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中,周乙在雪地开枪,留下的子弹壳,高斌怎么就没发现?

李三万

摘要:在谍战剧《悬崖》中,有个桥段,男一号周乙在雪地开枪,一定会留下子弹壳,雪地上的子弹壳是非常显眼的,素来观察细致过人的高斌怎么就会没有发现?


《悬崖》中,周乙在雪地开枪,留下的子弹壳,高斌怎么就没发现?

在谍战剧《悬崖》中,有个桥段,男一号周乙在雪地开枪,一定会留下子弹壳,雪地上的子弹壳是非常显眼的,素来观察细致过人的高斌怎么就会没有发现?

原著也好,电视剧的编剧也好,很多功课反应到具体拍摄时,是没办法还原的,就比方说这场戏的地形,拍电视首先就得找个摄像机能够上去的地方,没法表现出一个人连行走都很危险的地形,但实际上周乙带顾秋妍去野外发电报,会选择怎样的地形?一定是少有人出没,偏僻难行的地方。

这场戏里周乙开枪留下的子弹壳,还真不是问题,那个时代别说周乙的身份,就是普通人要找一支没有来历的黑枪都不用费多大心思,因为几乎每一支枪,哪怕是当时日伪机关的,都是没有任何记录的,所以那时候不会像后来那么根据弹道特征找到具体的哪一支枪上,也根本没办法这么做。周乙只要不用自己常用的枪,就不用担心,这种刑侦技术使用难度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要建立相对完整严密的枪支管理登记体系作前提的。


《悬崖》中,周乙在雪地开枪,留下的子弹壳,高斌怎么就没发现?


何况,周乙的公开身份就是干这个的,如果有使用这项技术来侦查案件,他是最先知道的一批人。

再者说了,在东北深山老林里开的枪,非要找子弹壳,难度也不小,开枪后跳出来的子弹壳是滚烫的,掉雪地上立即就会自己陷到雪里去,雪地上就只留下一个小坑,这就够难找的了,再像电视里那样,雪还在继续下着,还刮着风,就更别想找子弹了。那个年代手枪子弹壳那么个小玩意,埋进雪地里,用当时的金属探测探雷器都别想找出来,理论上是要等开春雪化了之后才会露出来。但实际上等到雪化,这么个小东西就该被泥泞掩埋了。所以在这里周乙开枪,留下子弹壳完全不是问题。

这个桥段理论上是存在瑕疵的,不过从周乙的反侦查能力来说,还是可以解释的。顾秋妍虽然遗失了围巾是给军犬留下了气味源,但是一般情况下低温会对维持气味是有影响的,特别是较大的风雪天气对嗅源的影响更大,何况当时这么大的雪,脚印早就掩盖了好几层了,对嗅源的屏蔽更是明显,加上顾秋妍是滑到悬崖下面的,在肆虐的大雪中搜寻,军警和军犬都不可能冒险下去的,至于车辙印的问题周已已经抢先一步圆了过去,报告自己先开车到了现场,混乱中是难以查证的。周乙打死的伪满洲国军人肯定是留有有痕迹的,从弹道或者枪的痕迹上搜寻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周乙肯定不会使用自己配枪的。以他的老道,他行动时一定会有应急方案,找一支黑枪完全是可能的,因此虽然在这个桥段中表面上看,留下的痕迹线索很多,确有几分风险,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真正能牵扯到周乙和顾秋妍的还真不多,因此周乙能过关还是可能的。


《悬崖》中,周乙在雪地开枪,留下的子弹壳,高斌怎么就没发现?


问题是在顾秋妍,按照电视里她藏身的那个山洞,只会在来年找出一具冻毙的女尸,脸上还带着一脸神秘的微笑。因为,在东北的冬天,就剧中顾秋妍这样的穿着,那生命就是以分钟计算的,完全没理由活下来,如果能够活下来,要在几分钟里找到一个山洞,这洞还得够深,还要洞里是朝上走的,里面起码还得有什么动物做窝的一堆干草枯叶。

这样才可能苟活一阵子,等人来救,不过也就是论天计,什么过了一夜自己穿着紧身毛衣跑出来,被老乡捡回去救活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旦出了山洞,在野外五分钟后就不会有抢救价值了。所以这里不能深究的是这个明显的BUG,这个问题圆都圆不回来,只能在精神世界里体会作者想表达的东西:顾秋妍在绝不可能的情况下,顽强的活了下来!

高彬他们在这里是放了水的,按常规,附近有人家的地方,都会派人蹲守,顾秋妍在这种情况下,遇得到的人家,距离会有多远?以高彬这样的精明,怎么可能不派人蹲守?


《悬崖》中,周乙在雪地开枪,留下的子弹壳,高斌怎么就没发现?


历史上抗联最后就是被这招给终结的。还有雪地里要埋藏装发报机的大皮箱,以高彬的头脑,应该不会想不到,一个女人是不可能拎着这么个大的皮箱上山的,不是有车,就一定有同伙,周乙能够这么轻松过关真是有点靠编剧的脑洞了。

所以,这个桥段里,周乙开枪,留下子弹壳,丢了大衣等等,都不是破绽。真正的BUG是顾秋妍就穿着毛衣,根本没有可能在当时这样大风大雪的严寒时节,能够从野外活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