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一提起“江南”,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小橋流水?煙雨迷濛?清新淡雅?其實,“江南”這個詞彙的含義非常豐富,既有狹義的“江南”,也有廣義的“江南”,還有地理意義上的“江南”和文化意義上的“江南”。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而作為文化意義上的“江南”,有一些城市明明在“江北”,卻還是會被很多人認為在“江南”,這是為什麼呢?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揚州,還比如,今天我要帶大家來的南通。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南通是江蘇地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的門戶城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現代化港口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儘管地處長江以北,但南通不管從方言上、文化上、環境上都很容易被大家“誤解”為“江南”,尤其當我這次來到了位於南通市中心的老街區“寺街”時,感受了老南通的傳統氛圍之後,就更有這樣的感覺了。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寺街作為南通現在最古老的街區,可以讓遊客朋友們最直接感受到南通傳統文化。寺街有南通最早的寺廟和建築,最早的書院、學校,出了眾多的名人和英烈,是南通為數不多的歷史文化街區。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南通有“先有寺,後有城”之說——寺街的得名是由南通城北的天寧寺而來。天寧寺的建築年份是唐朝的鹹通年間(860—874),而通州建城是後周顯德五年(958),前後相差將近一百年。也就是說,天寧寺的年紀要比通州城的年紀還大,是在南通建城之前就有的寺,所以才有這麼一個“先有寺,後有城”的說法。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寺街現在雖然已有些古舊,而且正在拆遷,準備進行改造更新,但依然可以見到許多當地的居民悠閒地生活在這裡,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南通因為沿江濱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南通人既有“江南”的溫婉,又有著大海一般的豪爽。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走在寺街的石板小路上,偶然抬頭看見牆邊的一抹翠綠,彷彿將時光一下子拉回到了從前的歲月,外面那個繁華熱鬧的大都市彷彿已在千里之外。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走在這裡,感受最純粹的屬於南通的那種濃濃的生活氣息。如果你不是那種喜歡趕路在景區打卡的那種遊客,相信肯定會喜歡在寺街裡徜徉的感覺,說不定還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比如,當我快要走出寺街時,就突然發現人煙稀少的寺街小路上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排隊的人們這是在幹嘛呢?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家賣炸臭豆腐的街邊小攤。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別看這小攤不起眼,人氣真是非常旺啊,連個招牌都沒有,如果不是周圍的本地人,估計都很難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現在居然讓我無意間遇見了,這算不算是緣分呢?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看這油黃金亮的炸臭豆腐,香味實在太誘人,讓我也忍不住想要來一份嚐嚐看啊。

為什麼這座江蘇城市位於長江以北,卻總讓人感覺是在“江南”?

雖然排隊的人很多,但小攤老闆手腳還是挺快的,排隊時間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長。用一碗香噴噴的炸臭豆腐結束了我今天在南通的寺街之旅,是不是也算圓滿了?你來過南通嗎?走過寺街嗎?你有沒有覺得南通這座城市也很有“江南”氣息呢?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