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的乾貨,關於投資理財的一些心血總結


通俗易懂的乾貨,關於投資理財的一些心血總結

我們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現在買什麼賺錢?投資什麼賺錢?

曾經三四年前,一定會有很多朋友回答是“P2P”,收益又高,又不用承擔波動風險,動輒15%、30%的固定收益,甚至有類似於唐小僧這樣的P2P,年化收益率能達到50%-100%,簡直是躺著賺錢。

但是2018年、2019年,很多不敢投資股市的普通投資者,卻比股市裡一些虧損的韭菜還慘,因為他們投資的“保本高收益”P2P,已經變成了“爆雷”的代名詞。不但0收益,最後連本金都虧光。

除了P2P,還有各種原始股騙局、資金盤騙局、原油外匯平臺騙局等等。即使是合法合規的股票市場,也不時碰到造假崩盤的股票。

所以,對於投資理財,我們第一步要問自己的,不是如何做到收益率最高,而是搞清自己的認知邊界:如何長期在各種套路、各種騙局和各種投資風險的驚濤駭浪中保住基本盤,你財富的本金就是你的基本盤,保住了基本盤,才能在人生財富的長河中實現保值增值。

因此,你要明白如何避免踩坑。

這在一些人眼裡這已經是常識,但很多人直到虧掉褲衩都不剩還沒想明白。

01、你的眼裡有幾個問題?

第一,投資理財時,你眼裡看到的不能是一個問題——如何賺錢?而是要一分三,首先摸清投資品的三個問題:它的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如何?

對於任何產品,如果你能夠說清它這3個問題的答案,並且答案和你的理財需求相匹配,那麼它才能成為你的“自選股”之一。否則,直接Pass。

比如,經常有人問我:比特幣能不能買?期貨能不能炒?股票能不能炒?其實問的人,它心裡的潛臺詞是:買比特幣能不能賺錢?炒期貨能不能賺錢?炒股票能不能賺錢?

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真正應該問的是:

比特幣的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如何?

期貨的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如何?

股票的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如何?

三個問題中,排第一位的是安全性。安全性是你的基本盤,這就好比人的身體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要本金還在,即使革命尚未成功,也能繼續幹下去,機會還在。

安全性包括兩點,第一點是法律上的安全性,投資品必須合法合規,這是最基本的前提。第二點是經濟上的安全性,也就是,在合法的情況下,本金虧損的可能性,這個每個投資品種不一樣。

P2P為什麼會全面崩潰?第一它是個互聯網新生事物,沒有法律保障,它的法律安全性接近於0,而國家在這個行業無序擴張之後,開始立法規範,99%的平臺沒法合規,各省只能一刀切全部取締。

第二它經濟上的安全性也很低,你投給P2P的錢,全部無差別的進入了P2P平臺的資金池,沒有任何規則約束,投資者完全無法跟蹤資金的去向,它可能是把資金放給民間企業了,也可能是借給個人了,或者借給了灰色行業、非法行業,甚至有可能是監守自盜,平臺控制人假借他人的名義把資金貸給了自己。

法律安全性接近於0、經濟安全性極低,這是P2P平臺崩塌的根本原因。

那些打著“區塊鏈”高科技口號的空氣幣呢?比P2P平臺更甚。第一,法律上肯定不合規,國家2018年已經取締國內的各大空氣幣網絡交易平臺;第二,經濟安全也是不存在的,發行方的平均成本無限的低,監管約束力是0,什麼時候玩不下去了,他隨時可以抽桌子走人。

空氣幣裡有個唯一例外的存在是比特幣,由於存在國際共識和全球流動性,認可度高,它的價值不會歸零。雖然如此,但它波動太大,交易不便,所以對99%的人來說都不適合去投資(投機)。

排第二的是流動性,在你急需用錢的時候,價值幾百萬的房產幫不了你的忙,但幾十萬現金可以。不知有多少企業,財務報表上握有一大堆價值不菲的固定資產和存貨,但是資金短缺時無法變現,活活被債權人逼到申請破產重整。

因此,一定要考慮整體資產中的流動資產的比例,也要考慮單個資產的流動性和可變現能力,鎖定3年以上的產品,儘量不要隨便買。

收益性只能排在第三位。但很多時候我們眼睛往往只盯著收益看,看到一個投資品種,腦海裡閃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它能幫我賺多少錢?但本質上,收益是本金的衍生品,必須附著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上,才能談收益,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一年賺3倍5倍的人每年都有一大批,但是,連續10年保持每年賺20%的人,卻屈指可數。為什麼?

