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後,李蓮英為何能夠保住小命?

寶貝狐


1908年11月,光緒與慈禧只相差一天先後去世,繼而溥儀繼位,光緒皇后隆裕尊為皇太后。

慈禧生前最得力心腹太監李蓮英,在為其守靈百日時向隆裕太后自請退休。隆裕不但準其所請,而且還特許他繼續享受原有的俸祿待遇。

李蓮英能得隆裕如此優待,亦為自己太監生涯畫上了圓滿句號。

李蓮英出身貧寒,很小就淨身進宮當了太監。後來他得緣來到慈禧身邊聽差,憑自己的聰明靈巧,在慈禧心腹太監安德海失勢被殺後,一躍成為慈禧宮中首領太監。

李蓮英身歷同治、光緒兩朝,一直遊走於慈禧與皇帝后妃之間,妥善平衡各方關係。

不過李蓮英最擅長的還是揣摩慈禧心思,其做事總能使慈禧熨帖舒服。

時間久了主僕二人的感情早已異於他人,李蓮英更像慈禧孤寂餘生須臾不離的伴。

李蓮英亦因此在宮中平步青雲,不但達到了太監最高四品級別,甚至慈禧還賞其二品頂戴花翎。這皆是清廷太監未有過的殊榮,由此可見李蓮英在慈禧跟前豈是一個紅字可簡單比擬。

李蓮英一直陪伴慈禧身側,見證了清廷眾多的政治事件。

他亦曾深陷慈禧與光緒帝后鬥爭漩渦,甚至曾有傳言稱戊戌變法失敗,皆因李蓮英告密所致,由此他深得光緒一方忌恨。那慈禧死後李蓮英為何能保住小命呢?且聽有書君為你梳理分解。

一,李蓮英悟透生存之道,事上以敬留後路。

李蓮英在紫禁城摸爬滾打幾十年,多半時間都在喜怒無常的慈禧身邊度過。他不但未如前任安德海那般獲罪斬首,反如宮中常青樹聖寵不衰。

這皆應得益於李蓮英會做人,其人生導師正是前任安德海。

李蓮英親眼看著安德海盛極一時,卻被慈禧借刀殺人而亡。他瞬間警醒無論何時都要安於奴才本分,稍有不慎主子隨時會要奴才的命。他擺正主僕關係,每天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侍候慈禧,只為兩個字保命。

慈禧與光緒矛盾重重,李蓮英夾在兩位主子之間,並非完全站隊慈禧這邊。李蓮英處世圓滑,他在哄轉慈禧同時,亦暗中在光緒那裡表現出忠心事主的一面,他時刻為自己留著後路,其兩邊討好的本領無人堪比。

不過李蓮英確實是用心在侍主。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攜光緒西逃避難。慈禧與洋人達成和解後,返京途中夜宿保定。

當時已是隆冬季節,慈禧寢室保暖設施齊全溫暖如春,就連李蓮英居室都是被褥齊全,可憐的光緒帝那裡卻慘到炕冷屋寒,甚至炕上只有一條褥子,連取暖的被子都沒有。

等得李蓮英服侍慈禧妥當後,前來查看光緒時,只見光緒坐在炕上斜倚著牆,正凍的瑟瑟發抖無法入眠。

李蓮英一見此景不由得心頭一酸,他趕緊對光緒說:“如果主子不嫌棄,就委屈主子用我的被子。”。他抱來自己的被子後,服侍光緒睡下,又號啕大哭著安慰光緒“誰讓我們遇上這樣大事呢。”。

這一夜李蓮英都未曾離開,一直站在外屋候著,既使光緒咳一聲,他皆上前噓寒問暖。當時光緒因戊戌變法失敗早已失勢,可是李蓮英並未落井下石。光緒心中裝滿苦,李蓮英送上的一絲甜就可充滿光緒之心。因而光緒日後常言,如果沒有李安達自己活不到現在。甚至光緒在臨終前曾留下兩條遺言,其一就是要善待李蓮英。

這一切皆是李蓮英多年用心敬主侍主換回的,這應是隆裕優待李蓮英的原因之一。

二,李蓮英從不恃寵而驕,事下以寬贏眾人尊重。

李蓮英在宮中為人低調,並未以慈禧紅人自居。他在一般嬪妃面前從不亂擺大太監總管架子,對她們是能寬則寬,能幫就幫。甚至有時嬪妃們出現紕漏,李蓮英也多在慈禧面前為她們美言助其過關。

慈禧西逃前處置光緒摯愛珍妃,命太監將珍妃投入水井。聽聞珍妃最後掙扎時,喊得是“李安達,救命啊!”由此可見,珍妃不被慈禧所喜,平時李蓮英沒少幫她脫罪,不然珍妃於危急時刻不會第一時間想到讓李蓮英救命。

安達是蒙古語兄弟之意,不只光緒將李蓮英視為安達,就連珍妃都稱其安達,這應李蓮英日常行為換回的尊重。

有書君覺得,慈禧生前隆裕的宮廷生活也很悲涼,經常惹怒慈禧,以李蓮英個性也應沒少迴護隆裕。每個人心中都有桿秤,這也許亦是隆裕優待李蓮英的少許因素。

三,李蓮英謹小慎微謹記宮訓,少涉政不落口實。

清朝開國吸取前朝教訓,禁止宦官涉政。安德海違背禁令涉政太深,引來殺身之禍。李蓮英引以為戒時刻躲著政事走。

北洋水師建成之日,慈禧派醇親王奕譞前去視察。奕譞是光緒生父,他為消除慈禧猜忌,就請求慈禧派李蓮英同往。可是李蓮英作為慈禧公開派發欽差,並未耀武揚威反而夾著尾巴躲在奕譞身後。

