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發生疫情,出現大面積囤廁紙?難道不應該是囤食物嗎?

yezixixi


1973年10月16日(昭和48年),中東產油國決定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的背景下將原油價格提高70%,當時的田中角榮內閣官邸的工商業大臣中曾根康弘呼籲 “節約用紙”

因此,謠言從10月下旬開始流傳,並於同年11月1日下午1:30在大阪市千里新市鎮的千里大丸廣場(現孔雀商店千里中央商店/ Otocarite)在一個特殊的銷售廣告中寫道:“紙不見了!”將近300位家庭主婦排隊,兩小時內便售出了500張廁紙。

後來,一位顧客抱怨廣告中沒有物品,因此商店訂購了不出售的廁紙,但立即售罄,聽到謠言的報紙說:``價格很快 報紙頭條上寫著“ Double”,動盪加劇,引起軒然大波。

當時,由於第四次中東戰爭的背景,原油價格上漲引起了團體心理``紙可能真的沒了'',謠言四起,排長隊,被大眾媒體廣泛接受, 恐慌在全國迅速蔓延。 據說這是由日本人引起的恐慌,日本人由於快速的經濟增長而習慣了大眾消費,並突然面臨對商品短缺的恐懼。 有人認為,引起恐慌的原因是報紙上的一封信。

但是,當時日本的紙張生產是穩定的,即使現在日本的衛生紙生產還是可以自我生產的並不依賴進口,造成這次恐慌的是病毒的擴散和未來幾星期的不確定性。可以說闢謠的腳步真的是永遠追不上謠言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