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對於觀眾來說,影視作品的重點是明星也好,故事也罷,說穿了,大家看到的是無非是一場燈光與音效的“秀”。

儘管觀眾在走進電影院,或者打開某個視頻的時候,清楚這一點,瞭解自己在屏幕上看到的故事,其實都是些極度逼真的幻象。但事實上,影視技術的深奧絲毫不亞於《哈里波特》中的魔法。因而,觀眾會選擇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這使得每個影評人及觀眾對作品的評價各有不同。

隨著觀眾觀影看劇的的經驗增多,他們的反應與需求也在不斷髮生的變化。因而,對於創作及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有了更為高門檻(標準)的要求。

曾經,觀眾只需要滿足視覺,又或者只是沉浸於劇情。但是,當3D和IMAX這類東西出現之後,觀眾的接受程度似乎更高......這點,從我國近幾年來,各種氾濫的“特效大片”可以得到佐證。

換句話來說,除了“看”電影(劇)要求視覺上不斷有所創新之外,“聽”的標準也被更進一步提高了——聲音,成為一種藝術。

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對於一部電影或者一部連續劇來說,各要素之間的相關性的“配比”程度,決定了所傳遞的觀念,以及以能否表達出更深層次的東西。

這些要素包括在現有的技術基礎條件下,如何進行劇本的創作與改編?出於市場或者票房的考慮如何選擇適合的演員?某些角色的設置會對整部作品有什麼影響?現實中的工業生產(如拍攝現場)對整部作品的影響?上映的方式及相關的審核標準對作品的限制?

以及,技術、故事情節、影片風格、歷史及故事的背景等等要素之間如何轉換協調?導演的風格都將決定著一部作品意識形態,如何將理念化的東西轉化呈現?

等等問題,皆關係到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成敗。

聲音,似乎是影視作品與生活的最好“轉化劑”。

有了聲音,影視作品裡所呈現的不只是看起來像生活,而且聽上去也更像了,這種熟悉的感知拉近了觀眾與作品的距離。

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當聲音剪切入影視作品的時候,為視覺化的內容增加了音樂,也可以插入敘述者的聲音,為原本被我們稱為“默片”的東西加入多種微妙的音效。

比如說,我們現在很流行的抖音APP。

同樣的內容,配著不同的音軌,由遠及近的咆哮聲或者換成印度視曲......聽著不同的聲音,同樣的畫面會呈現不同的個性,連所傳達的意思也隨之而改變。

換句話來說,我們在欣賞影視作品的時候,聽到聲音由不同配樂、對白、旁白等組成的剪輯或組織、被賦予不同的意義。

如果想實現這樣的效果,需要有“音源”以及合理化的聲音剪輯。但是,長期以來,為作品提供“音源”的配音演員及相關的工作人員,往往是屬於幕後的。人們並不瞭解,配音的意義,也不能夠意識到這樣的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聲臨其境》這檔欄目是綜藝紅海中的一股綠意——對於配音這個行業來說,是有較積極的作用的。

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客觀來說,配音的綜藝性其實是較弱的,能做成綜藝節目,難度比較大。

20世紀20年代,聲音正努力被“發明”出來——當時主要的目標是實現聲音與影視畫面的“同步”功能。演員嘴動的時候,對白的聲音能同步出來;觀眾看到鋼琴被彈奏的鏡頭,美妙的琴聲能同時響起;一發子彈打出,開槍的聲音能被聽到。

最終,這些都做到了。隨後,某些特定的音效及配音方式也開始不斷在嘗試著。

直到現在,我們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聲音不再僅僅是“說話”,而是變成了推進劇情的重要“要素”。我們能聽到的聲音也可以有它的特點與遠景。

如果將完整的工作過程,以及這些連從業者都覺得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都呈現在觀眾面前。那麼,這檔節目的製作難度、時間及觀賞性可能會相應的降低很多。

所以,《聲臨其境》中所展示的“配音”並不是工作及專業的全部內容。而是給演員(嘉賓)臺詞、原聲,然後通過在現場還原,達到一個令觀眾覺得“哇,好有趣” 這樣的一個效果。

通過這樣綜藝化的欄目,儘可能平衡了專業性與娛樂性,也已經十分不易了。

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真正配音是二度創作的一個過程。

有時候演員演戲的時候用力過猛,配音的時候能適當收一下;也有時候演員的情緒可能不夠,配音的要提一下戲;更多的時候是配音演員的臺詞是需要在工作過程中有一些修改,以更好對上演員的口型或者當時的氣氛——有些演員的臺詞功底比較差,連數數字都達不到劇情情緒要求。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另外,在配音工作中,即使是演員本人配自己的角色音,也不一定能馬上找到狀態,因此是有專門的配音導演在把控演員的情緒的。不過, 這樣的調教也只是很短的時間給到一個提醒或者思路方向,或者進棚後多錄兩次。

沒有像《聲臨其境》這種有這麼多時間來準備,而且欄目有專業的老師指導,還有領聲,再加上多次對比原音訓練,然後通過剪輯呈現出來。

因而,這檔《聲臨其境》的本質是“配音秀”,將專業的門檻降到最低,從而達到吸引更多關注。

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當然,即使《聲臨其境》是一場相對平衡的商業綜藝秀,也依然會有觀眾除了關注會有什麼“有趣”的內容之外,也會關注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會需要配音演員呢?

