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兵50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在中國的古代社會,尤其是到了王朝的後期,傭兵自重的將領一般大都會選擇謀反。

雖說曾國藩從一個小書生到最後的二品官位,他的一生功過是非,讓人爭論不休。他曾被人推許為繼孔子、朱熹之後再度復興儒學的先哲,他也是建樹功業、轉移運勢的賢者,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擁兵50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而最讓大家不解的是,到了晚清時期,曾國藩手握50萬大軍,為什麼不自己稱帝?反倒是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其實到了晚清時期,雖然曾國藩傭兵50萬,但是實際能他自己控制的卻不多,也就只有10萬而已,也就是曾國荃“吉字營”、鮑超“霆軍”、彭玉麟的長江水師這三支武裝。

擁兵50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那為什麼袁世凱7萬兵馬就敢反了大清呢?因為袁世凱的北洋六鎮精兵基本上都是袁世凱的嫡系,只有袁世凱自己能指揮的動,而且他們也只聽袁世凱的點前,所以袁世凱就有了十足的底氣去反了大清。

而且曾國藩是儒學信徒,思想過於保守,沒有魄力;袁世凱則具有一定的“賭徒”心理,敢於放手一搏,不怕輿論攻擊。綜上所述,所以曾國藩和袁世凱有著不同的結局。

擁兵50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但是曾國藩的保守才是曾國藩的大智慧,袁世凱的一生就這樣揹負了太多的罵名,有人說他是大清王朝的掘墓人、是出賣民國的“賣國賊”。雖然靠著玩弄權術一步步走上了民國大總統的職位,但是最後卻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最後再鬱鬱寡歡中死去。

而曾國藩就不一樣了,他被成為“千古第一完人”,他一生滅掉太平天國,把搖搖欲墜的清朝又延續了很多年,在很多人看來,他應該是天賦異稟了吧!

擁兵50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曾國藩的大智慧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要說曾國藩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第一完人,是離不開一位好老師的,那就是---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就連我們清代大學子紀曉嵐對智囊全集也是熟讀到倒背如流!康熙乾隆更是稱他為治國的“利器”

商業大佬王健林更是推薦萬達內部高層來學習此書的智慧,這本書更是被稱為---古代智謀第一書!

擁兵50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馮夢龍說:真正的智慧沒有固定的法則可以遵循,而要根據不同的現實情況,採取恰如其分的對策。所以愚昧的人,偶爾也會表現出智慧來;倒是聰明的人常常因為謹守著某些原則而考慮太多,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為什麼呢?真正的大智慧其實是“無心”而至的,並非只要周全考慮就能達到。

擁兵50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推薦給大家這《智囊全集》:它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種種智慧收攬無遺。

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擁兵50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十個成功人士,九個都是有智慧、有情商的人。我們從中汲取智慧,提升情商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奇書。

擁兵50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卻看著袁世凱帶領7萬兵馬反了大清

一套《智囊全集》上下兩冊只要79元,可能 都沒有我們出去吃的一頓飯錢、或者幾包煙和幾杯奶茶錢,就能讓我們的汲取到古人的大智慧,何樂而不為呢?

喜歡的朋友可不要錯過了,點擊下方商品鏈接就可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