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論語易解」6.28 子見南子

【原文】

6.28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yuè)。夫子矢之曰:“予所否(pǐ)者,天厭之!天厭之!”

【譯文】

孔子去和南子見面,子路很不高興。孔子對他直陳說:“我這樣倒黴,是上天也在走背字啊!是上天也在走背字啊!”

【註釋】

(1)《朱注》:“南子,衛靈公之夫人,有淫行。孔子至衛,南子請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而子路以夫子見此淫亂之人為辱,故不悅。聖人道大德全,無可不可。其見惡人,固謂在我有可見之禮。則彼之不善,我何與焉?”

(2)《正義》:“南子雖淫亂,然有知人之明,故於蘧伯玉、孔子皆特致敬。其請見孔子,非無慾用孔子之意,子路亦疑孔子此見為將詘身行道,而於心不悅。正猶公山弗擾、佛肸召,子欲往,子路皆不悅之比。可知聖人達節,非俗情所能測矣。”並引蔡謨曰:“矢,陳也。夫子為子路陳天命也,非誓也。”又引李充曰:“夫道消運否,則聖人亦否,故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厭亦否也,言聖人與天同其否泰耳。”

(3)《集釋》引趙翼《陔餘叢考》雲:“竊意子路之不悅,與‘在陳慍見,君子亦有窮乎’之意正同,以為吾夫子不見用於世,至不得已作如此委曲遷就,以冀萬一之遇,不覺憤悒侘傺,形於辭色。子乃直告之曰:予之否塞於遇,實是天棄之,而無可如何矣。如此解似覺神氣相貫。”

【解讀】

此章歧義甚多,當以趙翼之解為的當。南子是當時衛國的實權人物,孔子去見南子,確有“委曲遷就,以冀萬一之遇”之可能,此從孔子甚至欲應公山弗擾和佛肸之召(見17.5 和17.7)可知。子路之不悅,雖有對孔子不理解處,但其主要成分恐怕還是對孔子之遭際感到不平。孔子的回答,主要是說,他之所以如此倒黴,實在是時運使然,即李充所謂“聖人與天同其否泰”也。《周易》否卦《象傳》雲:“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闢(避)難,不可榮以祿。”孔子生當否卦之世,雖然他終日乾乾上進,不放棄任何機會,試圖解民於倒懸,但也深知“道之不行”(18.7),此實屬無可奈何之事也。

又或認為,子路以南子為女性且有淫行,孔子見之為不合禮,故不悅。有意思的是,康有為卻認為,“孔子以人權各有自立,大同固可相見”,而“子路習聞小康之制,以為男女不當見,尤疾淫亂之人,因疑怪孔子。”“蓋聖人蹤跡兼於三世,故上下無常非為邪,進退無恆非離群,故曰聖而不測之謂神。子路、朱子皆未之測,何況餘子?”(《論語注》)這依然是從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之不同禮制來評判此事,可備一說;尤其康氏引《乾文言》解釋乾卦九四爻辭“或躍在淵,無咎”時所說“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來分析孔子之心理,更值注意。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於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並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特稿」「論語易解」6.28 子見南子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於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