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鄉有什麼特色美食,出門在外好久沒吃惦記著想吃?

夏夏小廚


山西美食:這些具有山西特色的美食,看看你都知道多少

吃貨室2019-05-26

山西美食:這些具有山西特色的美食,看看你都知道多少

我們都知道,山西是中國有名的煤礦大省,不僅那裡歷史悠久,而且那裡還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就拿我的家鄉永濟來說吧,永濟是舜帝的發源地,同時還是柳宗元的故鄉,在永濟就有柳園,還有好多名勝古蹟,古蒲州就有愛情聖地普救寺,還有生命的發源地黃河,還有李白吟詩歌頌的鸛雀樓,還有鐵牛館,歷史氣息濃厚淳樸,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其他的特色美食,例如扯麵、餃子、晉糕、油糕等等。

扯麵

扯麵是山西的特色麵食,我們都知道,北方生產麵粉,北方主要以麵食為主,而南方以米飯為主。扯麵在當地特別流行,熱騰騰的一碗麵加上調料,便是在大冷天裡最安慰人的事情了,看到那一大碗的面,心裡就非常開心和幸福。

扯麵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了吧,用上等的白麵粉和麵,有經驗的廚師往往會打上雞蛋讓面更勁道,把面搓成條狀,兩手各握一端用力拉扯開,從中間撕開下入鍋中,可能扯麵的名字就這麼來的吧。

面熟了之後,撈出來放進大碗裡,面的湯汁一般用醬油和生抽來調製,有的人喜醋,有的人愛辣 都是可以自行添加的,再撒上蔥花、蔥段、紅蘿蔔什麼的,再加上臊子,這樣一碗熱氣騰騰的扯麵就可以端上桌了。這樣一大碗扯麵在當地很便宜,大約在七塊左右,最近沒吃了,但漲價的幅度很小,且極具山西特色。

永濟餃子

我在和別人提及我是永濟的時候,他們都會說:哇塞,你們那裡餃子很好吃,有機會帶我們去吃。他們都對永濟的餃子讚不絕口,在永濟,其實餃子的小店很多,但因為在當地沒有什麼特色就顯得很冷清,在永濟有幾家特別大的餃子村。一說村都會知道,那面積一定相當大了,種類也相當齊全,關鍵是味道相當好,我每次回家都會去那家店裡吃牛肉餃子。

餃子的做法就有點麻煩了,一般在特別重大的節日,或者說是出門在外的遊子歸來,或者在春節晚上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餃子。看來不僅是在山西,全中國人都對餃子有種不一樣的感情。一樣的步驟,先和麵打上雞蛋,商量好做什麼餡的,然後把菜切碎拌上肉攪勻,放上適當的調料,面搓成條狀,切成小丁,壓扁,擀成圓片,把餡放在正中間,面片對摺,把邊壓住,用手把餡擠住。

每個地方每個人關於做餃子餡和包餃子都有自己一套獨門絕技,口味不一樣,心情不一樣,都會影響餃子的口感和美觀度。然後將包好的餃子下入鍋中,用勺子攪,餃子都漂上來,蓋上鍋蓋,煮大約五分鐘即可。可以幹吃也可以拌上湯汁,一般都是純醋,愛辣的小夥伴可以放多多的辣椒,怎麼吃就要看自己的口味了。

晉糕

晉糕就更具山西特色了,簡單的說就是大棗和米的完美結合,特別像端午的粽子,不同的是,粽子使用荷葉包起來,而晉糕是在鍋裡直接蒸出來的,洗淨大棗,淘乾淨大米,拿出一個口徑稍小的鍋,主要看家裡的飯量,一層米上鋪一層大棗,就這樣一層一層的鋪好,倒點水,蓋上鍋蓋,定上一兩個小時。

打開鍋蓋,你會發現大棗的醇香味附上米的甜味,光聞起來就是一種享受。晉糕可以熱吃也可以放涼,可以撒糖也可以幹吃,反正怎麼樣都超級好吃。我每次上學如果方便的話,都會拿打包盒帶點去學校,天冷的話可以存放三天之久。

