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01

蔣雯麗的父親是工程師,在新疆工作,媽媽在安徽蚌埠鐵路系統工作。蔣雯麗的媽媽去新疆探親時懷上了她,因為經濟不富裕,多張嘴養活不起,所以他們本不打算要這個孩子。但在那個提倡多生孩子多光榮的年代,必須夫妻雙方的單位簽字,才能做人工流產。

媽媽決定留下她,生她的那天自己去了醫院,在醫院門口買了兩根油條一碗豆漿,剛吃完一根油條,覺得要生了,趕緊喝完豆漿,拿著一根油條跑進醫院。1969年6月20日,蔣雯麗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小時候的蔣雯麗

蔣雯麗有兩個姐姐,爺爺給大姐起名安第,二姐叫全第。 不過爺爺給第三個女孩起名文麗,文靜又美麗的意思。大姐二姐也改名叫文娟、文媛。

蔣雯麗的媽媽沒有生下兒子,自然不會得到公婆的喜歡,在生下文麗後,就帶著孩子回到自己的父親家。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蔣雯麗三姐妹

文麗的姥爺生於1886年,是中國最早的火車司機之一,給馮玉祥、白崇禧、李宗仁等大人物開過車,因為車開得穩當,李宗仁將軍還賞過姥爺30塊大洋。

姥爺有四個孩子,前三個都死於結核病,只有文麗的媽媽活了下來。

幼年的文麗有一頭捲髮,她常常想自己的頭髮為什麼是卷的呢?想了半天恍然大悟:肯定是爸爸媽媽在新疆吃了很多羊肉,羊毛不是卷的嗎?

文麗上了幼兒園,從早哭到晚,一直哭了一禮拜。姥爺把她接回了家,從此擔當起照顧外孫女的職責,文麗也成了姥爺的小尾巴。姥爺去理髮,她跟著;姥爺去會朋友,她跟著;姥爺去上廁所,她還是跟著。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我們天上見》

到了姥爺領工資的日子,姥爺把她舉到窗口前,領來38元2角的工資。文麗的媽媽和姥爺都在鐵路工作,每月兩人工資加起來將近100元,在70年代也很奢侈了。

媽媽的工資全交給姥爺管理,姥爺就是在最困難的時期,菸酒茶糖都不會少,還要喝雞湯吃紅燒肉,還要買花買魚,100元錢不夠花,離發工資前的一個禮拜還要向別人借錢。

姥爺特別愛養花,養了一院子的花,修剪精美的盆景整齊地擺放在臺階上。院子裡還有三個大魚缸,裡面養著顏色各異的金魚,文麗每個星期都給三個大魚缸來一次大換水。文麗用“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來形容她家的小院。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文麗與姥爺在家裡的小院

姥爺喜歡廣交朋友,每天的中飯、晚飯都會多放一副碗筷,以招待趕著飯點兒來的朋友。那個年代家家都不富裕,能吃飽飯就不錯了,有一位五大三粗的叔叔天天到她家蹭飯,一頓吃好幾碗飯,文麗心裡很反感他,覺得這個人沒臉沒皮。

姥爺笑著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誰都有困難的時候,添雙筷子,我們餓不死的。”

姥爺的朋友有畫家、教師、京劇演員、會計、工人、工程師等,他家幾乎天天高朋滿座,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談時政,談文學,談藝術,分享社會上的小道消息。

因為蔣雯麗的爸爸是工程師,所以他們家才有資格訂《參考消息》。那時候唯一一份能夠了解到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的報紙,就是《參考消息》。 文麗每天去取《參考消息》,拿回家裡讓大家傳閱。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電影《我們天上見》

每逢大年三十,姥爺的朋友全集中在他家過年,文麗長大後才知道只有他們家是這樣過年的。他們把姥爺當成自己的父親,而姥爺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兒子。

過年的時候,爺爺奶奶給他們每個孩子兩元錢,姥爺給他們每人五元錢。七元錢在那個年代,真是富翁了,可以買不少好吃的零食。

文麗穿的都是大姐二姐的舊衣服,所以非常渴望擁有一件新衣服。終於有一天,文麗擁有一件新棉襖,又捨不得穿,盼到大年初一的早晨才穿,不小心一下子倒在融化了的雪地上,新棉襖粘上了一大塊溼泥。

文麗大哭著回到了家,好像世界末日來臨了一樣。人生的意義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很小,在這個時刻,文麗因為棉襖被弄髒了,覺得人生毫無意義了。

姥爺戴著老花眼鏡,託著文麗的棉襖在爐火上烤,邊烤邊用小刷子一點一點地把泥刷掉。這件棉襖文麗穿了很多年,直到幾十年後,爐火邊那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現在她的眼前。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文麗

