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m檔手動拍攝照片要用到幾個步驟?如何測光和對焦?

詹帆妃


單反相機M檔怎麼拍攝,幾個簡單步驟教會你。

第一步,先把焦距定下來(定焦鏡頭、恆定光圈變焦頭除外可不看這一步),因為鏡頭焦距變化會引起光圈改變,影響曝光。

第二步,測光。用中央對焦點對準要拍的物體,眼睛看相機裡的測光標尺,調整光圈和快門,使標尺的倒三角標杆移動到中間位置,測光就正確了。記住:虛化背景要用大光圈,主體和背景都清晰用小光圈。

第三步,對焦。當測光完成以後,鏡頭對準要拍的物體半按快門,聽到叮叮兩聲或者看相機裡對焦點紅閃了一下,或者液晶屏上的正方形對焦框變綠,就說明合焦了。再按下快門就可以。記住,單反相機不合焦在自動對焦情況下是快門不會動,此時要改手動對焦。





安順影像


這個問題提的好,哈。

為什麼說這個問題問的好?能主動用相機的M檔,也就是手動檔,對拍照有很大的幫助,能快速瞭解、熟悉光圈、快門、ISO等一些基本要素的特性、特點。

以下步驟是個人習慣,如有異議可以討論,共同進步。

第一、ISO(感光度)

感光度是CMOS對光的敏感程度,對照片的畫質是很大影響:ISO高了,需要的進光量少了,同時也降低了照片畫質;ISO低了,需要更多的進光量,但照片的畫質也提高了。就照片的畫質而言,低ISO是畫質保證的前提之一。所以拍照的第一步就是確定ISO,不只是M檔,其它曝光模式時,也需要首先確定一個合適的ISO。這個合適,就是根據現場條件來確定,現場條件包括現場光線和拍照條件,個人基本是否過硬,是否有三角架,有則儘量使用低ISO,否定的答案就需要提高ISO犧牲畫質!

上圖雖然拍於室外,但因天氣陰的厲害,儘管光圈已經開到很大,但快門速度仍不安全,只能提高ISO來保證快門,但如果有三角架,在沒有風的情況下,倒是完全可以用更低的ISO,來保證最好的畫質。

所以根據現場環境首先確定ISO,前提就是保證最好畫質!

第二、光圈或快門

在M檔的時候,快門和光圈都是通過個人來調整並確定的,在這兩個參數確定前,要看拍攝對象,是先來確定快門,還是先來確定光圈。

如果是拍子風光照片,一般需要前後清晰,就要確定一個較小的光圈,比如F11~F16,然後再通過調整快門速度來滿足曝光要求。

如果是花卉、人像之類,需要大光圈小景深來突出主體,就要先確定一個比較大的光圈,然後通過快門速度來滿足曝光要求。

如果主體是運動的,就要一個合適的、較快的快門速度來“定格”,這就先確定一個合適的快門速度,然後再通過調整光圈來滿足曝光要求。當然,在需要“慢門”,拍攝車軌、霧化水流等時,也是先確定一個合適的、比較慢的快門速度,再通過調整光圈來滿足曝光要求。

第三、測光和對焦

為確保測光的準確性,點測光是首選,一般只要選對測光位置,都會得到一個準確的測樂數值。

點測光可能不太適用於抓拍,因為點測光需要不停地調整測光點,在抓拍時可能就慢了半拍,但只是運動主體的速度不是很快,並且心已經有了明確的主體位置,讓相機始終追隨主體,使用熟練後用點測光也不是沒有可能!

對焦,目前相機的對焦速度和準確率是不用擔心的,跟測光一樣,只要選對位置!對焦方式也有好幾種:單點、跟蹤,單點跟上面的點測光基本一樣;跟蹤對焦適用於運動主體,在按下快門前,相機始終處於工作狀態,直到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現在的新相機的多點對焦已經有了153點和3D跟蹤對焦。但我認為最靠譜的還是單點對焦,因為多點自動對焦的最終對焦點不一定是你所需的,只有單點對焦,是你想哪、對哪兒,哪兒就是焦點!