李蓮英出宮時摘下二品頂戴花翎,只戴著四品太監帽子。他手中拿著奕譞大煙袋,時刻準備著侍候奕譞吸菸。甚至李蓮英晚間還要親自侍候奕譞洗腳,然後住在奕譞外間隨時聽從召喚。

李蓮英一路上對北洋水師事宜不發一言,他根本不像欽差更像奕譞僕人。因而李蓮英回宮述職時,曾有官員告他違祖製出宮涉政,奕譞立馬出頭為其辯解。不過李蓮英行為確實找不出紕漏,諫官所陳罪狀確無涉政實據。慈禧由此更加信任李蓮英,反將諫官貶職了事。

李蓮英謹小慎微,很少涉足政事捲入黨派之爭。隆裕既使想治李蓮英之罪,也應該很難找到治罪口實吧。

四,李蓮英審時度勢拎得清,激流勇退保命護財。

慈禧病重之時,李蓮英就知道自己大勢已去處境艱險。首先他怕慈禧政敵報復。其次他雖不涉政卻也貪財,多年來敲詐勒索官員斂財無數。

他想保住財產,同時又怕隆裕心腹太監小德張等人因財害他。李蓮英思謀良久,選擇放棄眼前繁華激流勇退保命護財。

慈禧臨終前一段時間,李蓮英就以不忍看見慈禧病重憔悴的樣子為藉口,對慈禧避而不見。有書君覺得,與其說李蓮英傷心過度,不如說他在提前抽身,給隆裕等人留下逐漸疏遠慈禧的印象。

李蓮英不急不躁一步步按著自己計劃走。慈禧死後,他不但在慈禧靈前嚎啕哭述中,向隆裕釋放了祈求保命的信息。他甚至將慈禧多年來賞賜的珠寶,整理了七大包全部奉在隆裕面前。他卑微言明這皆是慈禧賞賜之物,本是皇家寶貝只有隆裕值得擁有。他只是暫時保管,現在要物歸原主。我們試想哪個主子看到如此低調順從的奴才,能起殺心呢?

李蓮英拎得清能果斷放棄虛榮,甚至舍財亦要設法激流勇退是其人生大智慧。他不但保住小命還護住了隱匿的巨大財富。

李蓮英隱退三年後病逝於北京,享年64歲。其墓誌銘“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亦揭示他能全身而退的秘密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李蓮英能夠在慈禧死後還能夠全身而退以及保住自己的性命這和他個人的個性有很大關係。李蓮英本是一個皮匠,靠著自己的辛辛苦苦還能勉強維持自己的生計,但是他有那個時代男人共同的一個惡習,那就是嗜賭成性,常常把自己所賺的積蓄在賭場輸得一乾二淨,當時在李蓮英的老家河間府許多人為了生計選擇到宮裡當太監,李蓮英為了生計也決定到宮裡當太監,但是他身上沒錢不能請人為他淨身,他就自己把自己閹割了,為此差一點丟了性命。

李蓮英是繼安得海之後讓慈禧最為寵信的宦官,從兩個事例中就可以看出慈禧對李蓮英的寵信可謂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第一:北洋海軍成軍之後慈禧派遣醇親王奕譞前往威海衛檢閱北洋海軍,而李蓮英確被任命為醇親王的隨從一同前往威海衛參加北洋海軍閱兵,這件事被一個御史知道後上書參了李蓮英一本,說太監上艦對水師不利,慈禧知道之後對這個御史一頓訓斥並把他降級處置。第二:有一次恭親王奕進宮被李蓮英碰見,當時恭親王手上的祖母綠扳指讓李蓮英眼前一亮,對這枚扳指讚不絕口,恭親王知道他的心思但就是沒有滿足他,後來慈禧召恭親王進宮議事順口說恭親王的扳指很是不錯,就讓恭親王送給自己,慈禧要他不能不給,但是後來恭親王看到這枚扳指戴在了李蓮英手上。

李蓮英在宮中雖然比較跋扈但是他也是比較聰明的,他明白自己雖然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但歸根結底自己是一個身份低賤的太監,雖然有慈禧的格外垂青但他並不隨便得罪人,相反,只要是朝中大臣有什麼事情需要自己在慈禧面前美言斡旋李蓮英都會在不得罪慈禧的前提下儘量幫忙,這樣他不但方便了別人同時也方便了自己,在朝中當時的光緒皇帝,李鴻章,張之洞甚至是後宮中的嬪妃比如隆裕皇后都受到過李蓮英的幫助,只要他們出了差錯惹怒慈禧,他都會盡量的為他們開脫,這也是為什麼慈禧去世之後李蓮英能夠平安出宮安享晚年的最重要原因。

