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前不久又去了一趟广州,不是去喝早茶,也不是去游玩,而是专门去看骑楼。眼看着南宁市的传统老式骑楼被拆去七七八八了,记忆的闸门却总也关不住,怀旧的思念牵引着我去寻找昔日的时光,广州也许是我圆梦的地方。

骑楼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外廊式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华南地区,成为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

广州是清代重要的通商口岸,源于古希腊的外廊式建筑最早传入,许多南洋商人回国后把异国他乡的建筑形式运用在广州的建筑上,把西洋建筑与岭南建筑奇妙地结合,产生了近代特有的“下铺上居”、“前店后仓”的铺室建筑---粤派骑楼。其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楼房,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于是,粤派骑楼很快被复制到华南各地。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南宁骑楼的兴起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民国时期,由广州流传过来已有百多年历史,建筑样式多传承广州骑楼的影响,即“洋式店面”,并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地融入南宁元素。1927年民生路西段(现步行街)开始形成骑楼街,1928年兴宁路(现民生路至民权路一段)也建起了骑楼。到1932年,越来越多的骑楼出现在解放路(旧称德邻路)、民权路、共和路、中山路、仁爱路等商业街道。

南宁骑楼多为2~4层,结构共分三段:下段前部为柱距4米,进深4米,净高五六米的走廊列柱,骑楼座座相连,使多家走廊串通起来就形成沿街廊道(人行道),也就是骑楼街。下段走廊另一边是向街敞开的店铺。廊道上面的楼层为中段,一般为住宅;上段为檐口、山花和女儿墙的楼顶。山花多为曲线和半圆形,有些女儿墙上面画有山水人物的壁画。山花和女儿墙是西方古建筑特有的元素。

骑楼沿街外墙上的装饰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墙面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铸铁栏杆等,融合了西方的“巴洛克”或“洛可可”建筑装饰风格, “洋为中用”的做法发挥得淋漓尽致。骑楼的整体风格呈现仿哥特式(代表作为原中山路基督教堂)、南洋式(代表作为原民生路、共和路建筑群落)、古罗马券廊式(代表作为共和路南宁市工商联旧址及解放路民生路部分建筑),仿巴洛克式(代表作为原解放路、中山路建筑群落)、仿古典复兴式(代表作为原中山路、共和路、兴宁路建筑群落)。沿着骑楼街走一趟,只见各种方形、三角形、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及拱券、尖塔、弧形、曲面、圆形和椭圆形的柱、墙、门、窗、檐,色彩强烈、姿态夸张的浮雕和壁画,把骑楼立面装饰得多姿多彩。当然骑楼并非完全西式,多多少少被本土化了。如青色琉璃筒瓦,翘角屋檐,清水墙,满洲彩格窗等都运用其中,独具中式建筑特色。南宁的骑楼街还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年代已久的骑楼墙面尤其是两骑楼之间的狭缝往往会长出小树,而且随着树的长大,其裸露的根部紧紧粘在外墙,那植物强大的生命力令人震撼。这些墙体树木在兴宁路最多,原“瑞福”大药房的外墙榕树茂密得可以遮阴。

南宁的许多老字号早年都是从骑楼街崛起的。“前店后厂”是南宁骑楼的一大特色。你肯定不会想到,老友面、猪红粥、牛杂粉、和行腊味、黄皮酱这些南宁人的传统美食,是在万民累居的南宁骑楼里诞生的。

