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偕老:內外兼修的女子更容易獲得幸福

《詩經》中有《君子偕老》詩,啟示女人一定要內外兼修。

原詩:

君子偕老,副笄(簪子)六珈(笄飾,玉製,有六顆垂珠)。

委委佗佗(yí,雍容大方),如山如河,象服(鑲有珠寶繪有花紋的禮服)是宜。

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玼兮玼(花紋絢爛)兮,其之翟(dí,繡著山雞彩羽的象服)也。

鬒(zhěn,黑髮)發如雲,不屑髢(dí,假髮)也。

玉之瑱(tián,冠冕上垂在兩耳旁的玉)也,象之揥(tì,剃髮針,髮釵一類的首飾)也,揚(額頭)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玉色潔白)兮瑳兮,其之展(古代后妃或命婦穿的一種禮服或紗衣)也,

蒙彼縐絺(細葛布),是紲袢(xiè pàn,夏天穿的白色內衣)也。

子之清(清秀)揚(眉宇寬廣),揚且之顏(臉色)也。

展(的確)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我要與你偕老,玉簪玉珠插滿頭。舉止雍容,華服得體。只是人品差,能說什麼呢?

華服真絢麗,繡著野雞。黑髮如雲,不屑假髮。耳下玉環搖擺,髮釵靚麗,額頭白又光。貌似天仙,如帝女下凡。

華服美如玉,禮服真美麗。披著紗衣,裡面是白色內衣。眉清目秀,額頭飽滿。如此美人,傾國之美女呀。

君子偕老:內外兼修的女子更容易獲得幸福

本詩以“春秋”筆法,以宣姜的儀容之美反襯其品行之醜,婉諷她“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本質。表面是讚美,從言語、服飾到相貌,說她美若天仙,傾國傾城,但只一句“子之不淑”,就透露了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意思。表面是褒,實是貶低。

《毛詩序》認為此詩是諷刺衛國“夫人淫亂,失事君子之道”,鄭玄《箋》解釋說:“夫人,宣公夫人,惠公之母也。”朱熹《詩集傳》也說宣姜實“不稱”。都是說的宣姜的華而不實,雖然穿著華麗的衣服,但實際品行不端,有失夫人之道,不配為皇后。

宣姜本來是要嫁給衛宣公的兒子的,不料被衛宣公霸佔為妻,成了皇后。

“與子偕老”,這口吻應該是模仿衛宣公吧,看到宣姜美貌就據為己有,越看越喜歡,要與她相偕終老。

宣姜天生麗質:白膚白潔,眉清目秀,面如滿月,額頭飽滿,烏髮如雲,傾國傾城,美若天仙。她華服上繡著野雞,披著紗衣,頭戴簪釵玉珠,耳墜玉環,搖擺娉婷,環佩叮噹,優雅華貴,把個好色的衛宣公的魂兒都勾去了,竟然改主意不想把她嫁給太子了,乾脆自己搶來當老婆。

君子偕老:內外兼修的女子更容易獲得幸福

這首詩,寫的是宣姜最美貌最得寵時。宣公寵愛宣姜,對她百依百順。宣姜本不是個賢淑女子,陰差陽錯當上皇后以後,又想讓兒子當太子,於是就在宣公面前說太子的壞話,最終設計把太子害死,如願地讓她的小兒子朔當了了太子,繼命登上皇位。宣姜成為太后,怎麼不得意呢!

如果說宣姜開始嫁給一個老頭很不爽,那麼當她當上皇后嚐到權力的滋味後就感到這婚結得值;如果說少女時她心中有愛情,那麼當她進宮後,她的愛情就被利用男人的權欲取而代之了。所以,和哪個男人上床對她來說無所謂,心靈完全扭曲。當她成為皇太后時,宣公已逝,如果說此時她缺少什麼的話,那就是小男人了。於是,她和衛宣衛的兒子頑私通亂倫,還生了三子二女。此時,男人成了她的玩物,只剩下利用了。有意思的是,那些男人們,上自衛宣公,下到宣公的兒子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這似乎也能說明,一個美貌又有心計的女子終歸不會吃虧的。之後的楊貴妃、慈禧等女人,不都如此嗎?

或許宣姜被男人害了,自從嫁給衛宣公以後,她就埋葬了自己的愛情,乾脆破罐子破摔了;或許宣姜本就水性楊花,進宮後她這個性加上權欲就有了更大發揮舞臺。或者說,只有她這種女人在宮中才能站住腳。

宣姜有美貌有權勢有榮華富貴也缺少男人,可以說想要的都擁有了,才不管你老百姓怎麼評說。她沒有廉恥心,也無所謂壞名聲。只是衛國人為她感到羞恥,感到丟人,考慮她位高權重,惹不起,只好皮裡陽秋、反話正說譏諷她。

君子偕老:內外兼修的女子更容易獲得幸福

今天,麗質天生但人品不端的女人照樣有,各界可見美麗但寡廉鮮恥的女人。有意思的是,社會總是看表面,尤其男人總是以貌取女人,所以,社會上總不缺少被女人拉下水的倒黴蛋。古人說紅顏禍水,不免偏執,但也不無道理。男人一旦被女色所迷,基本就廢了,所以聰明男人找老婆以賢惠為準。

宣姜這樣的美女,與真正內外兼修的真正美女相比,還是少了檔次。

現代人眼裡的美女,主要還是看氣質和智慧。有氣質就有魅力,不怕老去,更有味道;有智慧就有思想,獨立不依賴男人,更吸引人。所以,女人的真正美麗是才學和智慧。

君子偕老:內外兼修的女子更容易獲得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