02

那時是上山下鄉的年代,姥爺擔憂起文麗的未來,他的朋友曹老師勸他放寬心:“唐大爺,您老不用擔心,我敢跟您打保票,到小文麗長大的時候,孩子們就不用再去上山下鄉了。”

文麗的鄰居有一個親戚是蚌埠市體操隊教練,姥爺請鄰居幫忙,把她送去那個教練的麾下。姥爺希望她成為一名體操運動員,這樣可以不必上山下鄉了。

教練讓文麗劈叉,從沒練過功的她當然劈不下去,教練的兩雙大腳壓在她瘦弱的兩條小細腿上,咔嚓把她的腿掰直了,文麗眼淚嘩嘩流,歇斯底里的叫聲響徹了天空。姥爺不忍心看下去,狠狠心走了。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我們天上見》

成為體操冠軍是文麗的第一個理想,但教練對她很冷淡,從來沒有教過她一次,文麗最終沒有被吸收為市體操隊的正式隊員。正式隊員都有體操服,文麗只能穿著自己的運動服和白球鞋,文麗纏著姥爺幫她縫一件體操服,姥爺給她買了一件藍色的小號游泳衣,文麗便穿上了游泳衣練體操。

練體操的經歷對文麗的演藝生涯有很大的影響,教練不管她,她就在旁邊看,自己模仿著做,側手翻空手翻都做得有板有眼,使她從小練就了很強的模仿能力,無形中培養了做演員的天賦。

在家裡,父親和叔叔抬著兩個竹竿作為單槓,文麗就在槓子上翻出各種花樣。姥爺就在床上看,非常開心。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我們天上見》

文麗對沒有正式成為一名體操隊員耿耿於懷,多年後她終於有機會問那個教練,教練說:“你的腿太長了,你肯定要長大個子的,做體操運動員是不合適的。”

這位教練確實有眼光,現在的蔣雯麗身高1.69米,的確不適合當體操運動員。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我們天上見

文麗6歲的時候,突然吵著要上學,媽媽說你還沒到上學的年齡,7歲就可以上學了。文麗表現出倔強的一面:“我不管,你不讓我去上學,我就去跳河!”

媽媽被嚇著了,於是文麗成了鐵路第二小學一年級分校的插班生,當時學校已經開學三個多月了,漢語拼音都學完了。文麗通過自學,只用了一個月漢語拼音就學會了。由於她沒上過幼兒園,不知道該如何融入集體,與同學們打成一片。她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也沒了。

那時候家家有好幾個小孩,沒有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只有文麗快90歲的姥爺是唯一一個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長。 姥爺說:“學校離家太遠,不放心。”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我們天上見》

因為鐵路二小離家太遠,媽媽不忍心讓姥爺每天辛苦接送,就把文麗轉回了鐵路四小,後來又轉到了離家很近的延安路小學。

文麗轉了好幾個學校,在每個學校待不了多久就走了,所以從來沒有被集體接受過。她的成績報告單的評語裡,永遠都有這樣一句話:不熱愛集體,不團結同學。

文麗經常被同學們孤立和欺負,姥爺把全班同學請到家裡,先熱情地用糖果招待他們,接著發話:“聽說,有一個女同學欺負我們家小文麗,你們回去告訴她,以後要是再這樣,我就要去找你們老師了。” 從此以後一切都變了,同學們熱情地拉她一起跳皮筋,給她點心吃。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我們天上見》

姥爺生病住院了,文麗從小到大吃姥爺做的飯,現在輪到她坐在姥爺的病床邊,一口一口地把飯喂到他嘴裡。

姥爺生命的最後一天,雙眼無神已經不能說話,卻緊緊握住她的手,眼角有一滴晶瑩的淚珠,慢慢地滑了下來。

姥爺的遺言是不能火葬,那是1979年,政府不允許土葬了,於是他們一家將姥爺秘密土葬。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爸爸和叔叔們用鐵鍬往棺材上填土。文麗站在那兒,看著坑裡的土越埋越多,越埋越高。有一個聲音對她說:“文麗,你的童年結束了。”

姥爺像一棵大樹,孩子像一棵小樹,小樹慢慢成長,最後大樹倒下了,小樹長大了。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文麗與姥爺

03

1984年,蔣雯麗高考成績離大學分數線差5分,雖然她是蚌埠市運動會跳高冠軍加了兩分,還是不夠,最終上了一個技校——安徽水利電力學校。1986年蔣雯麗畢業後分配到蚌埠自來水公司,成了一名工人。

她的工作是去泵房看儀表。這個工作表面看上去很輕鬆,其實很危險,氯氣一旦爆炸,人就沒了。她捫心自問:我就這樣過一輩子嗎?一定要離開這個地方,我一定要改變我的命運。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戴眼鏡的蔣雯麗在蚌埠自來水廠

蔣雯麗有點文藝細胞,被趕鴨子上架負責單位的文藝演出,參加了省裡乃至全國城建系統的匯演。在一次演出中,一位舞臺總監告訴她:“你跳的舞蹈基本功不行,但表現力不錯,不妨去試一試報考北京電影學院。”

蔣雯麗萌生了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念頭,看到招生廣告後赴京趕考。她事先沒有找人輔導,無知者無畏,所以很放鬆。初試勉強過關,第二關是特長展示,她跳了舞蹈《烏蘇裡船歌》,儘管基本功不好,但她的表現力和想象力比專業演員有過之而無不及。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認出蔣雯麗和許晴了嗎?