李蓮英出宮之後在北京的皇城根買了一所宅院,並過繼了兩個侄子作為嗣子,在當時東華門著名的東興飯館他還持有三分之二的股份,晚年生活也算得上是衣食無憂,安享富貴。民國十五年李蓮英因患急性肺炎醫治無效去世,享年63歲,死後被安葬在德勝門外他生前購買的塋地裡,生老病死也算是有一個善終。


微風書房


雖然慈禧死後李蓮英又多活了三年,可是據坊間傳聞李蓮英並不是病死的,而是暴屍在荒野之中,當他的親戚發現他的時候,也僅僅找到了李蓮英的一顆頭顱,身子早已不見了蹤影。



許多年以後,當人們挖開李蓮英墓葬的時候,棺槨裡面也只保存著李蓮英的頭顱和一條大辮子,外加一些殉葬品。由此得出結論,李蓮英身首異處絕非正常死亡,很可能是死於非命,也就是說他是被人謀殺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李蓮英這個晚清第一權監,在慈禧這棵大樹倒下之後,李蓮英的輝煌日子也從就此終結。儘管他苟且偷生多活了幾年,可是最終還是沒有保住自己的小命。


有權利的地方自然就有紛爭,在皇宮裡面,作為服侍皇帝,后妃們的太監們這個特殊群體,難免為了利益產生爭鬥。因此,身為總管後宮的清宮大總管李蓮英的位置自然要被人嫉妒,太監也是人,也喜歡錢財名利,所以這些太監們也都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混成李蓮英那樣,能夠在宮內呼風喚雨,為所欲為。其實話說回來,李蓮英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慈禧太后在背後撐腰,不然的話,李蓮英也不會那麼早囂張,因此,我們說慈禧一死,李蓮英的天立馬就塌了。為慈禧太后老佛爺守孝百日後,李蓮英就結束了他的太監生涯,偷偷的請辭隆裕太后離開了紫禁城,找了一處僻靜小院,閉門不出,過上了隱居的生活。

可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你,李蓮英是覺得自己無官一身輕,從此誰也不得罪就可以苟且偷生過完下輩子啦!然而,他在宮中積怨眾多,正如他本人所說的“財大禍也大”,李蓮英做太監大總管期間,斂財無度,家財過億,而且這些錢財都是來路不正,有慈禧太后作後臺,李蓮英更是為所欲為,囂張跋扈,因此也結下了很多仇家。所以說李蓮英在慈禧太后死後不到三年就被人暗殺了。


有人說李蓮英的死於太監小德張有關係,小德張,原名張春喜,河北間府靜海人。從小家境貧寒,後來小德張為了能出人頭地,發大財,就依然決然的自己淨了身,兩年後託人打點進宮當了一名太監。進宮之後的張春喜由於自己的姓名中帶個“喜”字,與隆裕皇后的小名“喜”字相吻合,為了避諱,於是張春喜便改名張蘭德。


張蘭德由於會在宮中戲班子中學得了唱戲的本領,再加上其長相清秀,而且聰明伶俐,在慈禧太后五十大壽的演出中,張蘭德表現的大出風頭,因此博得了慈禧太后的賞識,因為慈禧愛看戲,所以這個張蘭德就被掉到慈禧太后的身邊,在儲秀宮做了慈禧的貼身太監。後來由於張蘭德精明能幹,善於察言觀色,慈禧太后無論幹什麼,張蘭德都是事先準備好用具,幾乎是隨用隨到,太后伸手即來。因此,慈禧對這個小太監張蘭德特別喜歡。

慈禧有一個習慣,她喜歡叫自己的寵信的太監小名,你比如說他管李蓮英叫“小李子”,管安德海叫“小安子”等等,覺得特殊順口。於是呢,張蘭德也就自然的被慈禧太后喚作了“小德張”啦。慈禧太后的金口玉言一出,“小德張”這個名字在紫禁城內被慢慢傳開,“小德張”張蘭德也從此開始飛黃騰達了。

可是小德張在怎麼得寵,上面還有個大總管李蓮英擋著,不把李蓮英搬倒,自己是永遠不會有出頭之日,所以從那會開始小德張就對李蓮英耿耿於懷,想除掉李蓮英談何容易,起碼老佛爺慈禧太后這一關就過不去,所以小德張一直是忍著,直到慈禧太后去世,小德張的機會終於來了,慈禧一死,李蓮英告老還鄉,隆裕太后開始垂簾聽政,李蓮英的位置自然就由小德張順利接管了。從此小德張開始巴結隆裕太后,不久就成了隆裕太后身邊的大紅人。

小德張雖然做到了太監大總管的位置,可是這個人野心特別大,他想要控制隆裕太后,而且明目張膽的在宮中拉幫結夥,廣招門徒,擴大自己的實力。據說後來為了斬草除根他居然對已經離開皇宮的李蓮英下了狠手。

因為倆人之前就有恩怨,所以這小子得勢了怎麼可能放過昔日騎在自己脖子上拉屎的李蓮英呢?

