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假設,經濟模型,生產可能性邊界)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2020/3/7 筆記第一次課 )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假設,經濟模型,生產可能性邊界)

這個章節主要分三次課程視頻,我這邊也打算做2~3次筆記,分開來記錄不同的內容,儘量做到不重複不冗餘,但是事實是每次聽課我都要先泛聽一遍大概1.25倍速,然後再正常倍速聽一遍然後還要記筆記。關鍵概念還要重複理解,甚至去複述一遍。

雖然曼昆的經濟學比較簡單但是對於我這種新手來說,讀懂容易,吃透還是有難度的。


這個章節比較抽象,主要簡單描述了經濟學家學習研究的一個過程。一般經濟學家怎麼思考怎麼建立假設。每個研究領域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方式。經濟學的特殊點是他即使具像的研究也是抽象的研究。

先提出理論,再收集數據,然後分析數據,以努力證明或者否定他們的邏輯。當然這是科學的系統的方法有實驗有數據,但是經濟學家的特殊性就在於某些經濟實驗往往是不可能的。經濟學是社會學,社會的複雜性和有限的可控實驗,所以經濟學家會去研究歷史自然實驗。通過過去的經濟事件進行分析然後是我們能對當前的經濟做出評價。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假設,經濟模型,生產可能性邊界)

首先經濟學家會提出一個假設

假設的目的是為了讓複雜的世界簡單化,從而使解釋這個世界變得容易。

不同的假設是用來回答不同的問題。假設需要儘可能的少(這樣有利於遠離具象化,使其變得抽象 )


假設跟結論的關係

假設是理論結論(即邏輯推理)的起點。

理論結論用經驗數據來檢驗含義。

當經驗的數據與理論結論不一致的時候,理論結論不成立(證偽)。

經濟數據與理論一致時候,我們就說理論沒有被推翻但是不能說理論被證實了。

【我覺得經濟學作為科學,也是非常注重可證偽的。但是他又不能完全被證實,只能說是兩者有相關性或者因果性】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假設,經濟模型,生產可能性邊界)


經濟模型,簡化表述這個世界。通過省略細節來讓研究者看清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所有模型都是假設構成的。

本章主要介紹了一個是循環流向圖和生產可能性邊界圖

循環流向圖:一個說明貨幣如何通過市場在家庭與企業之間進行流通的模型

家庭出售 勞動,土地,資本通過生產要素市場讓企業購買投入生產。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商品市場上出售給家庭。

家庭和企業在這兩類市場上,相互交易互為買賣方。循環圖互相聯繫又互相區別


生產可能性邊界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假設,經濟模型,生產可能性邊界)

表示在可得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技術既定時,一個經濟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的各種組合

1 由於資源是稀缺的,因此不是每個想象的結果都是可行的。一個經濟可以用它有用的資源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和內的任何一個點進行生產,但是不能在邊界外生產。

2在稀缺的前提下,獲得了全部的東西,稱之為效率。

3生產可能性邊界體現了生產一種物品來衡量一種物品的計劃成本,而兌換比例呈現為斜率。

4當凹點向原心的狀況,則當時產生了邊際效應。

【我的理解是在產能穩定的時候,社會生產多少商品是固定的數量。如果集中大量資源去生產A商品,將會導致B 商品的產量下降。 (假定全部的經濟資源只能生產兩種物品)

生產可能性邊界是在固定的產能下無法突破的就是人口,生產力水平,科技,土地····· (這點證明了生產是有一定的稀缺性的,並且生產邊界是將稀缺性具象化)如果生產A商品的生產效率提升,那麼每增加的一個生產B 商品的生產力就會少生產A 產品就損失了A商品的生產效率。生產可能性曲線以內的任何一點,說明生產還有潛力 (資源還存在閒置的情況),生產可能性邊界簡化了複雜的經濟情況,以便強調稀缺性、效率、權衡取捨、機會成本、經濟增長。(經典的大炮與黃油理論)但是這個原理的缺陷是為戰爭或增加軍用產品生產促進經濟繁榮即"戰爭景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