刀削麵

刀削麵可以說是山西最有代表的面,也是最被大家熟悉的面了,不僅做法簡單,而且十分美味,是我們在家最喜歡做的家常便飯,而且也能做出花樣的一種面,首先它可以做成兩種面,一種是湯麵,一種是炒著吃。我們弄好面後,不過要注意的是刀削麵是一種軟的面,和的時候水要兌的多點,把面和的軟軟的,這樣拿那個削麵刀才更好弄點,更好的削。不過不論是哪種都很好吃。還有如果做成湯的刀削麵,往裡邊加點山西老陳醋味道會更好。味道很好吃。如果削的時候稍微把面弄得厚點,吃的時候更有嚼勁。


電信8王越


我老家在湖南邵陽,邵陽是一座古城,曾稱寶慶府、昭陵郡、邵陵、邵州等,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有著悠久的歷史。邵陽也擁有著眾多具有當地風味的美食,比如邵陽米粉、豬血丸子、武岡滷菜、罈子菜等。本題大概說下天使從小吃到大的邵陽米粉!

邵陽米粉

邵陽米粉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是早餐必吃的一款。而到現在,邵陽米粉也是很多去外地工作的小夥伴最為思念的,因此也有許多粉店發展至24小時營業。邵陽米粉的高湯一般是用筒骨熬煮的,而哨子之類的選擇也是頗多,較經典的有大片牛肉、排骨、豆腐、木耳等。邵陽米粉還有一些是回民食堂,在哨子方面則有著大片牛肉、小炒牛肉、牛排骨、牛肚、牛筋……邵陽人重辣,因此哨子都是辣炒的,湯水也是鮮紅的,大夥還會自己加入一些爆炒好的油辣椒喲!

邵陽市博物館裡的邵陽米粉展示,可見其的歷史!



天使美食探店


四川的特色美食太多了,隨便拿一個出來都是招牌,說一個不太出名也不是高大上的吧,它在四川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有,小時候那是餐餐都離不了的,它就是泡菜,四川泡菜家家戶戶都有,而且家家戶戶的泡菜口味都不一樣,這就有點特色了,


獨寵大蜜er


首先告訴大家我是河北南部內丘縣的,現在我來介紹一下我們這有名的兩個美食!

掛汁肉,又名炒肉掛汁,掛汁肉由豬肉丁加蔥末製作而成,肥而不膩,傳說是當時慈禧老佛爺南巡路過內丘時吃過的美食,距今已經幾百年歷史了,內丘人招待朋友的美食總是少不了一碗掛汁肉!

雞頭,用白麵加白糖炸制而成,在內丘農村,每逢紅白喜事都會炸雞頭招待親朋好友,據說這種炸雞頭只有內丘農村才有,外地人都為能吃上一碗內丘炸雞頭而引以為豪……





莊南資訊


雖然我是四川的,但在爽爽的貴陽待久了,從8歲就來這裡了,也把這裡也當作自己的家鄉了!在這裡我最喜歡的四個美食,我的介紹如下:

第一道美食就是腸旺面

每條街道都有的一道美食。裡面有加了血旺,脆哨,腸,豆芽,再配上紅油,味道就很不錯。面特別有嚼勁,分量十足,大家有時間可以過來嘗一嘗。

第二道美食就是牛肉粉

每天街道都隨處可見的美食之一了,這道味道雖然比腸旺面的湯清淡些,但這道美食的精華都在湯裡了!裡面有粉,牛肉湯,牛肉,再配上蔥花,香菜,蔥,融入在湯裡,喝上一口,真是特別美味!還配送淹白菜,炸的小辣椒,吃起來就是享受。吃完再喝一湯,十分的滿足了。