因為一年賺幾倍的人,往往都是使用追求當期收益的極端模式(比如高槓杆賭一把,或者押注單一行業),某一年剛好押對了市場的風口,爆賺,但多輪迴幾次,出現一次就連收益帶本金全軍覆沒。

而那些保持長期穩定盈利的,都是在兼顧了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賺取適量收益,雖然每年收益不一定多少,但雪球一直在滾,每滾一年,上一年賺取的收益,又變成了下一年的本金,雖然緩慢,但越滾越大。

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這三個問題,並不複雜,在投資理財之前,琢磨清楚也不難。但生活中,

很多人都是三合一,眼裡只能看到收益性,一看到收益高,就想抓住這上帝偏愛自己的機會,生怕踏空了行情。

為什麼那些看起來很粗陋的騙局、套路甚至資金盤、傳銷盤,總有人上鉤,三合一是最大的原因——用表面的高收益吸引你,從而忽略安全性和流動性。

投資理財時,如果你能學會一分三,把“它賺錢嗎?”這個問題變為“它的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怎樣?”,那就至少已經成功了一半。

02、什麼錢可以用來投資?

有個觀點是,錢放銀行吃利息,都跑不贏通脹。所以很多人只要一有存款,就一定要拿出去折騰,拿去投資錢生錢。P2P的投資者裡,不少人都是投入了畢生的積蓄。

跑不贏通脹這個觀點,是個偽命題。為什麼?因為通脹是全局性的,無論你的錢放在銀行還是投資還是用換成現金鎖在保險櫃,都是面臨相同的通脹率,我們要考慮的,不是全局存在的通脹,而是不同投資方式之間的優勢比較:是錢存銀行和拿去投資這兩者之間的三性的比較(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

如果有後悔藥,現在的P2P投資者當初一定會選擇把錢存在銀行。

那麼,什麼錢可以拿去投資?預計會長期閒置的資金。

這筆錢如何區分?從主觀感受上說,就是如果這筆閒置的錢全部虧光了,你雖然心痛,但是你的消費和家庭規劃不會受到影響。

具體的說,可以用排除法。有2類錢你是不應該拿去投資的,第一類是用於基本生活的,包含衣食住行、房貸支出、旅遊休閒支出等,第二類是計劃兩三年內將要使用的大額支出,比如購房款、購車款、裝修款,還有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年的教育開支等。

上面這兩類的錢,不能用於有虧損本金風險的投資,只能做真正保本型、高流動性的理財,比如購買最近5年沒有虧損記錄的貨幣基金,確保本金安全並且3天內能夠轉換成現金。實在分不清什麼是安全的,那就放銀行或者餘額寶,也比瞎折騰安全。

用來投資具有虧損本金風險的錢,只能是長期閒置的,這個原則的重要性在於,它決定了你在持有投資品種時的抗風險能力,也決定了你在面臨短期虧損(賬面浮虧)時的心態。

比如你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哪怕是貴州茅臺、格力電器這樣的長期大牛股,中間也出現過大幅下跌。比如茅臺2013年下跌超過60%,格力電器2018年下跌40%。當你使用的是長期不用的錢,面對這樣的短期下跌,你才能安之若素,享受它的最終盈利。否則,當你把消費需要的資金、裝修需要的資金投入,在下跌是時候就會焦慮不安,因為你不知道到它還要跌多久,還要套牢多久,你要回籠資金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你面臨套牢的時間是不確定的。

當你用有限的資金回籠時間去面對不確定的投資套牢時間,內心必然是焦慮的。人在焦慮中難以忍受浮虧,也難以做出理智決定。一旦心態失衡,只能變成追漲殺跌頻繁交易的韭菜。

03、為什麼你不能用高槓杆?

和使用自有閒置資金相對應的,就是不要使用高槓杆。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使用高槓杆幾乎就是自掘墳墓。

一些人認為,自己使用高槓杆,使收益率成倍的放大,不好嗎?本金10萬元,本來只能買10萬元的股票,一個漲停賺1萬,收益率10%,加5倍槓桿就能買50萬元的,一個漲停賺5萬,收益率就是50%,這不是很爽嗎?