在對焦和測光上,尼康相有明顯優勢,因為有點測聯動,說白了就是測光點和對焦點是綁在一塊的!

M檔拍攝,步驟很好掌握,關鍵點就是準確的測光和對焦,特別是在抓拍的時候,需要更強、更硬的基本功和紮實的技術素質!

攝影,需要多學多練,指望鍵盤是沒用的,進步是建立在相機的咔嚓聲中的。就像以前說,水平是靠膠捲喂出來的。現在不用擔心膠捲了,只管咔嚓就行!


南方之南


m檔即全手動曝光模式,可以自由設定光圈、快門、感光度及其它一些調控參數,在單反相機模式撥盤中通常以字母“M”標示:




m檔最大的特徵是曝光由拍攝者自行決定,因此可以方便地實現拍攝者的各種拍攝意圖:

m檔的拍攝步驟不難,一是撥動撥盤選擇m檔;二是設置對焦區域、對焦模式和曝光參數等等;最後是拍攝。其中參數的設定是關鍵:


一、關於M檔測光和曝光

在m檔下,相機的測光系統仍然正常工作,只是不會依據測光結果自動設置曝光參數而已:


1、自行選擇需要的測光模式


注意,很多朋友認為m檔下可以自行控制曝光,事先選擇測光模式是沒有意義的。我個人不這麼認為,選擇合適的測光模式,是下一步正確參照曝光指示條的前提,對提高手動曝光的設定效率是很有意義的。

2、依據曝光指示條手動調節曝光值

無論選擇哪一種曝光模式,曝光指示條都會依據現行測光模式和環境光線情況實時指示預計曝光情況:

在佳能和尼康單反肩屏上,都可以方便地找到曝光指示條:

對於沒有肩屏的機器,可以通過顯示器查看,效果完全一樣。

依據曝光指示,在保持拍攝畫面固定的前提下(注意:畫面變化可能導致環境光線變化,測光結果和曝光指示也會隨之變化)通過波輪調節快門、光圈等曝光參數,使曝光指示落在零點處即可。當然,如果需要實現特殊曝光效果,可以自行調節,只要曝光效果符合預期即可。

二、關於M檔對焦

m檔下的對焦控制和其它半自動曝光模式下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自動對焦,可以手動對焦,也可以自行選擇對焦區域和對焦點:



有一點要提示,尼康單反更改對焦模式要機身、鏡頭同步調整,否則可能出現對焦異常:





部分初步接觸單反的朋友以為m檔下必須使用手動對焦,這是沒有搞清楚手動對焦和手動曝光的區別,也是初學者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要特別注意。

愛攝影、愛生活,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用單反相機的m檔手動拍攝照片需要幾個步驟?如何測光和對焦?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相機的M檔。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使用M檔。

M檔概念

M檔:是指表現在相機轉盤上全手動相機功能所具有的一個檔。而M稱作全手動功能。用M檔拍攝可以根據場景和拍攝的需求自由的選擇光圈、速度,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但用M檔拍攝並非簡單的將相機調整到M的位置就行了,而是要用真正意義上的全手動,它包括:手動調整光圈,手動調整速度,手動調焦等。

M檔的使用

每當拍照時想要全手動操作相機拍攝相片的時候就要使用M檔,還有除了不在抓拍的時候使用外,在拍攝風光,棚內人像等都是十分適合的。因為它能完全按照攝影師的意願變動相應的數值表現。

步驟.測光和對焦

先把相機撥盤轉到M檔位上,然後看拍攝什麼類型,比如拍攝戶外人像,就先固定一個光圈值,這裡我為了要讓背景虛化突出人物的效果所以我可以假設先設定一個光圈為F2.0光圈值,接下來在選擇單點對焦模式對人物進行對焦,先拍攝一張,這樣的目的是為了看下照片的初始曝光從而來確定用什麼樣的快門速度或者ISO和曝光補償。

