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母愛的詩很多,最佳詩句為什麼卻是慈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母愛無疆,可謂是天下第一情。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寫母愛的詩有許多,其中不乏名篇,令後人讚歎不己。例如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可謂家喻戶曉,甚至連幾歲的兒童都會背誦。

寫母愛的詩很多,最佳詩句為什麼卻是慈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是,最令人稱道的當屬慈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一名句。這句詩不僅流於書面語言,被不斷引用,在口頭語言中更是屢見不鮮。

慈禧姓葉赫那拉,名叫杏貞,她雖身為太后,卻是清未中國政壇上的實際掌權人。《祝母壽詩》是慈禧在母親富察氏60歲大壽時寫給母親的一首詩。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嚴格來說,這首詩格律並不工整,形象與意象的選擇更無獨到之處,整首詩都是平鋪直敘,稱這首詩為打油詩似乎更恰當些。

但是,末句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卻是神來之筆,讀後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心頭會產生一顫的感覺。不懂詩,也不會寫詩的慈禧,偶然命筆,卻能寫出驚人的妙句。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這句詩好在哪兒?值得仔細研究和分析一下。

寫母愛的詩很多,最佳詩句為什麼卻是慈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詩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更是理的發現與揭示,能夠寫出情與理來,是判斷一首詩高下的兩大基本要素。但詩又是語言的藝術,對詩歌語言的基本要求是準確、傳神。慈禧的這句詩,之所以成為名句,有兩個關鍵詞用得極好,因此才使全句生輝。這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可憐,另一個是天下。正是由於用了這兩個詞,才成就了這一金句。

下面,對這兩個關鍵詞分別作以賞析。

關鍵詞之一:可憐

從詞性上說,可憐是動詞,也可作形容詞,它含而可喜、可嘆、可羨、可愛等多個語義。

寫母愛的詩很多,最佳詩句為什麼卻是慈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古詩詞裡,用可憐一詞的例句很多,在不同的語境裡表達出不同的語義,產生的藝術效果也各有不同。

例如李賀的《賈生》一詩中便有“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句子。這裡的可憐便是可嘆、可惜的意思。

在白居易的名詩《長恨歌》中,“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的句中,可憐一詞所表達的是可羨和可喜之意。楊玉環由於一人得寵,兄弟姐妹們都沾光,真是令人羨煞不已。

還有許多例句,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通觀這些例句,可憐一詞的應用,表達的語義都是單一的,裡邊所包含的情感成分並不複雜,所以,其藝術色彩也表現為單純的呈現。

寫母愛的詩很多,最佳詩句為什麼卻是慈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慈禧的這句詩中,可憐一詞所蘊含的意旨顯然是複雜的。它兼具憐憫、可嘆等語義為一體,表達的是一種複雜的情感。讀罷這句詩,我們彷彿聽到慈禧在發出一聲“唉”的長長嘆息。

母親的壽誕之日,慈禧原本想親往祝壽,但因事沒有去成,這對她來講,算得上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寫這首壽詩的時候,她的心情一定是難以平靜下來的。因此,她所寫下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一詩句,所表達的情感一定是十分複雜的,即懷有感恩之心,又懷有對母愛的讚歎,還應有一絲遺憾在裡面。

正因為“可憐”一詞的語義成分複雜,才使自已複雜的情感得到恰當的表達。如果換成其它任何一詞,都不能表達的這般充分。

關鍵詞二:天下

如果說,慈禧在詩中僅僅表達對自已母親壽誕的美好祝願,也末嘗不可。但是,所表達的僅僅是一已之情而巳。而“天下”一詞的選用,便使整首詩的意境開闊起來。

寫母愛的詩很多,最佳詩句為什麼卻是慈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飢餓的年代,飯桌上,母親會說:我不餓或胃不舒服。這麼說的目的是把有限的食物讓給孩子,讓孩子吃飽。母愛是無私的

地震發生後,人們在廢墟中發現,年輕的母親己死,而活著的嬰兒卻含著母親的乳頭。母愛是偉大的

母愛是本能,是天性,天下的母愛都是這樣的。這個道理可能人人都知道,但是沒有人能把它總結和表達出來。從個性到共性,從特殊到一般,慈禧用“天下”一詞,揭示出的是母愛的普遍的規律性,“天下”一詞便是高度的概括。

“可憐天下父母心”,語言雖然直白,卻是對人間第一情的高度概括;“可憐”和“天下”詞語的應用,讓情感有了精確的表達。“可憐天下父母心”,好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