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批最大方艙醫院患者清零,預計今日上午休艙

武漢首批最大方艙醫院患者清零,預計今日上午休艙

3月7日下午,隨著最後一位出院病人走出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這家武漢首批最大的方艙醫院實現患者“清零”,在歷經整整一個月的運行後,暫時結束了它在特殊時期的使命。7日晚至8日,艙內將全面消毒,預計在8日上午正式休艙。

位於武漢客廳的東西湖方艙醫院,是為緩解疫情高峰期“一床難求”緊急局面,僅用3天建成的“生命之艙”,床位1461張。廣東省第11批醫療隊308名醫務人員參與管理,是艙內人數最多的醫療隊伍。休艙後,所有醫護人員原地休整待命。

“生命之艙”

累計收治患者1760名

7日上午,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25人治癒出院。下午,59人轉到雷神山醫院。隨著最後一位患者轉出,這家方艙醫院實現患者“清零”。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院長章軍建介紹,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牽頭籌建、3天建成的武漢首批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

該方艙醫院醫務人員由國家級、省級援漢醫療隊以及省內醫療隊組成,實際床位1461張,分為A、B、C三個艙,其中A艙和C艙由廣東省第11批醫療隊308名醫務人員管理。

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自2月7日收治病人以來,最多時有超過15支醫療隊為患者服務,累計收治患者1760名,高峰時期在艙患者1434人,已治癒患者868人;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安全生產零事故、進駐人員零投訴、治癒人員零復發“五個零”,成為疫情高峰期開放床位多、收治患者多、運轉效率高的“生命之艙”。

東西湖方艙醫院醫務部主任陳中偉介紹,該院休艙後,將進行內部消毒,所有儀器設備、床鋪等均繼續留在艙內,各地醫療隊也將在駐地休整,視疫情發展情況隨時待命。

廣東醫療隊在診療方面

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2月9日開始,廣東省第11批醫療隊308人抵達湖北武漢後,全部安排在東西湖方艙醫院。308人中,有303名醫護人員,分別來自廣東廣州、韶關、珠海、深圳等20個地級市。

這一支廣東醫療隊,是東西湖方艙醫院支援人數最多的隊伍,參與了方艙醫院的管理、醫療、護理等工作。其中,醫生負責A艙和C艙,護理人員負責A、B、C三個艙。

陳中偉說,來自廣東醫療隊的醫生佔東西湖方艙醫院醫生總數的2/3,是一支主力軍和中堅力量,在保證診療質量、提升診療效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方艙醫院場地巨大,病人經常四處走動,加上語言因素,病人和醫生的交流比較困難。廣東援助湖北第11批醫療隊進駐之後,通過微信管理的模式,將病人進行了梳理和整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廣東醫療隊隊員、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孟新科介紹,通過建立微信群,病人將自己的狀況及時報給醫生,醫生再根據病人情況及時調整檢查和治療安排。

這個方法效果良好,很快在全院推行,不但緩解了一名醫生管理100多名病人的工作壓力,也解決了病人的需求。

3月5日,負責管理東西湖方艙醫院的第11批廣東醫療隊獲得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休艙並非閉艙

將站好最後一班崗

“東西湖方艙醫院是休艙,並非閉艙,可能還會有新的任務。因此,隊員們都在原地待命,隨時準備著承擔新的使命。”廣東援助湖北第11批醫療隊領隊、清遠首批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向鏡芬說。

廣東醫療隊站好東西湖方艙醫院“最後一班崗”,承擔了最後一批患者轉移的任務。廣東醫療隊隊員、茂名信宜市人民醫院臨床醫學副主任醫師賴隆健介紹,廣東醫療隊共有5名醫生隨轉運車前往雷神山醫院,協助做好患者交接。

7日16時許,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內患者已全部轉出,茂名電白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副主任醫師吳建輝還在對艙內儀器設備進行清點。

談起一個月來在東西湖方艙醫院工作的經歷,吳建輝感觸頗深。即將高考的女生、因不能給學生上課而焦慮的老師……在吳建輝所負責的患者中,很多人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也與不少患者成為朋友,鼓勵他們建立信心,戰勝病毒。“看到患者一個個出院,我感到很開心,有成就感。”吳建輝說。

對他個人來說,東西湖方艙醫院的休艙只是“階段性的勝利”,短暫休整後,他還想幫助更多的武漢同胞,一心一意把疫情控制好。

“其實在方艙醫院治病沒有特效藥,心理治療很重要。”廣東醫療隊隊員、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李智勇說,每次查房,他都會盡可能地跟患者聊聊天,瞭解他們的生活,問一下家庭情況。“聊了天之後,他會感覺你是真心的,就會很配合治療。”一個月來,方艙醫院內的患者與廣東醫療隊員們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武汉首批最大方舱医院患者清零,预计今日上午休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