後來小德張就聯繫江朝宗,再後來李蓮英就突然的消失了,人間蒸發一樣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突然有一天,悲劇上演了,李蓮英的親人在後海河沿發現了李蓮英的人頭,身子缺不知去向。所以事後人們斷定李蓮英身首異處,很明顯就是被人暗算的,也就是說他是被仇家所殺。

說到底,慈禧太后死後,李蓮英還是沒有保住自己的性命,江湖恩怨是這樣,宮中恩怨也亦如此,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情仇,遠離仇恨,多做善事,且行且珍惜,才是王道。


任馳贏天下


李蓮英在慈禧身邊伺候近五十三年,深得慈禧寵幸,慈禧甚至為李蓮英破了“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祖制,將李蓮英破格提拔為正二品總管太監。李蓮英一生都在為慈禧辦事,慈禧死後,李蓮英的唯一靠山也倒了,理應被視為慈禧爪牙的李蓮英不僅沒有被人迫害,在為慈禧守孝白天后平安離開了皇宮,三年後才去世。

李蓮英能夠保住小命和他的為人有直接關係。

在這裡需要提到李蓮英得寵前的另一個太監安德海,他是慈禧的前任心腹。安德海因為在辛酉政變和甲申易樞為慈禧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慈禧身旁的大紅人。但是安德海恃寵而驕,不將同治帝、恭親王奕訢等人放在眼裡,囂張跋扈的安德海得罪了很多王宮大臣,最後不得善終。

正是因為有了安德海這個前車之鑑,李蓮英在成為慈禧的新心腹後始終小心謹慎,他盡心服侍慈禧,也不得罪任何人。在任何時候,李蓮英始終將自己放在奴才的位置,不敢逾矩。因為他知道,朝堂上有很多人盯著自己,稍有不慎,自己便是第二個安德海。

在慈禧西逃的時候,李蓮英在伺候慈禧入睡後,居然發現光緒帝的房間沒有被褥,光緒帝因此無法入眠。李蓮英連忙向光緒帝請罪,並且將自己房間的被子給光緒帝用。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李蓮英在光緒帝不受慈禧待見之時依然能夠將光緒帝當成主子,讓光緒帝頗為動容,以至於光緒帝在駕崩前還叮囑隆裕皇后,善待李蓮英。

慈禧曾經派光緒皇帝生父醇親王前去檢閱北洋水師,醇親王擔心慈禧猜忌自己便要求李蓮英與自己同去,李蓮英因此以欽差大臣的身份陪同醇親王前去,清朝祖訓太監不得干政,李蓮英在這次行程中顯得更加謹慎小心,唯恐被扣上干政的帽子。李蓮英每天穿著樸實,跟在醇親王的後面,將醇親王伺候得舒舒服服,謝絕一切官員見面。就連醇親王在回京後,也對李蓮英讚不絕口。

李蓮英墓誌銘:“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對主子恭敬,對下屬寬容,謹慎小心辦事,這就是李蓮英在後宮的生存之道。他不參與朝政,沒有政治野心,對任何人都沒有威脅,專心做好奴才應該做的事情,這就是李蓮英能在慈禧死後,依然能夠保住小命的原因。


大腳姑娘碎碎念


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亦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后為“老佛爺”的人。宣統元年61歲時,為慈禧守孝百日後隱退。宣統三年卒,享年63歲。



李蓮英得勢之時雖不及歷朝歷代的權閹,但在清代也是數一數二的著名太監了。李蓮英出身悽苦,還走上了進宮為奴這條更加苦難的道路,就其行業成就而言他是絕對的成功者,幾乎得了善終,這其中有著他的大智大慧。

把握機會,善於討好。

李蓮英進宮之後先是在奏事處當差,後來被調到景仁宮。當時清宮中有個叫沈蘭玉的太監,他可謂是李蓮英人生道路上的“啟蒙者”。為什麼這說呢?因為李蓮英正是由於沈蘭玉的指教,才有機會在慈禧太后面前一展風采,最終受到慈禧的寵愛。 相傳當時外邊流行著一種比較難梳的髮髻,宮裡的太監宮女們怎麼鼓搗都不像樣,偏偏又趕上慈禧太后非常喜歡。沈蘭玉將這個消息告知了李蓮英,並且還讓李蓮英把這個髮髻學得精通,這樣就能讓李蓮英到慈禧面前展示功夫了。李蓮英聽了沈蘭玉的一席話後果然回去開始練怎樣梳髮髻去了,等完全掌握這門技術後,李蓮英便被推薦到慈禧太后的身邊,將自己嫻熟的手法毫無保留地展示給了太后。太后大為歡心。 這就是李蓮英在清宮中得勢的第一步,之後他憑著自己的本事越來越受慈禧太后的鐘愛,簡直就成了太后肚子裡的蛔蟲。《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就有寫到太后是如何地跟李蓮英走得近,如何地聊得來。“蓮英啊!咱們遛彎去呀!”這可是慈禧太后的原話。



八面玲瓏,誰都不招惹。

李蓮英不光是慈禧太后的親信,他在光緒皇帝面前也能得到幾分寵。相傳慈禧領著光緒帝逃出清宮後,到保定入住。等到夜裡太監們全都睡下後,李蓮英到光緒帝屋裡探望,結果卻見皇帝竟然沒有睡下。請了安之後問主子為何不睡,光緒帝直截了當地指著連被褥都沒有的床鋪給李蓮英看。李蓮英看到這情景後連忙下跪,抱著光緒帝的腿直哭喊:“奴才們罪該萬死!”後來李蓮英就將自己的一床被子拿來給光緒帝蓋。光緒帝從小受到李蓮英的看護,又在落難之日得到了李蓮英的關愛,他對李蓮英想必也是有著感情的。光緒帝曾經就說過這樣的話:“若無李安達,我活不到今天。”李安達在滿文中的意思就是師傅。