總結

所有的數值都不是固定的,具體的根據你的拍攝的照片來變化參數。


再北攝影


在我所看過的幾個回答裡,再北攝影回答的很好。

我想簡練的的概括一下,以使新手便於理解與接受。

一是根據光照強弱確定感光度,光照弱感光度可適當高一些。反之則低一些。一般而言在室外自然光下iso100—400即可。檢驗感光度合適與否,以快門對焦距的倒數為準。比如焦距50mm,快門應不低於1/50s。焦距愈長快門速度應該更高。

第二就是根據體裁決定光圈大小。拍攝風光需要大景深,中檔光圈——即在最大或者最小光圈的基礎上縮小或者增加三檔為好。為什麼如此設置?因為這樣設置既可保證足夠的景深,又使成像質量最優。拍攝花卉、靜物、人像用大光圈有利於虛化背景與前景,使的畫面乾淨,主體突出。

這裡不必考慮快門的設置,因為全手動不適宜拍攝運動模式。

第三白平衡以現場光線設置最好。

第四側光模式由拍攝體裁決定。拍攝風光可以用評價測光,靜物、花卉、人像可以用點測光。

M檔自然是手動對焦啦。對焦時右手握手柄,左手輕託鏡頭並旋轉對焦環。 要保證對焦精準可以從取景窗內左下側查看合焦程度,或者用即時取景按鈕+加號放大看合焦程度。當然,眼力好也可以通過取景窗直接看目標的清晰與否。



洛陽艾農


M檔即手動模式。即光圈、速度以及焦距都得在自己的預判值下,進行拍照的全過程。這個M檔論步驟第一就是光圈值的選定(在無輔助光源情況下)。每個拍攝者,無論白天黑夜拍攝,他考慮的第一要素就是光圈,也別說這個光圈值的選定,是考驗玩轉攝影的一個基本要素。以前沒數碼的年代,進入攝影屆,首先得背光圈數值表!這是必須的課程。正確選定曝光值是你拍攝好照片的關鍵,你就是位置再好,構圖再好,因光圈值的錯誤,拍攝出來的照片要麼欠缺,烏黑一片。要麼過爆,白紙一張。即使是有映像,也得後期處理。膠片時代,光圈值是決定你是不是一個合格攝影師的判定條件,而且是關鍵條件。現代社會,光圈值的選定依然是第一考慮的因素。第二是構圖,構圖是對一個人審美觀點的考驗即你拍攝的圖片符合不符合大眾的審美觀。第三是速度。這個不用多介紹,你想拍攝運動主題首選項就是速度。因為你要讓運動主題定格,必須選速度。四是焦距,這個根據拍攝的需求,來選定景別,這是就要推拉焦距,選定景別,以達到效果。五是創作。攝影不拘呢上面所說的一切。我就要拍攝一張烏黑照片,來反映我的心態,那你大可不必拘泥於要求,拍就行了。電影有“無厘頭”,攝影也一樣😄





甘青5


你講的M檔跟手動應該還是差別,不要以M檔的人是大師、高手,一定是在騙你的。真正的手動拍攝,沒有測光,用什麼光圈配上什麼速度是作者的經驗和知識。現在常常見還沒有認真讀透所用的照相機使用說明書(手冊)就不是用P檔就是在用M檔。讓旁人以為其很專業的大師。在自動照相機天下,用M檔僅是放棄了,自動化照相機提供的數據處理後匹配值。用了A檔是自己設定的光圈配給一個應有對應值。S檔則反之,科技發展為了作者更多關注於畫面,提高了先進的技術輔助。都是讓自己變很"弱",這些都是無知的人行為。用的人一般常用A檔,加補償機制進行調整即可。又方便又快捷!攝影不是秀,不看器材設備,最後還是看你的照片表現如何!千萬不要仿那些大師了,好好地多多學習攝影以外的東西,攝影技術已經做好一切了,只需要按一下。是不是藝術、是不是優秀都是按一下人腦袋裡比拼活動博異呀!