骑楼留给南宁人许多美好记忆。我记得小时候从家里上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都不用戴帽撑伞,因为一路上几乎都是顺着骑楼走,有好遮挡呢。我有不少同学住在骑楼,那时常和他们在骑楼下玩耍,白天在那里玩抛石子、跳梯格,晚上就捉迷藏,跑来跑去的,不怕风不怕雨不怕太阳晒也不怕街上车子来往,玩得可开心了。民生路的一些老街坊对当年的永华行、万国大酒店、五合烟庄、金山酒家这些南宁数一数二的骑楼建筑记忆犹新,他们说:“骑楼给我们最深感受是亲切感!因为有了骑楼,行人们不用担心日晒雨淋,街坊们饱饭之余可以拿着大蒲扇聚在骑楼底下谈天说地拉家常。现在的公寓、小区,都是铁门一扇,大家把门一关,就像与世隔绝了一般,哪像住骑楼时和街坊谈天来得方便?”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南宁的骑楼从二十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达到鼎盛,60年代初开始逐渐衰落。1965年因兴建邕江大桥引桥道路,民权路的骑楼拆除了一大半;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民生路、兴宁路、解放路的大片骑楼遭到烧毁的厄运。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一栋栋高楼大厦、一条条新马路的出现,一座座老骑楼屋消失了,现在剩下的老式骑楼不到当初的一成。虽然也有新建重建的,但只不过保留了骑楼的形式而已,那些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取代了传统骑楼的“洋式店面”,实用性较强,立面基本无装饰,沿街建筑整齐划一,街道景观比较单一。大概意识到单一的骑楼立面不利于营造繁华的街市景象,近几年南宁市投巨资将步行街的新建骑楼立面改造一番,努力呈现不同造型,但是总体上仍然是大同小异。新的骑楼在体量、风格和街道功能方面都与上世纪20至40年代的骑楼街仍有明显差异,尤其少了老骑楼屋的那份多姿多彩。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南宁的传统骑楼几乎消失了,可是在广州,我看到了似曾相识的骑楼。虽然广州的骑楼已不能与鼎盛时期相比,但毕竟是粤派骑楼的发源地、大本营,骑楼体量大(受保护的骑楼街范围10平方公里,共39条街,长度20多公里),有哥特式、南洋式、古罗马券廊式、巴洛克式、中国传统式、现代式,类型齐全,不愧是骑楼的老大。此次在广州 ,中山路、长堤大马路、人民南路、北京路、上下九等有名的骑楼街已吊不起我的胃口,我专程去到西关的第十甫路、恩宁路、龙津西路等骑楼街观赏,北京路周围的文明路、万福路、大南路、泰康路、文德路、珠光路、德政路、广卫路、越华路等骑楼街也引起我的注意。

过去南宁也曾拥有的各种中西结合的骑楼装饰风格在广州又重现眼前,你会发现每条马路的每间骑楼的石雕、砖雕、灰塑、彩画、彩色玻璃、彩色水磨石等装饰都不相同,而骑楼空间的整齐和骑楼屋顶上不规则突出的中式小凉亭和西式小尖塔,又使得广州城市天际线丰富多彩。这百花齐放的骑楼,引得我感叹不已。我有时不得不停下来观赏,或者用手机拍下来,因为这里有不少骑楼款式南宁市也曾拥有,遗憾的是现在都不见了。看到广州的特色骑楼,很快唤起了我的记忆,我脑海会浮起在南宁某个地方拥有或曾经拥有类似的建筑,似乎时光倒流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古罗马券廊式骑楼显得高大气派,除了过去解放路斜坡附近的“和春五金剪刀店”,还有民生路兴宁路交界的“民生酱园”,共和路工商联旧址。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看广州骑楼唤起南宁的记忆,多姿多彩的南宁传统骑楼渐行渐远

百多年来,骑楼默默地为南宁的老百姓奉献,为行人遮烈日、挡风雨,更为南宁带来繁荣,人们将永远铭刻在记忆中。骑楼文化所代表的内涵远不止是形式上所看到的建筑,更是留着每个南宁人心中永远不变的那个时代的南宁,那个时代的文化产物,即使建筑消逝,但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却是亘古不变。


注:1、本文原创(部分照片来自网络)。转载、复制者必须注明出处及作者名称,否则视为抄袭。抄袭者必追究。已与“维权骑士”签协议,提供站外抄袭维权「快速删文」功能。

2、在网络平台,本人的昵称分别为“陈说往事”与“老豆有话”。

3、本人致力于公开出版物没有记载或没有详细介绍的南宁往事与历史的写作与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