為人低調,安分守己。

太后身邊原本是由大太監安德海伺候的,但是由於安德海招搖過市,結果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從此以後便由李蓮英來服侍太后,相比於安德海,李蓮英可是低調多了。 光緒帝十二年,也就是1886年,李鴻章奏請朝廷派人察看他已經訓練成型的北洋水師。慈禧隨即派了欽差大臣醇親王前去,但是醉親王因自己是光緒帝的生父,害怕太后對自己起疑心,於是就向太后請奏,要求李蓮英一同隨行。這樣,醇親王為主,李蓮英為副,共同執行欽差大臣的任務去了。 李蓮英臨上路之前,特意將慈禧太后賜予自己的二品頂戴換成了太監的四品,因為朝廷中太監最高的品級也就是四品了。由此可見李蓮英為人處世的謹慎。不僅如此,到了北洋水師的腹地時,李蓮英表現得更加出色,他不但不以欽差大臣自居,而且還主動充當著醇親王身邊的服侍者,將醇親王伺候的舒舒服服。等到回宮後,醇親王便在太后面前大加讚賞李蓮英的風範,慈禧太后也說:“總算我沒白疼他。”



撈財不撈權,張弛有度,從善如流。

李蓮英憑著自己的“成功學”奮鬥到了太監的頂峰,其中最重要的是忠誠,當然了在明清時期,皇權專制已達到了頂峰,權臣和權閹雖然也會存在,但其權勢及危害卻大大不能與漢唐時期的前輩們相比(手握軍權,左右皇帝廢立),他們的權勢都是來自皇上,皇上的疏懶或有意為之便會催生出一個擁有巨大權力的假象,可實際確是皇上一張“二尺寬的條子”就能收回一切。李蓮英懂得這個道理,他盡心竭力的伺候慈禧太后,貪財受賄遞小話,但卻至始至終不敢弄權。據說李蓮英退休時已有了千萬兩之多的家財,而且在出宮前將滿滿一屋子的銀子孝敬了隆裕太后,盡是大臣們入宮覲見的行賄之資,一說有八十萬兩,另一說有二百萬兩,總之,李蓮英貪財卻不是守財奴,這筆鉅款也許救了他的命。



1911年,清王朝在革命的浪潮中覆滅,同年,李蓮英病逝,葬於北京海淀區玉淵潭鄉恩濟莊。1966年發掘該墓,出土大量珍寶,但未發現其屍身,僅餘頭顱和辮子,且墳墓未有盜掘和破壞跡象,故李蓮英在入土前已是身首異處,因墳墓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已無考古線索可尋,清宮檔案也沒有其出宮後的記載,更無後人可覓,故其死因已然沉迷。一說外出遭了土匪死於非命,另一說就是被人報復暗害,死於德公公(小德張)之手(他接了李蓮英的班且之前多受李蓮英打罵)。




隨遇而安321


李蓮英九歲進宮做太監,在清宮裡面生活了五十多年,到了61歲的時候,處理完了慈禧下葬的諸多事情後,離開了清宮。李蓮英一生伴隨慈禧,跟著參與眾多的政治事件。然而因為慈禧的原因,在加上自己本身原因眾多,被後世之人認為是慈溪爪牙。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嫉恨的人,為何可以在靠山死後而全身而退?

慈禧死後李蓮英能夠全身而退保住小命,和他為人處事的謹小慎微很有關係,而他這種性格的形成和自己的前任安德海的死很有關係。

安德海慈禧的心腹但做人太囂張最後死於非命。安德海仗著自己幫助慈禧獲寵於咸豐帝以及辛酉政變中的功勞,囂張跋扈得罪了不知道多少王公貴胄、地方督撫,甚至於連同治皇帝他都不放在眼裡,最後被眾人借山東巡撫丁寶楨除掉。

可以說安德海的死讓李蓮英明白不論自己多麼受慈禧寵信,但奴才始終是奴才,一旦得罪了太多的權勢人物慈禧也不會保他,也保不住他。所以在受慈禧寵信李蓮英也小心做人,不得罪各方人物。

比如北洋海軍成軍閱兵要有權貴前往檢閱,派去的是光緒皇帝生父醇親王。慈禧讓李蓮英隨行監視醇親王,但李蓮英每天都把醇親王伺候的很好,一直把自己放在奴才的地位上,沒因為為慈禧辦差就跋扈。

比如面對慈禧和光緒的紛爭,李蓮英兩面討好,雖然是慈禧的親信但也不得罪光緒。甚至於光緒曾經誇李蓮英“忠心事主”,曾說:“若無李蓮英,我活不到今天。”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去世。李蓮英辦理完慈禧的喪事,於宣統元年二月初二,離開生活了52年的皇宮。


丫丫說史


李蓮英一輩子做到一句話:

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對上位者要尊敬,對手下要寬容,初心不變,始終如一。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太監麼?類似王振、魏忠賢之流,貪汙腐敗、玩權弄政、結黨營私,總之藉著皇帝親信的名頭無惡不作,太監不就這副德行?

