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南陽,誰才是河南的二當家?

河南(簡稱“豫”),古稱中原、中州、豫州,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四大發明發源地。從夏朝至宋朝,河南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毫無疑問,鄭州肯定是河南的大當家,那麼問題來了,洛陽和南陽誰才是河南二當家?

洛陽南陽,誰才是河南的二當家?


洛陽

洛陽南陽,誰才是河南的二當家?


洛陽市,河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介於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之間,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屬溫帶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下轄1市8縣6區,1個正廳級規格的洛陽新區、4個開發區、17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人口713.67萬人(2018年)。 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為都。1948年,洛陽解放。1954年,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成立地級洛陽市。 洛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及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GDP)4640.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67707元。同比增長7.9%,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增速1.3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

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及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蜚聲中外。

洛陽南陽,誰才是河南的二當家?


截至2015年,洛陽擁有四項世界文化遺產,沿洛河兩岸存有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西周成周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六大都城遺址。有5A級景區5家、4A級景區16家。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該《規劃》將洛陽定位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陽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三大片區之一。2017年,洛陽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南陽

洛陽南陽,誰才是河南的二當家?


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1.36萬人(2018年)。截止2017年,全市現轄2行政區、10個縣。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夏朝初,禹把今南陽境內鄧州作為都城。商朝、周朝時,現南陽境內有申、鄧、謝等諸侯國。春秋時楚設宛邑,楚國屬地,全國冶鐵中心,屈原扣馬諫王地,秦楚丹陽之戰發生地,秦設南陽郡治宛城,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南水北調,源起南陽淅川。南陽淅川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之一。 南陽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月季之鄉、首批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等稱號。 2018年全年全市生產總值3566.77億元,比上年增長7.2%。2019年1月25日,南陽市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

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夏朝初,禹把今南陽境內鄧州作為都城。商朝、周朝時,現南陽境內有申、鄧、謝等諸侯國。春秋時楚設宛邑,楚國屬地,全國冶鐵中心,屈原扣馬諫王地,秦楚丹陽之戰發生地,秦設南陽郡治宛城,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名相百里奚等歷史名人。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南水北調,源起南陽淅川。南陽淅川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之一。

洛陽南陽,誰才是河南的二當家?


南陽為豫陝鄂區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城市規模位居河南第三。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月季之鄉、首批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2015年南陽入選中國新興城市投資吸引力排行榜20強。2017年6月南陽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