上海曹先生


單反相機m檔手動拍攝照片要用到幾個步驟?

m檔既手動擋,當我們用手動檔拍攝照片時,可以說,捨棄了現代數碼相機的所有優勢,比方說,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這兩個非常好用的攝影方式。在手動檔模式下,只能通過經驗數據確定快門和光圈的配合,如果在暗光條件下,容許用閃光燈,一般來說,感光度都可以設置為100定,如果不容許用閃光燈,感光度也需要手動了。

一、對於手動檔設置,首先要根據景深確定光圈大小,景深設置可分為特寫、前景、中景和遠景。景深越近,光圈越大,快門速度越短,景深越遠,光圈越小,快門速度越長。例如,近景或特寫人像攝影,需要突出人物,就得把光圈開的非常大,配合快門可以根據光線,在人物臉部或眼睛以及臉部褶皺對焦確定快門速度,這時候可以看一下取景器下部顯示的測光指示,調整快門速度。由於用手動檔進行大光圈照相,一般確定快門速度都非常難,只能通過測光指示調整速度了。

二、根據光線確定光圈和快門速度,當光圈景深確定後,光線越強,快門速度越快,光線越弱快門速度越慢。比如說,強烈陽光下的晴天,如果拍攝遠景靜態風景照片,光圈需要設置為11左右,焦點對在藍天白雲之間,快門速度一般是125到320之間,有時候,太陽光線非常強烈,例如,夏日的北方,光線非常強烈,就需要把快門速度調得還要快,南方霧氣大,光線一般並不強烈快門可能需要慢一些。如果是遠景動態風景照,比方說有群鳥飛過,就需要把快門速度設置在500到1000之間,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相應的調大光圈,如果陽光強烈,鳥類在陽光下飛翔,又要突出遠景的景色,可適當把光圈放大一些比方說6點3到8之間選擇。


三、由於手動對焦牽扯到景深,光線,所攝景物的靜態或動態,人物還是其它物體,一般沒有固定的數值確定光圈快門和感光度,只有憑經驗摸索拍攝,在現代照相機功能非常多情況下,一般情況下,還是採用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比較好一些,靜態景物採用光圈優先,動態景物採用快門優先,這兩個檔位非常好用,只要把焦點對到你想要的景深上,就可以照到焦距和焦點非常準確的清晰照片來。而自動擋能不用就不要用,或者說,堅決不用自動擋。手動檔能不用也可以不用,學習掌握手動檔,用好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還是比較好的。

四、一般來說,現代單反或其它照相機,都是通過電子元件記錄和解析光影的,這種感光元件或者數碼後背記錄的光影可以通過一些光影軟件,比如Ps這樣的圖形圖像軟件對RAW格式的分層處理,通過後期處理,使得照相在前期的一些局部曝光不足,或者霧霾的影響,白平衡的設置,光影效果,在不改動照片的原始狀態下,都可以獲得很好的處理效果的。一般情況下,高光最好不要過曝,暗光不要過暗都可以通過後期調整,前提是廢片除外。


鄭繼文1


相機測光的手動擋設置,一般情況下是在相機的測光完全不能滿足拍攝需要的情況下才會用,例如夜景、影樓固定模式拍攝等。

現實中有許多攝影師喜歡調成手動,美其名曰專業,對此我一直不能理解。甚至於有一些通過速成班的“攝影師”,相機在手動模式測光還要調到點測光,問他為什麼,他說不知道,老師就是這麼教的……既然相機有測光功能,為什麼不用?

手動對焦和手動測光完全是兩個概念。


打不死的小強y


三個步驟

1.調快門

2.調光圈

3.調IO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