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进去出不来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都系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4-6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不倒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延绵,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这里的动物也有夏眠的现象。


人称进去出不来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米,可见稀疏的怪柳、硝石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种植被的扩散。

植被在沙漠边缘—沙丘与河谷及三角洲相会的地区,地下水相对接近地表的地区较为丰富。在这里,除了上述的植物,还可以见到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种: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和猪毛菜等。


人称进去出不来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漠四周,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怪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


人称进去出不来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考察还发现沙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等矿藏资源,且利于开发。有水就有生命,科学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区论”。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动物也极端稀少。只是在沙漠边缘地区,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现代河谷及三角洲,动物才较为多样。在开拓地带可见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丛中有野猪、猞猁、塔里木兔、野马、天鹅、啄木鸟。在肉食动物中有狼,狐狸还有沙蟒。


人称进去出不来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直到20世纪初期,还可以见到虎,但他们从那时起就灭绝了。稀有动物包括栖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亚鹿与野骆驼,后者在19世纪末时在远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多半地域徜徉,但当前只偶尔出现于沙漠东部地区。


人称进去出不来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并没有固定的人口。猎人定时造访,但这一地区由于实际上缺乏植被而不为畜牧业者所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曾有名人为此地附诗词:

七月残,当歌唱,千里曲折风骦。

午中阳,娇火望,骁啸逐热浪。

宿驿处,浊酒落,戈壁大漠生活。

东西方,架桥梁,天路连城隍。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不是喜欢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