第三道美食就是酸湯魚

這道菜的味道在於,湯夠酸,酸的正宗地道,吃了還想吃的那種。裡面配有切片的魚肉,各種材料熬的酸湯,再加豆芽,香菜,花椒,味道十分不錯。再喝上一口酸湯,又會繼續再添一碗飯的那種美食!特別符合沒有什麼胃口不想吃飯的人,想增加你的食慾,那就來嚐嚐地道的酸湯魚。

第四道美食就是魚腥草(折耳根)

這道菜,屬於家常美食了,貴州這邊特別喜歡吃,我也喜歡吃。雖然這道美食的味道重,但特別下飯,涼拌,炒肉都是十分不錯!有時把涼拌的魚腥草夾到饅頭裡一起吃,真是特別好吃,我的最愛拉。






家月


我家鄉的美食之酸菜

我的家鄉是美麗富饒的黑龍江,這裡的特點有很多,比如說:冰雪,東北亂燉,東北酸菜,等等,而我最喜歡的就是東北酸菜,特別是自家做的,它的味道更為正宗。如果你嘗一口,你真的會覺得它是一種美食。酸酸的味道,嚼在嘴裡脆脆的,它是由白菜醃製而成,加入適量的鹽,經過長時間的發酵。一般,人們會在秋天醃製,等到冬天到來的時候就可以吃上一口酸酸的酸菜,一時間會覺得滿滿的幸福感。如果有機會,希望大家可以來嘗試一下。有的東北人還喜歡用剛剛從缸裡拿出來的酸菜蘸著白糖,也別有一番風味。我家鄉的特色還有很多,我還喜歡家鄉的大碴粥,也很好吃。有機會希望大家可以來試一試,我覺得會讓大家喜歡上它們的。東北酸菜是東北地區的一種家常特色食物。採用大白菜醃製而成,極具東北地方特色。酸菜,古稱菹,《周禮》中就有其名。北魏的《齊民要術》,詳細介紹了白菜(古稱菘)等原料醃漬酸菜的多種方法。

白菜經乳酸桿菌(乳酸菌是對人有利的菌)發酵後,產生大量乳酸,不僅口感好,而且對人體有利。

這就是我家鄉的美食,你的是什麼?




shilovey


我老家是平陰的,我們那裡盛產玫瑰,所以就有很多玫瑰花做的美食,我給大家介紹下。

再說玫瑰之前,我想說說我們鎮上最好吃的東西,我認為是燒餅!

就是這種燒餅,而且必須是福膠廠旁邊這家的,他家的燒餅我從小吃到大,我覺得是鎮上最好吃的一家。

後來在濟南也吃過類似的燒餅,但是味道絕沒有老家的好吃。

玫瑰花做的好吃的,第一個我推薦玫瑰梨丸子。

我們那裡的傳統小吃,大青梨和玫瑰花醬等做餡炸出來的,吃起來既有梨的清甜,又有玫瑰花的花香。

再一個推薦玫瑰鮮花餅,玫瑰鮮花餅是後來才興起來的,以前沒怎麼做過,所以名氣上不如雲南的鮮花餅響亮。

不過我們那裡是玫瑰之鄉,大部分種的都是食用玫瑰,做鮮花餅最好了。

再就是川蜜月餅吧,傳統的五仁月餅,在老家還是很受歡迎的

再有就是醬菜,我們鎮上的醬菜廠出的醬菜也不錯,我最喜歡裡邊的甜蒜和醬瓜。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了!

我是肉絲兒,一個會吃會做會養生的吃主兒,與你分享家常飯菜,手工烘焙,養生食療經驗,歡迎點擊關注我!


