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發佈《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

“1959年至2019年期間,青海湖最高和最低水位差為3.58米。2005年以來,青海湖面積持續增長,水位上升3.27米,目前已恢復到20世紀60年代初的水平”。3月3日,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發佈《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全面系統地發佈了我省在促進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展示青海湖的生態地位及生態意義。

《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由六部分組成,近1.5萬字,主要突出了青海湖的生態地位及生態價值,是一份全面、系統、完整反映青海湖生態保護工作的資料。

多年來,經過我省各級部門的不斷努力,青海湖區域鳥類由1996年的164種增加到了目前的225種;青海湖水位連續15年回升,2019年水位達到3196.24米,較2004年水位回升3.27米;2019年青海湖水體面積達到4549.38平方公里,與2004年同期相比擴大304.88平方公里,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目前,青海湖周邊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溼地面積持續增加,植被覆蓋率不斷提升,青海湖整體生態功能持續增強,沙地、裸地、鹽鹼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旗艦物種(普氏原羚、黑頸鶴)得到有效保護,溼地關鍵性物種(青海湖裸鯉)快速增長,封湖育魚成果明顯。具體表現為“三增、三減、一不變”。三增:溼地面積累計增加1.51萬公頃,植被覆蓋度提高13.5%;青海湖整體生態功能持續增強。三減:保護區沙地、裸地、鹽鹼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累計減少7736公頃。一不變:即保護區內保護功能性用地15年來保持不變。

青海湖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周邊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也不斷增多,目前,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種群由1994年的300餘隻增加到2018年的2000餘隻;黑頸鶴由2007年的40餘隻增長到2018年的130餘隻;水鳥種類由2007年的69種增加到2018年的95種;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9.3萬噸,比2002年增長了35倍,水鳥整體數量年累計為30餘萬隻左右。

作為青海的標誌性湖泊,保護好青海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省正在積極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將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納入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充分體現了共謀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責任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海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