而李蓮英不同於傳統太監,他一輩子慎始敬終,本本分分,懂得審時度勢急流勇退,愣把把太監這個職業玩成哲學,這也是他能善終的關鍵原因。


關於李蓮英最多的傳說就是梳了一手好頭,憑藉高超的技巧梳頭而不落頭髮,讓慈禧深受喜愛,一直提拔至總管太監。當然有特長是一方面,如果單純的梳頭讓他地位水漲船高,甚至寵不愛減,安享晚年那是無稽之談。

凡事能升到總管太監一職,必定有過人的本事,最基本的聰明伶俐,會辦事,會拍馬屁等,這是一個太監最基本的素養,李蓮英在這方面玩轉的自然遊刃有餘,什麼“飛鳥魚回”、“老佛爺”等都是李蓮英折騰出的名堂,他的馬屁不僅能拍到點子上,還懂得學習和創新,更是能準確的揣摩到上位者心思。

在李蓮英之前,慈禧最寵愛的太監是安德海,安德海憑藉辛酉政變(顧命大臣和後宮矛盾)為兩宮太后贏得政權立下汗馬功勞,實質上是給慈禧奪權,從此安德海深受慈禧重用和寵愛。然後安德海就走起魏忠賢這類傳統太監的老路子,能幹的不能幹的都幹了。


重要的是他涉及到清朝黨爭,最後被丁寶楨、恭親王奕忻、慈安太后合夥算計直接砍頭。安德海的崛起和身死成了反面教材一般影響著李蓮英,他一直默默地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等到李蓮英得寵,他一直提醒自己擺正位置,不要仗著權勢忘乎所以。

李蓮英在這方面做的毫無詬病,即使得寵從來沒有仗勢欺人,反而下面的犯了錯誤經常主動出面求情。光緒十二年四北洋海軍已訓練成軍,李蓮英陪同醇親王一起檢閱新軍,此時的李蓮英已經大紅大紫,權勢滔天。而他一路上不主動發表意見,不隨意接見大臣,更是對醇親王畢恭畢敬,只要看到醇親王的菸袋一掏,隨時裝煙點火。


清末慈禧和光緒關係不好,李蓮英夾在中間是兩面逢源,雙方討好。在戊戌變法中他始終沒有主動表明政治立場,更沒有參與其中。在八國聯軍入侵,他隨慈禧、光緒逃亡,除了把慈禧照顧好,對光緒也是無微不至,睡覺時甚至把自己的被褥全部給了光緒,光緒晚年也感嘆,沒有李蓮英就活到今天!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於北京西苑的儀鸞殿。李蓮英一手料理了慈禧後事,對慈禧也算盡忠一生。慈禧一死李蓮英失去靠山,但是他沒有參與政治鬥爭,也沒有得罪現任掌權者(小德張和隆裕太后)最後選擇把財產上交,隆裕太后深知李蓮英不具威脅。最終讓其光榮退休。


我不是易中天


1966年,北京市六一學校的趙廣智以及其它幾名教師由於政治錯誤,就被拉去勞改,說是勞改,實際上卻有一個異常讓人感到驚恐的任務,那就是挖掘傳說中清末大太監李蓮英的墳墓。幾名教師挖開李蓮英的墳墓,在那間漆黑的墓室裡,他們推開了散發著腐朽的惡臭味的棺蓋,眼前一幕卻令他們大吃一驚,裡面竟然只有一個頭顱,卻不見了身子。


生前被殺?還是死後被殺?

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去世,而李蓮英在宣統元年離開了皇宮,他離開皇宮以後去了哪裡呢?據記載李蓮英當時一共有三處房產,分別位於軍機處,碓房居和彩和坊,李蓮英離開皇宮就住進了彩和坊(另有一說是黃華門,李蓮英房產挺多的),並在那裡一直住到宣統三年去世。

不過,李蓮英究竟是什麼死的呢?據史料記載李蓮英是死於急性痢疾,但既然是病死的,那麼為什麼棺材裡的李蓮英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呢?可見,不管李蓮英是在生前被殺,還是死後被人掘墳,他都必然是因為被仇家給盯上。

不過從李蓮英保存完好的墳墓來看,李蓮英死後被殺的可能性很小,他極有可能是生前被殺,儘管李蓮英悄悄離開皇宮後生活的很低調,幾乎足不出戶的躲在自己的住宅裡,但他到底還是住在北京城裡,而這裡又住著許多權貴人物,而李蓮英在生前就招來很多大臣權貴的不滿。

所以,儘管李蓮英足不出門的把自己藏起來,但保不準這些大臣也在尋找他,但究竟是誰殺死他已經是一個歷史謎團,李蓮英生前儘管小心翼翼,但作為慈禧的近臣,人們難免把對慈禧的怨恨發洩到他的身上。


憑藉著小心、靈活的處事風格,李蓮英避免了像安德海一樣的下場

李蓮英和安德海是同時進宮的,但是安德海卻比李蓮英先受到慈禧的寵愛,正猶如陳奕迅唱“被偏愛得都有恃無恐”,安德海得到慈禧的寵愛後就持寵而嬌,最後卻讓自己因為“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被砍了頭。