吃主肉絲兒


我家住陝南,跟關中、陝北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中間隔了一個大秦嶺,南北兩側的風土人情幾乎完全不同了。

從地理分界上來說,雖然我在陝西省,但是由於我家在秦嶺以南,也算半個南方人了。區分南北方人,其實最典型的就是以南北方大多數人的飲食特點來劃分,北方人多以麵食為主,南方人多以米食為主。而從我記事起,我家都是一天必須有一頓米一頓面的,所以很尷尬,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所以我家鄉小縣城的美食兼有南北特色。

記憶中代表性的美食有如下幾個:

第一:陝南柿子醋,用柿子釀造的醋,帶有果香而顏色清亮,雖然不是直接用來吃的,但是有它做飯超級香,當然也就算美食了。

第二:陝南臘汁肉夾饃和菜夾饃,我們的饃饃不用發麵,而且饃饃必須是要用油炸酥之後再去夾臘汁肉,菜也必須是炸過之後再去夾饃。整個饃饃都是酥脆可口,配上各家自制的醬料,吃一個真的滿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閔記夾饃,逢年過節回家必去吃。

第三:肉末鍋巴,一整個米飯鍋巴倒扣在盤子上,澆上以肉末、酸藕帶和蒜薹為原料的澆頭。鍋巴酥脆,又充滿肉末湯汁的濃香味。吃膩了還能來一口酸藕帶,真的是百吃不厭。代表性的是山鄉居,親朋好友聚會首選地。

第四:鍋巴米飯,全部都是用陶土砂鍋做的,一人一口鍋。鍋底是帶有金黃鍋巴的米飯,上面蓋著各種各樣的配菜,最好的要數香菇臘腸鍋巴米飯了。雖然兩年沒吃了,但是它的味道永遠不會忘。代表是濱河橋頭的鍋巴米飯。

第五:陝南臘肉,我們的臘肉不是用煙燻出來的,而是肉稍微晾乾之後放入大鍋中把油煎出來,然後再把煎過的肉放入瓦缸中,最後又把從肉裡煎出來的油倒回瓦缸,利用豬油來封存肉塊,這樣存儲的肉好幾年都不壞,哪怕夏天都沒事。

第六:咪子葉涼粉,綠色味微苦,是用山上的一種樹葉,這種樹的樹皮整體剝下來插在喇叭口上能吹響。把這種樹葉用開水燙一下,就能揉出來粘稠的綠色漿液,漿液冷卻之後就是涼粉。這種涼粉帶有淡淡的苦味,下火健胃效果非常好。

第七:菜豆腐,這種豆腐就是在做豆腐下滷水的時候下入喜歡吃的綠色蔬菜,一般是剁碎的,豆腐凝固之後這些菜就鑲嵌在豆腐裡了,炒著吃非常好吃。

其實還有好多好多,因為是晚上了,肚子太餓了,說多了怕自己扛不住餓,所以明天再跟大家分享吧,今天就到這了。


山海美食閣


我只想弱弱的問一下這算嗎?



風雨消歇


仙居八大碗分上四碗和下四碗,和傳說中的八仙有關。傳說八仙在東海降妖除魔後路過仙居,每人做了一道拿手菜,後來流傳到民間就成了仙居八大碗。上四碗為:採荷蓮子(也有用白扁豆的)、湘子海參、鐵柺敲肉、鍾離翻碗肉;下四碗為:洞賓大魚、仙姑肉皮泡、國舅泡鯗、果老豆腐。

其中鐵柺敲肉和國舅泡鯗較為獨特,這裡介紹一下鐵柺敲肉。鐵柺敲肉又叫仙居敲敲肉,選用上好豬瘦肉,切成比刀背略厚的肉片,讓肉片均勻沾滿仙居本地產的番薯澱粉,然後用錘子擀麵杖或者啤酒瓶敲打肉片,當將肉片敲打至原來兩三倍大的時候為好,將敲好的肉片切成大小適宜均勻;鍋裡燒開水,將肉片放入鍋中煮至定型撈出,鍋內放一碗水燒開,放入適量生抽、白糖、醋、鹽,打入一個雞蛋攪成蛋花,再用水澱粉勾薄芡,放入肉片煮兩分鐘出鍋,然後撒上蔥花香菜。

另外喜歡的佐料也可加入。如香菇、海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