第三關有個題目是“講一段你最難忘的故事”,蔣雯麗眼前馬上浮起姥爺去世前的那一幕,如同打開了閥門,積攢多年的情感如潮水般湧出:

“我最難忘的一件事是我見姥爺最後一面的那一天,那一年我12歲。我是姥爺從小帶大的。當時姥爺生病住院好幾個月,我已經很多天沒有見到他了。


有一天晚上,我媽媽要陪著幾個阿姨看姥爺,我也跟著去了。在醫院病房見到姥爺,我嚇了一跳,我上次見他不是這樣,這次他躺在白色的床單上,輸著氧氣,嘴巴周圍都塗著紫藥水,不知道為什麼,姥爺的嘴巴張著,眼睛是睜著的,卻渾濁得一點神也沒有,好像已經不是很清醒了。


我當時就傻了,就蹲在他的床旁邊直流眼淚。後來阿姨就跟我說不要流眼淚,如果流眼淚就千萬不要把眼淚滴到他身上,這樣對他不好。後來阿姨們要跟姥爺告別,她們跟他說話,姥爺什麼反應也沒有。她們一個一個跟姥爺握手,他的手一動不動沒有知覺。我是最後一個跟姥爺握手的,當我的小手握上姥爺的手的時候,姥爺的大手突然緊緊握住了我的手,眼淚從眼角流了下來。姥爺知道是我。第二天姥爺就去世了。”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我們天上見》

蔣雯麗完全忘記了是考試,有靈魂出竅的感覺,彷彿時光倒流,又回到了幾十年前和姥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夏天的時候姥爺給她扇扇子,冬天的時候姥爺先起床,把她的小棉褲在爐子上烤熱了,再叫她起床上學……  

蔣雯麗講得感人肺腑,聲情並茂,催人淚下,深深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多年後她回顧那次考試:

“我覺得冥冥之中是姥爺保佑我考上了電影學院。”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我們天上見》

接下來的小品考試題目是:“唐山大地震時,你正在外地出差,得知你的家被夷為平地,所有的親人遇難,你回到家後來到你們家的廢墟前,腳下是一片瓦礫,你這時的表現是怎麼樣的呢?”

蔣雯麗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德拉克羅瓦的油畫《墓地上的孤女》,覺得那個女孩的狀態就是該表現的狀態,在別的考生倒地痛哭時,她找了一個角落,坐在地上一動不動,目光呆滯。半晌,她慢慢地抬起頭,仰望天空,兩行熱淚流了下來,此時無聲勝有聲,打動了主考官。她的這次考試被當作經典範例,至今仍然被電影學院教授上課時作為例子來引用。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考場上的蔣雯麗受到名畫的啟發表現出色

蔣雯麗大學第一年就開始拍戲,她拍的第一部電視劇《懸崖百合》就獲得了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的提名,此後獲獎不斷,憑《牽手》《金婚》《幸福來敲門》《正陽門下小女人》成為中國唯一獲得飛天金鷹白玉蘭二輪滿貫的演員,同時還憑《立春》獲得金雞獎影后,可以說是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2009年,是姥爺去世30週年,蔣雯麗第一次當導演,拍攝了《我們天上見》紀念撫養自己長大的姥爺。蔣雯麗花了5年時間寫劇本籌拍這部影片,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朱旭扮演了姥爺,還原了上世紀70年代,文麗與姥爺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跌宕起伏的情節,就像一幅白描畫。

影片中麥乳精、搪瓷杯和牙膏、蒸汽火車頭等都勾起了各個年齡層次觀眾濃濃的懷舊情緒。不少觀眾表示,看完電影也開始想念自己逝去的親人。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我們天上見》

2013年,蔣雯麗出版了散文隨筆集《姥爺》,記錄了內心深處的童年故事。她說:“姥爺和我,一個90歲,一個7歲,在70年代末,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他扶持我長大,我陪他走完人生的路,

我想把這種生命傳承的愛寫出來。”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歡迎閱讀




  

蔣雯麗和姥爺在70年代的生活,姥爺每月工資38元,撫養她長大

你喜歡蔣雯麗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你的轉發評論點贊是對我的鼓勵!

《蔣雯麗故事:命運牽住我的手》

《蔣雯麗開講啦:你可以不認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