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什麼是發物?為什麼食用過後會加重慢性疾病?

豪哥講電影L


所謂“發物”主要是指能使病情加重或誘發其發作的某些食物。

不過,發物並不一定是忌食的。很多人覺得發物就是單純的忌口,這是錯誤的。事實上,發物可以用來治病,很多疾病還要主動吃發物。

從中醫學角度說,發物就是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不同的食物在性能(偏性)上有差異,儘管都有其可食性和營養功能,但在患病服用中藥時期,如果不瞭解發物和不重視忌口,飲食不當,則可能引起病變,產生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從而加重病情和引起嚴重後果。

發物是中醫,西醫沒有這種理論,但不代表西醫不存在發物的概念。實際上,各種疾病,醫生至少會交代患者節制菸酒濃茶咖啡,在這裡,煙、酒、濃茶、咖啡就相當於西醫的發物。

由於中醫的發物理論是成系統的,比較細緻,而西醫沒沒有這個概念,所以很多人覺得西醫並不在乎發物不發物的問題。但事實上,西醫的在這方面的禁忌完全不比中醫少,只是多具體到某一疾病時才顯現出來。

例如痛風患者不能食用豆製品、海鮮類等高嘌呤食物,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某些過敏患者不能吃奶製品肉製品等等。現代臨床研究早已證實,忌食發物對於外科手術後減少創口感染和促進創口癒合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發物並不一定是忌食的。正確食用發物還有治病的作用。

發物能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於發物具有的催發或誘發作用,食療上還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暢,使用蘑菇、竹筍等發物,可起到助其透發、縮短病程的作用。又如多食海腥發物以催發牛痘等,都是利用了發物具有的透發作用。日常中最常見的就是薑湯了。對於風寒感冒患者來說,薑湯就是發物,可以用來發汗。

此外,中醫從來沒有說過發物理論適合套用在所有人身上,也沒有大多數人想象中那麼嚴厲不近人情。

發物誘發疾病,主要還是看個人健康情況和體質。如果體內沒有伏邪,身體健康,患者適量吃發物是沒有問題的。

那些把發物統統禁食的理論,不是醫生說的,而是騙子說的。


純鈞LHGR


  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發物禁忌在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從中醫角度,所謂“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體內存有“伏邪”,如果吃了“發物”,就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導致疾病反覆發作。

  比較廣泛的說法是,蘑菇、魚、蝦、鴨等是發物,還有些人認為,病人吃了魚蝦傷口不容易癒合,所以魚蝦是發物;吃羊肉狗肉容易上火,所以它們也是發物;吃荔枝等水果容易爛嘴角,也是發物……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講到:“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補體,害則成疾。”

  為什麼說發物會誘發或加重疾病?

  屬於發物的食品多含異體蛋白,食入後,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白細胞增高等,引發變態反應;進而可繼續影響機體內分泌、免疫系統的平衡,出現疾病的復發或加重。

  如海魚蝦蟹往往引起皮膚過敏者蕁麻疹、溼疹、神經性皮炎、膿皰瘡、牛皮癬等頑固性皮膚病的發作。

  據統計,蛋類、牛奶、花生、黃豆、小麥、堅果、魚類、和甲殼類等8大類160餘種食物多含有異體蛋白,90%的食物過敏皆由此八類所引起。

  屬於發物的食品含有某些激素或刺激性的物質,會促使人體內的某些機能亢進或神經內分泌代謝系統紊亂。食用酒類、蔥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可刺激神經系統,引起神經內分泌調節紊亂,加重外傷創口炎症等。

  因此,中醫“發物”一說,不僅僅有臨床的指導意義,同樣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李醫生科普風溼


“發物”一詞,最早出現在《普濟方》中,但其理論淵源可追溯到《黃帝內經》,裡面提到了對一些食物的“忌口”。中醫學自古就有“藥食同源”之說,認為食物本身具有性味,即“食性”。如果不懂食性,對某些患者來說,食性可能會加重已發疾病或削弱藥力。

有學者將“發物”按機能大致分為7類。

(一)

● 動火發物:如煙、酒、蔥、姜、椒、蒜、韭、芥、羊肉、狗肉、滷製食品、煎炒及油炸之物。

● 不宜人群:素體熱盛,陰虛火旺,諸熱所致病症患者不宜食用。

(二)

● 動風發物:如海魚、蝦、蟹、貝、豬頭肉、雞肉、鵝肉、牛乳、雞蛋、蘑菇、木耳、茄子等。

● 不宜人群:蕁麻疹、丹毒、溼疹、瘡癰疔癤、中風、頭暈目眩、驚風、痺證等患者不宜食用。

(三)

● 助溼發物 :如飴糖、大棗、麵食、肥肉及甘甜滋膩諸物。

● 不宜人群:溼熱病、黃疸、淋證、痢疾、帶下、瘧疾等患者忌食。

(四)

● 積冷發物:冬瓜、四季豆、冬寒菜、莧菜、萵筍、柿子等。

● 不宜人群:素體陽虛、陰寒內盛、洩瀉、冷痛、陽虛水腫等患者不宜食用。


(五)

● 動血發物:如山慈菇、胡椒、羊肉、狗肉、菠菜、燒酒等。

● 不宜人群:各種出血性疾病,崩中漏下、痔瘡、月經過多、吐血、咯血、鼻衄、皮下出血、尿血等病症患者忌食。

(六)

● 動氣發物:如黑大豆、芡實、蓮子、芋頭、薯類、豆類 及某些瓜果。

● 不宜人群:食積、諸痛、癥瘕包塊等實證患者不宜食用。

(七)

● 動病發物:如魚、蟹、貝、蛋、乳及蘑菇、椿芽、木耳、莧菜等。

● 不宜人群:患過敏性疾病者,應注意選擇避免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