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始末吗?

《泰山颂》是一部成功地表现山东地方特色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它的问世在山东民族管弦乐发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泰山领》从诞生至今有40多个春秋了,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创作这部民族管弦乐组曲的三位著名作曲家,因长期生活、工作在山东,他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对山东民间音乐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泰山颂》的成功,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始末吗?

说明了在音乐创作中作曲者对民间音乐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故而,本文试图对这首作品进行音乐美学鉴赏与探讨,使大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山东民间音乐的丰富内涵和音乐创作中民间音乐知识积累的重要作用。

一、创作始末

《泰山颂》是一部以山东民间音乐为素材、以雄伟壮丽的泰山为背景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金西、徐贵岩和李钰三位作者共同打造。而这三位作曲家虽然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工作在山东,对山东以及山东民间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他们结合时代背景,在这首作品中把山东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泰山颂》这首民族管弦乐组曲和其他的艺术作品同样,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诞生的。1977 年,山东省艺术馆接到省委宣传部的通知:要在建国30周年之际献上一部反映山东地方特色的优秀器乐作品。当时,金西是山东省艺术馆的副馆长(长期从事山东民族民间音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徐贵岩是济南市艺术馆的青年作曲家,二人不谋而合,认为:以泰山为背景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始末吗?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始末吗?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始末吗?

来创作一部表现山东人文风情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于是,金西与徐贵岩就落意接受了这一任务,并且开始酝酿。为了使作品更形象生动地突出每个乐章的主题,他们还共同合作写了四首五言律诗,以确定每个乐章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创作《泰山颂》的另一位曲作者李钰,当时是山东艺术学院的教授兼民族乐队的指挥,在创作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三位作者,为了谱写这部作品,更好地捕捉到描写泰山的真实灵感,曾两度专程前往泰山采风走访,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始末吗?

在幽静的泰岳环抱之中磋商构思和验证他们的创作成果。经反复推敲和不断加工,终于1979年8月完稿。先由山东艺术学院民族乐团试奏,1981年由中央民族乐团演奏、郑世春指挥,且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复经日本JVC制作为立体声唱片,由香港唱片公司发行。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始末吗?

1982年12月,指挥家秦鹏章应香港中乐界的邀请,在香港术荃湾大会堂隆重举行首次公演这部作品,获得好评。之后《泰山颂》便经常在全国各大电台播放,直到现在,这首组曲仍然经常被搬上舞台,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始末吗?

二、乐曲影响

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历时三年,1979年参加了由山东省文化厅和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向“建国30周年”献礼的歌舞会演,荣获一等奖。后来在北京、香港的公演中都深受欢迎,随之在中央、省、市电台,相继播放介绍,在山东省文代会上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作品,并被编入《中外名曲欣赏》。时至今日,《泰山颂》不仅在山东民族管弦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其艺术魅力也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退,《泰山颂》已成为了山东青年民族管弦乐团的保留曲目,经常对外交流演出。

你了解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的创作始末吗?

《泰山颂》的成功,使众多作曲家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只有具有一定的民间音乐的积累,并将这些积累形成自己的音乐语言不断地融入到创作中,才能作出真正反映地方特色的经典乐曲,从而促进人们对民间音乐的重视与保护,在如何更好地继承传统与民间音乐方面,《泰山颂》这首民族管弦乐组曲,无疑堪称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