這樣的確爽,但虧損的時候死的更“爽”,高槓杆最大的特點,並不是是同時放大盈利和虧損(其實這一點很好理解,盈利和虧損都放大了5倍),而是將風險波動承受能力縮小了5倍。

當你使用自有資金,無論股票下跌20%甚至99%,你都可以繼續持有,當你使用5倍的槓桿,股票下跌20%,你的本金就歸零了(爆倉)。本金歸零後,誰還願意給你融資呢?你只能割肉離場,即使後面股票上漲一倍,也與你無關了。

所以,高槓杆的最大害處,是讓你無法經受住市場的波動,只要隨便來個小小的黑天鵝,特朗普隨手發個推特,你都可能爆倉。這意味著,你的投資方向,只能對,不能錯,一旦錯了,無論前面對了多少次,都會一次歸零。但是投資市場上,除了上帝之外,有誰能把勝率做到100%呢?

成也蕭何敗蕭何,很多玩槓桿玩期貨的高手,成為資本大佬靠的是槓桿,一夜清零靠的也是槓桿。

可能我們時不時看到新聞上某個人一年3倍或3年10倍的神話,這裡有個誤區叫

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這個案例,是無數個使用高槓杆的投資者中倖存下來之後,才傳播到你的耳朵,它這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還有更多和他採用相同模式而虧損到無人問津。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它是因為倖存下來了才傳播到了大眾,而不是因為它的模式正確,在一開始就確定它能夠倖存。

那麼,有哪些常見的加槓桿模式我們需要避免?

第一種,把所有的流動資產用來投資,也就是把除了長期閒餘資金之外的資金,也拿來投資。這種是最輕微的槓桿,可能連3個月後需要大額開支的錢都投入了,那麼3個月後如果需要用錢而股市下跌了,你要麼賣掉一部分股票(兌現了虧損),要麼找人借錢。所以,別以為你使用的是自有資金就不存在槓桿,有些槓桿是隱性的。

第二種,借錢投資,找民間(非法的)財務公司配資炒股,找券商融資融券,或者透支信用卡來炒股,這些不用說了,必然是上槓杆的。

第三種,炒期貨或者股指期貨。期貨實行保證金交易,1萬元可以買5萬元甚至10萬元的證券資產,槓桿是其自帶的天然屬性。

炒股有一套牢就套幾年的,炒期貨的你想套牢幾年也難,因為方向一旦做反,可能玩幾個月就虧光了。期貨並非不能玩,但它確實不是普通投資者能玩的,不是特別專業的高手,一定要避開。

假如你沒有存款,需要靠借錢來炒股,那麼你最好的做法應該是放棄炒股,先去武裝自己,通過工作賺取本金,在缺乏資本的人生階段,最好的投資是投資於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槓桿。

華爾街曾經有一個最牛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公司成立於1994年2月,他們只投資債券,卻在1994年獲得了28%的收益,1995年收益率高達59%,1996年收益率57%。1997年,雖然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了全球,但他們仍然獲得了25%的收益率。

這麼牛的基金,後面是什麼樣的團隊?這個團隊實在太牛了。創始人是大名鼎鼎的John Meriwether,當時華爾街的梟雄,幫大投行“所羅門兄弟”立下了威名。團隊裡有最好的人才,比如:前美聯儲副主席David Mullins、哈佛商學院金融教授Eric Rosenfeld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Robert Merton和Myron 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的發明者)

全是頂級的金融和數學人才,他們基於“市場差價最終收斂”的理念,建立了一個獨有的債券套利交易模型,大發橫財,四年累計獲利超過100億美元。

然而,這家公司卻在1998年就突然崩盤了。為什麼這麼迅速?因為它從成立以來,就一直在使用高槓杆。

長期資本公司通過買賣不同品種債券進行套利,其直接收益率很低,如果完全用自有資金交易,每次交易的收益率在萬分之幾的數量級,一年收益率不超過3%。由於他們的模型勝率極高(幾乎接近100%,之前從未失手),因此為了放大收益,平均使用了二三十倍的槓桿,最多的時候,槓桿高達100倍,基金的頭寸高達1.2萬億美元。

“市場差價最終收斂”,4年時間都很順利。然而1998年8月,由於石油價格下跌,俄羅斯經濟滑坡,俄羅斯債券遭到國際資本拋售,而長期資本公司持有的俄羅斯債券是其自有資金的幾十倍,僅一個月就虧成了資不抵債,所有的成績付諸東流。

投資裡有句話叫“盈虧同源”,如果你今天的盈利來自於槓桿,那麼明天的毀滅,也將來自於槓桿。槓桿最大的特點,就是讓你失去了犯錯的機會,錯一步,滿盤皆輸。這樣的槓桿,你敢要嗎?

更多金融趨勢分析、投資技巧講解、理財知識,理財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亞洲財經商學院”

想深入瞭解“股權投資項目”“固定收益投資項目”,可以私信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