這件事給李蓮英提了一個醒,讓他擺正了自己的身份,不管如何,他始終都是一個奴才,這就是他的命。開悟的李蓮英處事就變得更加謹慎和小心了,而且也懂得了如何去揣摩人心和討好,正是由於這種既極力討好,又堅守紅線的做法,讓李蓮英很快就贏得了慈禧的歡心。

所以,他的墓誌銘上這樣評價自己“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所以當李蓮英31歲的時候,他就爬上了敬事房大總管的位置,不過儘管已經走上領導崗位,又深受慈禧的喜愛。但李蓮英始終牢記著安德海的下場,所以他始終踐行著小心行事的原則。

光緒十二年,負責訓練北洋海軍的李鴻章上疏說海軍已經訓練完畢,請求派人檢閱,慈禧便派了醇親王去檢閱海軍,這個醇親王是光緒皇帝的父親,身份比較高貴,像這種出行一般都需要派御醫和太監一起跟隨伺候。醇親王為了謹慎起見,就主動要求李蓮英一起通往,而李蓮英也不敢擺架子。

他穿的很簡樸,站在一旁替醇親王拿著菸袋,隨時遞煙和裝煙,回到住處後誰也不見,應該說,正是憑藉著這種謹慎小心的為人處世,所以才讓李蓮英在生前避免了無妄之災,但李蓮英畢竟因為受到慈禧的寵愛,又是一個宦官,大臣們難免對他有一種天然的仇視,或許這就是他身首異處的原因。


既是慈禧的奴才,又像是她的朋友

李蓮英在慈禧面前的身份實際上是很複雜和微妙的,從表面上來看,李蓮英是慈禧的奴才,但是由於慈禧是一個寡婦,又是一個掌握著帝國大權的人,她難免不得不剋制自己寂寞的內心,畢竟對慈禧來說也有情感需求。

而李蓮英的忠誠和機敏無疑讓慈禧找到了一個情感宣洩口,據《晚清宮廷生活見聞》說,慈禧和李蓮英每天早中晚三頓飯都要互相派遣太監相互問候,慈禧有時甚至還會屈尊前來親自尋找李蓮英,兩人就在頤和園裡散佈遛彎,乃至於慈禧有時甚至會把李蓮英召進自己的寢宮裡,同他交談到很晚。

所以,我們幾乎說慈禧和李蓮英之間的那種主僕感情實際上是非常微妙的,慈禧是一個寡婦,而李蓮英是一個太監,這就註定他們不會產生正常的男女之情,但慈禧自身有這個情感需求,作為一個女人,她難以像皇帝一樣納個後宮三千男寵,即便她是帝國最高權力掌控者,但她無疑也得注重自己的名聲。

而李蓮英的存在既像是她的朋友(儘管我們很難說朋友這個詞可以適用於宮廷之中),但我們或許可以想象在慈禧和李蓮英之間存在著一種“柏拉圖之戀”式的情感互動,但這種情感肯定是很隱晦和微妙,也是極其脆弱的,甚至可以說不過是為了各取所需,但畢竟李蓮英還是為慈禧提供了這樣一種契機,這也就不難怪李蓮英在慈禧生前沒有遭遇無妄之災的緣故吧。


圍爐談史


於史而論,有清一代,太監從未掌過兵權,也未形成過左右政局的權勢。

太監的最高長官是四品“宮殿監督領侍”,其衙門“宮殿監辦事處”(又稱敬事房),是內務府的下屬機構,太監如有不法之行,內務府有權先拿後奏。清宮交泰殿前鑄有鐵牌,銘文是:“有犯法於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凌遲處死。”

清代太監的權勢和漢、唐、明不可同日而語。而李蓮英在清末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決不是戲劇舞臺上的劉瑾。慈禧死後,李蓮英能全身而退,也與他的為人有直接關係。

他雖然有上百萬兩白銀,但不敢起大第;身為二品大員,但在1886年奉旨陪同醇親王巡閱北洋水師時不敢戴二品紅頂子,只戴了個七品小官的金頂子。因為李蓮英知道,太監授二品頂戴是“違制”,若在此時耀示“殊榮”,乃是招禍。所以李蓮英的態度十分拘謹,布鞋、布衣,每日手執親王的長杆菸袋、大支菸荷包,侍立裝煙,不知根底者,皆以為他是親王的侍從人員。而且迴避一切進謁者,使企圖獻物邀寵的人大失所望。

李蓮英所以如此小心謹慎,因為他知道醇親王是光緒皇帝的生父,慈禧太后的妹丈,權勢決不在殺安德海的恭親王之下。他奉旨陪同親王巡閱海軍,朝野輿論紛紛,恐開太監監軍之先河,御史們此時正拭目以觀,李蓮英縱有愛財之心,也只能取韜晦之計,決不敢“招事”。

李蓮英常對手下的人說:“一個內務府,每年穩穩當當的十萬兩銀子,足夠我花的,用不著交外官,交外官是有危險的。”

庚子之後,袁世凱、楊士驤等人給“老佛爺”進貢時,總派差官先給李蓮英送一份,李蓮英是近視眼,聞送禮的差官將到,早就迎出門去,不待差官請安,李先曲下腿去等候。所獲之禮如值“一千”,次日必還禮“八百”,用心可謂良苦,因為拒收得罪人,收下又怕惹出不好應付的事來,故用“八百”對“一千”之策,來個兩情相抵。

