想價值多數是在簡單地觀察與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總結出來的內容,大部分語境已經時過境遷,完全不適用於當下。偶爾有幾句話說的和當下某些情況類似,也只不過是巧合。

世上本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如果各位先賢活到今天,恐怕他們的理論也已被自己修改的面目全非了。而現代人卻還拿著最古老的文本,企圖從字裡行間找到宇宙之真理,那不是緣木求魚嗎。 因此凡是看到類似“某某古人預見到某最新科學發現”或“某某最新科學研究符合某某古人的著作”的標題,你就可以判斷這是一篇賺眼球的文章。古人是真的,科學發現是真的,合起來是就是作者的牽強附會。

其次,說回曾仕強教授本身的管理學課,講得還是有道理的,他最出彩的地方是講透了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和“說話技巧”。這是他講課裡最精華的地方。中國固有的一些規矩、習慣、舊禮,為什麼會存在,以及這麼做的好處,他都能講得透徹,包括中國人骨子裡的小心眼兒、潛規則也往往令人捧腹。但即便曾老本人,也多次說過“理才是最核心的,其他都會變化”。舉例來說,有人說荒郊野外遇到尼姑會倒黴,曾老的解讀說,這叫保護尼姑,怕尼姑被男人姦殺。但這個說法可能早就已經發展成“在任何地點遇到尼姑都會倒黴”,這個情況難道還不是迷信嗎?可曾老對這些內容是避而不談的。

總結一下,任何的道理或者結論都沒有絕對的正確,某個結論之所以正確,一定是符合了某些環境條件和人性心態,掌握了這背後的邏輯和技巧,根據環境的變化做相應的調整,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大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壞壞256129441


我只看了他的一集視頻。總的感覺是想問候他全家人的衝動!為什麼會這樣吶?你看看他講的《道德經》,一臉地高深莫測,“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是什麼?是宇宙大道呀!”接下來我無比期待他深入淺出講一講這個宇宙大道是什麼?可令你萬萬沒想到地是他話鋒一轉開始家長裡短了,並且這些狗屁內容跟他要論證的主題毫無關係!!!這TMD就是教授呀?語文學好沒有?還在講連他自己壓根都不懂地東東!奉勸大家就不要再看他寫的狗屁著作了!那會導致你閱讀水平的直線下降!!


SYWER


他是摸到易理邊上的學者,商業化運作明顯,不過他有他的見解!我感覺臺灣學者劉君祖的學問功底更加深厚,純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