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二選一會成功麼:微信商品搜索,放棄拼多多,導流京東

騰訊系電商問題在爆發,騰訊聯盟的分裂在加劇。

618,有人歡喜有人憂,對疲於應付“商家維權”的拼多多來說,更大威脅可能不是商家維權,而是微信可能將流量扶持傾向京東——微信上線的“商品”搜索,呈現的搜索結果均來自京東,用戶可跳轉至“京東購物”小程序。

張小龍二選一會成功麼:微信商品搜索,放棄拼多多,導流京東

並不排除未來微信會將商品搜索開放更多關鍵詞,採用百度“競價排名”的方式兜售。對小程序商家來說,“商品搜索”這樣中心化的流量,無疑將是“噩夢”,即便是購買關鍵詞,競價排名,它們也需要與京東、唯品會或拼多多、美團競爭。除了它們都是大公司,更有錢競拍關鍵詞,還有就是,京東等都是“騰訊系”公司,微信有自己的親疏遠近,並不奇怪。

張小龍在向李彥宏的搜索與競價排名致敬。

張小龍曾說,“微信不會提供一箇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來給所有的公眾平臺方、第三方”。“商品搜索”上線,意味著,微信倡導的“去中心化”理想的幻滅。“商品搜索”是再中心化不過的流量入口。

現在看來,張小龍的話,聽聽就可以,別當真,不能信。

張小龍二選一會成功麼:微信商品搜索,放棄拼多多,導流京東

我更傾向於,“商品搜索”是騰訊旨在線上延緩阿里增長的策略,騰訊的圍魏救趙,自我救贖。過去的幾個財季,天貓GMV增長高於京東,並且天貓的GMV也是遠遠大於京東的,2018年第一季度,天貓GMV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5%,3月份阿里中國零售平臺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達6.17億,較2017年3月增長了1.1億。

微信從2011年誕生至今,張小龍並未急於推出電商領域的產品,因為“線上電商是騰訊戰略性捨棄的”,騰訊更傾向認定線上戰場格局已定,所以更願意聚焦在微信支付、遊戲等,並將“費力不賺錢”的電商交由給京東它們打理。這一次,上線“商品搜索”,試圖將流量導入騰訊系電商——騰訊的盤算其實是,線上讓京東狙擊阿里,方便線下自己能夠追趕阿里的“新零售”佈局。

與此同時,線上京東也缺流量。

“圍魏救趙”的策略,騰訊駕輕就熟,今年重啟的“微視”,也是如此:號稱砸30億的微視,騰訊內部其實並不看好它,微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延緩抖音的增長,為騰訊下一款產品爭取時間。

對嗷嗷待哺的小程序商家們來說,千萬不要對“商品搜索”存在太多幻想,它的目標決定了,搜索的流量將會導入騰訊系電商,殘羹冷炙,才有你們的份。

不要對“商品搜索”存在太多幻想,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模式,其邏輯是可疑的。

如果搜索能夠做好電商的話,PC時代的“百度購物”早就成功了。

事實上,搜索本身是不能決定流量分配的,出什麼結果取決於用戶搜索什麼關鍵詞。這裡的關鍵是——用戶為什麼要去微信搜索商品?

張小龍二選一會成功麼:微信商品搜索,放棄拼多多,導流京東

騰訊、百度的電商戰略,屢戰屢敗,告訴我們:流量並不等於電商。即便是移動時代的微信,具有絕對統治力,其實電商效果並不好:2014年1季度,微信月活躍用戶數為3.96億,騰訊卻開啟了它的電商大撤退——將易迅、拍拍等以資產形式,加現金與微信資源,入股京東,並在此後成為京東第一大股東;微信統治移動互聯網期間,微信的成功,以及投資京東、唯品會、拼多多等等電商,並未阻礙淘寶、天貓的快速期。

張小龍其實知道,線上電商,微信做不好。

還有個例子,京東擁有微信發現頁“購物”入口與微信支付九宮格資源,但從2016年開始,微信“社交電商”最成功的卻是“拼多多”。此刻拼多多儘管暴露出“商品以次充好、虛假宣傳、商家維權”等諸多問題,依舊是微信“社交電商”第一位——拼多多的成功,建立在微信社交關係鏈上的社群與分享機制上的,但社交與分享,只是電商的基礎,並非必要條件。

我在“拼多多崛起,騰訊聯盟分裂”中講到,“京東代表的電商模式與微信代表的’去中心化’流量有著本質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京東代表的效率平臺,與微信倡導的個性化溝通服務(個性化即去效率化),並不協調。

一方面是拼多多陷入各種運營泥潭,一方面是微信“去中心化”與京東模式的矛盾,在阿里的淘寶、天貓增長強勁,線下“新零售”不斷攻城略地的背景下,最終有了一個“中心化”的“商品搜索”導流給京東的應急方案。

圍魏救趙也好,棄車保帥也罷,有棗沒棗打三杆。

只是,這一方案的核心問題是,張小龍忽略了“用戶體驗”、“用戶心智”:用戶體驗是,為什麼要在搜索結果頁上增加廣告或競價排名;用戶心智是,為什麼要去微信上搜索商品?

美國網民搜索商品首先是在亞馬遜,其次是Google,中國網民搜索商品首先是在淘寶,其次是百度;微信搜索商品,用戶沒有習慣。

“商品搜索”上線,其實對拼多多的衝擊最大。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對這樣的形勢,或許早有判斷,在此之前,他還說過,“我死了騰訊不會死,騰訊有千千萬萬個兒子”。

騰訊系內部也將出現“二選一”,“商品搜索”多少有點“棄車保帥”的意思,“車”可能是拼多多,但“帥”,應該不是京東,是騰訊自己的智慧零售。

對騰訊來說,“線上電商,格局已定,沒有多大意義”,未來“商品搜索”將會導流線下騰訊的智慧零售是大概率事件。騰訊已經放棄過一次“騰訊電商”,再放棄一次“線上騰訊系電商”,未嘗不可。畢竟,智慧零售才是騰訊未來增長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