總而言之,在清末的政治舞臺上,李蓮英夠的上個“角”,小說、戲劇中把他臉譜化了。

在宮廷之爭中,他在慈禧和光緒之間左右逢迎,兩面討好,在夾縫中求“榮”。他沒有控制軍權左右政局的能力,不但客觀上無此可能,而且主觀上也無此野心。究其所欲,只不過是當個不“露白”的富家翁以終老天年。李蓮英常對下屬表示:“主人是個老虎,我受恩深重,不可失慎,天恩越大,性命越險,吾人不可不慎。”


陵西散人


從小入宮當太監,一生都在帝后之間周旋的李蓮英,在他最大的靠山慈禧死後,他還能夠平安地活三年,李蓮英又是憑藉什麼能夠在慈禧與皇帝、大臣之間活下去,最後還功成身退呢?

李蓮英小時候接收過一定教育,有一定的文化

李蓮英家雖然貧窮,但是該讀的書還是沒少讀的。李蓮英的父親不能承受私塾的學費,就送他去的冬塾,就是相當於現在寒假期間的補課機構。李蓮英呢?讀書十分勤奮,可以說是班級裡每天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的人,而且又喜歡為班級做貢獻,所以是深得老師喜歡,因此他也比別人從老師那多學到一點。所以李蓮英跟宮中的其他太監不一樣,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見識也就不一樣。

李蓮英伺候人體貼細緻,在帝后之間不站黨派

身為太監,主要是工作就是把主子伺候好,李蓮英呢?伺候人很有一套,體貼入微,這從小時候他在冬塾唸書就能看出,什麼主動留下來打掃衛生啊,為老師提前泡好茶啊。可以說是從小培養好的習慣。

慈禧與光緒皇帝之間的關係,那就是政敵,而李蓮英是慈禧的貼身太監,那就是應該與光緒皇帝保持好距離,站好慈禧這一派。可是李蓮英聰明啊,他不僅能讓慈禧喜歡他,還能讓光緒皇帝待他如恩人。

在慈禧西逃的途中,一路上,慈禧的住宿那自然還是得按照行宮的規格來辦,而光緒就沒這麼好命了,住的屋子潮溼就算了,可是連被子都沒有啊空有褥子。李蓮英伺候完慈禧歇息後,又特意來伺候光緒,見到這種情況,連忙將自己的被子拿給光緒,還在屋外守候了光緒一宿。都說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啊,李蓮英在這種情況下還如此照顧光緒,光緒那是感激得很,稱他為李諳達,諳達就是蒙古語中拜把兄弟的意思,是恩人啊。

光緒皇帝有多尊敬他呢?這麼說吧,在光緒死前,他留下遺言,囑咐皇后也就是之後的裕隆太后要善待李諳達。這也為後來李蓮英能順利離開皇宮做好了鋪墊。

李蓮英行事低調,得罪的人少

要說李蓮英的身份,那還是很高的了。慈禧為他還特意破壞了大清的祖制,賜他二品花翎。可他深知自己不過就是慈禧的一個太監,是家奴,不敢自以為是,像安德海這種得勢後飛揚跋扈的大太監就是他的前車之鑑。

李蓮英到底有多低調呢?慈禧派醇親王前去巡視北洋水師,又不放心醇親王一人去,就派了李蓮英作為欽差一同前往,並且監視醇親王,可以說是給了李蓮英很大的權利了。李蓮英呢?一路上不僅沒有任何架子,還將醇親王當主子似的伺候起來,負責給他拿煙,替他洗腳守夜。這麼一做,讓醇親王很是受用,感覺自己得到了尊敬。回到宮中還在慈禧面前大肆稱讚了李蓮英一番。

慈禧死後李蓮英以退為進

慈禧死後,李蓮英相當於失去了在宮中最大的靠山,要說他為人在如何低調謹慎,可是身為大太監,總有得罪人的時候,再在宮中待下去,難免不會有什麼意外。說不準就被哪個仇家盯上,找個藉口就把他除掉了也說不準。

李蓮英為了自保,將慈禧生前賜給他的寶貝全部整理好,收拾到盒子裡,一共有七大盒。慈禧賞賜的寶貝,自然不會差了,價值連城也說不準啊。李蓮英將這七大盒寶貝全部獻給了裕隆太后,說自己伺候了慈禧太后一生,老太后死了,自己也不該繼續留在皇宮了,希望能被允許出宮為老太后守孝,而這些寶貝是生前老太后賞賜的,是皇家的寶貝,不應流傳到民間,就全部將它們獻給裕隆太后了。

不得不說,這一封辭職信應該算是職場辭職信中的經典案例,它既表達了自己對皇家的忠心,又暗地裡討好了新上任的後宮老總裕隆太后,加上光緒皇帝的遺言,裕隆太后又有什麼理由不放他走呢?

要說李蓮英在後宮中是如何做到功成身退的,這無疑得益於他優秀的職場素養。可以說他的上位史能夠拍一部大型職場連續劇。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李蓮英能夠在慈禧死後還能保住小命。至於他真正的死因是否是死於他殺而非病死,這個難說,畢竟以前當大太監肯定還是得罪了不少人,出宮以後人家要追殺他,他也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