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古董,以現代科技都無法仿造


這個手鐲 從橫截面豎著分成2部分,每個部分都是完整的環,和在一起,又是一個完整的環,有很多仿製者,全都失敗。

2、蛋殼黑陶


其薄如紙,古人的智慧真是逆天,讓現代人歎為觀止。

3、馬王堆女屍


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華佗傾畢生經歷所作之書為《青囊書》。此書將華佗的畢生心血、行醫經驗。但傳說由於徒弟保護不利,此書最終被焚燬。華佗想給曹操做換腦子手術,其技術,就是來自這本書。

5、魯班木鳥


春秋後期,魯班曾惹老母生氣,魯母因此不進茶飯,讓魯班很是著急。為了哄母親開心,魯班廢寢忘食,花費了兩天時間,用木材製造了一隻大鳥。《墨子》裡稱:“成而飛之,三日不下。”說的就是,木鳥上天后,飛了三天三夜都沒落地。現代的飛機都辦不到。

6、秘色瓷


漢族傳統制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精品。據宋人說,五代吳越國王錢鏐規定越窯專燒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藥配方、製作工藝保密。其說近是。“色”除了“顏色”一解外,尚可解為“配方”。雖有仿製,亦屬於湊數之作,根本無法與原作的色調相比。

7、木牛流馬


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錯”墓出土。案面已朽,僅存案座,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四龍獨首雙尾,上吻托住斗拱,雙尾向兩側盤環反勾住頭上雙角。這個很多專家仿製過,結果全部失敗。

9、乾隆鏤空轉心瓶


是陶瓷藝術的珍品。屬於清代創制的一種瓶式。在一個鏤孔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轉“轉心瓶”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別燒製組成。內瓶上部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裝飾繪畫,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空,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猶如走馬燈。製作極其高難,讓仿製者望而生畏。

10、越王勾踐劍


通高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劍上用鳥篆銘文刻了八個字,“越王鳩淺(勾踐),自作用劍” 採用記憶金屬製作,歷經千年,不朽不鏽,根本沒法仿製。

11、澄心堂紙


五代十國南唐徽州地區漢族勞動人民所產的一種名紙。因其卓越的品質被評為漢民族造紙史上最好的紙。它是南唐文房三寶之一。以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著稱。貴比黃金,至今紙張的成分都沒搞清,更別說仿製。

12、素紗襌(dān)衣


它的釉色配方早已經失傳,現在技術還原出來的瓷器,不管怎麼鼓搗,都有色差,古人的智慧帶著防偽。

14、宣德爐


為造出好香爐,銅還得精煉六遍。煉一遍,少一些,六遍下來,原料只會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財大氣粗,精品意識超強,他當即下旨精煉的次數不僅不減,還要翻番(煉十二次),並加入金銀等貴金屬。於是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經過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極品銅香爐終於製作成功。 一直被仿照,從未被超越。

15、宣德青花束蓮紋盤


由於青花釉的原料蘇麻離青明朝中期就採空了,故此,這種盤子就成了絕品。

16、象牙席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摺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現在已經沒有如此的巨木,根本沒法仿製。

18、佛舍利

在實驗研究上,對佛舍利的形成目前沒有定論。大多解釋只是根據現有科學原理來推測。此寶究竟是什麼成分,科學家們的今天根本搞不清,更別說仿製。

20、北京城牆

華夏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古董,以現代科技都無法仿造

沒了也就沒了,想要仿製,永遠不可能了。

中華民族是有智慧的民族,在漫長的歲月了,老祖宗們為了種族的繁衍,不斷得與自然界做鬥爭。一代又一代人的總結出來的鬥爭經驗,慢慢沉澱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