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死亡诗社》是由彼得·威尔执导,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罗伯特·肖恩·莱纳德领衔主演的一部励志电影。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

该片于1989年6月2日在多伦多首映 。

大家好,这里是嘻哈说电影!

今天嘻哈君给大家带来一部励志电影《死亡诗社》。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如果光看电影的名字是不是很恐怖?其实不是的,《死亡诗社》是一部正能量满满的励志片。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从世界的另一个角度,才能看懂自己。

剧情介绍

威尔顿贵族学校1959年度开学典礼暨建校100周年华诞正隆重举行。校长诺伦博士骄傲地回顾着学校的辉煌,为学校一百年来始终坚持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四大信条并因此成为美国最好大学预备学校而骄傲。也就在这一天,威尔顿的荣誉毕业生、从伦敦回来执教的新教师约翰·基廷回校出任英文教师。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新学期开始了。沉闷的氛围、陈腐的说教,让威尔顿的大男孩们倍感压抑,同学们私下里咒骂威尔顿是地狱学校,篡改威尔顿四大信条以示嘲弄。此时,同学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新来的基廷老师和他们心中原始的渴望一样,与众不同离经叛道的上课方式,立刻在同学们中掀起波澜。基廷哼着的《扬基进行曲》、及时行乐的信条、撕去教科书上伊凡所·普利查矫作的诗歌分析,在威尔顿学生长期被窒息的心灵中引发了一场地震。不久,尼尔在学校图书馆里意外发现了一本刊登着基廷简历的威尔顿年鉴。原来基廷曾是橄榄球队的队长,参加过一个名叫“死亡诗社”的组织。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何谓“死亡诗社”,基廷给同学们讲述了诗社的秘密。在尼尔同学的倡导下,“死亡诗社”得以重建,查理、纳克斯、米克、卡麦隆等同学热烈响应,怯懦的托德也加入进来。从此,“死亡诗社”的成员们在当年基廷聚会的地方和着优美的诗句,扭动起节奏强烈的非洲原始舞蹈,释放着青春生命的激情。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威尔顿学校发生着悄然的变化,麻烦和不幸在这悄然的变化中也随之而来。尼尔参加《仲夏夜之梦》演出遭到父亲的极力阻拦;纳克斯暗恋上名花有主的克莉丝姑娘;“死亡诗社”发表主张招收女生的文章。一切的一切引起诺伦校长的注意。《仲夏夜之梦》演出结束的那天晚上,尼尔用父亲的手枪让自己的灵魂飘向了遥远的天国。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尼尔的死震惊了威尔顿。校方迫于舆论压力,开始调查尼尔自杀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基廷对于威尔顿开学所发生的事情负完全责任。又是一堂英语课。同学们在诺伦的引导下朗读着伊凡斯·普利查的“鬼话”文章时,基廷前来告别。同学们以站上课桌大声朗读诗歌的庄重形式,目送着脸上荡漾着微笑离开教室的基廷 。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人只有在梦中才能获得真正自由,但心灵不是。

在《死亡诗社》中,美国名牌大学的预备学校威尔顿学院的治学格言是“传统、荣誉、纪律、卓越”,这是该学校办学成功的一大法宝。然而通过离经叛道的约翰•基廷老师的教学理念,我们就会明白:所谓传统,只是禁锢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循规蹈矩一心只读圣贤书,将来按照父母的意愿实现人生目标,个人的选择是被禁止的;所谓荣誉,变成了违心告密者的开脱之词,让真正的心灵自由和荣誉蒙羞;所谓纪律,只是培养驯服者的枷锁;所谓卓越,只在家庭的期望中获得优秀成绩,然后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然而,罗宾扮演的心灵导师,却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格格不入,他用诗歌作为钥匙,开启了一扇大门,使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的心灵挣脱了桎梏,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提升。让他们明白,世界上最广阔的不是天空,不是大地,不是海洋,而是人的心灵。

“及时行乐,让你的生命超凡脱俗。”“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这不是蛊惑,而是启示和指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影片中,酷爱表演的尼尔无法摆脱严厉父亲的禁锢,终于用极端方式实现了自由之梦。而船长约翰•基廷老师,也影响了影片之外的千千万万的人。他温和、儒雅,却炽热如火;他幽默、博学,获得了学生们由衷的尊敬。当他因为尼尔之死被学校当替罪羊开除离开之际,学生们跳上课桌,高喊:“船长,我的船长。”看到这一幕,相信每个人都会心情激荡。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当一个死水般的体制内出现一个活跃的变数时,所有的腐臭都站在了光明的对面。

看完电影,嘻哈君回顾自己的整个学生时代,还真没有遇到过一位基丁般的老师。初中时期的老师常对我们说:等你们顺利进入高中,一切就好了。高中时期的老师常对我们说:等你们熬过高中,上了大学就好了。直到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一切也都没有就“好”了。当嘻哈君第一次看《死亡诗社》的电影,当时的感受也不过是,原来美国也有这样在应试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啊,原来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啊!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但嘻哈君从不认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丧失掉追寻诗意生活的能力。整个故事中,我最欣赏的是托德。从最初的怯懦紧张,到后来的勇敢坚强,似乎在忽然间就长大成熟了,成为了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超越原来的自己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他能战胜自己,有基丁老师的启发与感染,更有他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即便没有遇见基丁老师,也会有另外一个人,或者另外一件事来升华他的内心。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身边有很多活得自在的人,活得自在并非是不受束缚,而是活得真实,在大千世界里找准自己的那方天地,不抱怨,不苛求,依凭自己的能力活得自信洒脱。有大学上到一半休学一年去印度和东欧做志愿者,沿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感谢那一路的美好;有一路奔腾可以叱咤风云的金融才女,转头投奔艺术,从心做起;也有舍弃安稳生活、云游大江南北;也有绚烂过后,重归平淡,安然做起教书匠。人生原本就有着各种可能性,好与不好,动荡与安宁,在乎自己个人的感受。无论如何,都值得用这短暂的一辈子去好好体验。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生在这天地间,谁能不受束缚,谁能没有那“不得已”与“不如意”,谁能有那完完全全的自由?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总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总有不为人知的挣扎。同时,谁也无法预料在这段人生路途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风景,而刹那的相遇之后又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充满情节的书本,总是从一半开始。人就是在这般披荆斩棘,这般与世界的周旋,这般对未来的期待中成长的。或许能这样觉悟了,就不会有尼尔的悲剧了。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我们不会忘记生活中的那些美好,就像那些诗句一样熠熠闪光,“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每一年既是一个快要破灭的梦,也是一个将要来临的新生”。而诗意不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存在于生活中,等待着善感的心灵去捕捉。“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即便没有人为我在黄昏的窗边念上那么一首诗,我自己也可以在晨曦的窗边给自己念上一首诗。

个性与传统、创新与保守、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今天就是嘻哈君为大家带来的电影,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欢迎来评!


感谢观看,我是嘻哈君。

嘻哈说电影,电影不无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