如果是配音樂或者其他特效可以很容易理解原因——為了使得歌曲與音樂更好融入作品。

但是,為什麼不能讓演員現場收音呢?是我們的設備不行嗎?還是我們的演員不行?

要知道,自“聲音”被髮明應用以來,表演的核心由啞劇演出轉移到了存在本身,這很像自然主義,更能接近人們日常生活中真實的樣子。就這樣,影視作品中對於現實及想象的呈現能力(逼真的幻覺)依靠著聲音可以得到補足。

這也意味著,從技術上,(必須)可以實現分離,也可以實現同期......最早期的錄音設備確實會對攝影機造成干擾,在片場使用的時候需要放在隔音的大箱子裡。不過,隨時時間的推移,在“發明家”們的努力下,這些早已是歷史往事。

既然技術不成問題,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配音演員呢?

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首先,在一些國家裡,譯製片(外語片)添加字幕會被認為是容易讓觀眾分心的做法。所以,對白和旁白等都會變改為配音——譯製片配音演員有時候也會憑藉高超的技術成為明星。直到現在,大部分國家走正規渠道引進的外語片是會有譯製配音版本的。

另外,就像前面所提到的,聲音是藝術。同時,也是決定著影視作品質量的要素。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配音可以進行重新創作,或者令影視作品的效果得到提升。

如果在攝影過程中,錄下同期聲,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影響到音質。如果聲音的質量不完美,二次創作的過程中又會耽誤很多時間和精力,甚至於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有時候,需要改變劇情或者其他原因(包括審查)會對作品重新剪輯,於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有些地方聲畫不同步了。

所以,我們現在還是需要演員進入相對更精密的錄音棚,對應他們自己一張一合的口型,由對白開始,錄下臺詞。

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當然,配音演員的存在,也與觀眾對影視作品要求有關。

現在觀眾不只是要求“高保真”(能聽得清楚聲音),更要求能通過聲音聽清那些話語的理想聽覺,也就是情感背景。

這意味著,要分辨聲音出聲音是在室內還是室外,空間(房間)的大小,或者是行為的情感範圍,要能準確聽出不同種類的聲調......換句話來說,觀眾在看角色在跑步的時候,也要聽得出來是跑步。

因此,對於影視創作來說,如何讓演員把對白唸到最好,演到最好,如何才能把他們的聲音放到合適的聽力位置上,這些工作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及精力。

說到底,有些情況下,配音演員的存在是為了更省時間和錢吶!

既然我們現在瞭解配音工作的“前事”,也知道了配音演員存在“今生”。

那麼,我們再繼續回來聊一聊試圖讓“

前事今生”用綜藝娛樂化展示出來的《聲臨其鏡》。

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我曾經一直覺得,任何用諧音的節目都會是喧賓奪主的結果——節目實際呈現的內容與簡介定義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概念。

所以,一直到第三季的時候,才開始看這部綜藝。

如果站在愛好者或者觀眾的角度來說,這檔綜藝是值得一看的。

不過,有些地方還是要給以觀眾適當的“提醒”。

首先,節目中選擇的“經典之聲”,其實也並不算太老的片子,或者說對於“配音”史來說的經典之聲......因為太老的片子裡的配音,現在聽起來是會覺得有些怪的。受當時的設備及技術限制,老片里人物說話的基本聽起來有些“電音”或者“魔音”的感覺,聽起來並不是很舒服。觀眾可以聽到攝影棚裡悉悉索索的噪聲,有時候也可以聽到聽到拍攝時的設備或者機械的撞擊聲。

不過,對於觀眾來說,並不需要真的去做這方面的研究。這點來說,節目組的選擇是很合情也適合節目的本身需要的。

其次,在影視製作過程中,負責聲音的是錄音師。同時,還有設計師。通力合作下,對聲音和效果的設計及處理才是觀眾最後所聽到的版本。

節目中實質上並沒有體現這兩個完全處於“幕後”的崗位,按節目組的設計來說,嘉賓可能就是承擔著“設計師”的相應責任吧。

第三點是關於配音演員使用的道具。

在節目中有演員使用了嘴裡塞衛生紙, 這招是真的很靈。事實上,不只是這招靈,還有小紙袋、小盒子,滾某樣東西配合,同樣很靈——這是我特別喜歡這個檔目的部分,因為這才是配音演員在工作中會呈現的某種狀態,算是一個驚喜吧。

聲臨其境,你聽見了什麼?

當然,《聲臨其境》這樣的配音綜藝化,有好便有弊端。

和其他藝術行業相比,配音演員的整體數量還是比較小眾的,優質的配音演員數量相對更少。而且,這些優質的配音演員通常有相對穩定的工作內容或者為一些較大的影視作品服務,這也造成了配音演員的缺口。

在降低了大眾對“聲音藝術”的門檻,更多人瞭解到配音的工作之後,一些平臺和課程宣稱短期培訓後上崗配音掙錢的。這種低質的配音演員到處接活兒,一定程度也拉低配音的行情與藝術水準。

但是,話又說回來,任何事情也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

時代在變,曾經我們熱衷於思考的問題得以解決,卻又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其中有一些,相比另外一些會更成功,也許不會。但是,至少這種嘗試的過程,總能獲得一些成功。

那麼,看到這裡的朋友,告訴我,《聲臨其境》你聽到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