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萼与三叶》

大家好,这里是柔与韧读书会。

今天,连云港书友嘉茵为我们推荐的书是《花萼与三叶》。

今日荐书|《花萼与三叶》

这是一本“作文本儿”,是叶圣陶的三个公子至善 、至美和至诚,在学生时代写的作文集,由“花萼”(1942年)、“三叶”(1949年)两个文集组成,后来汇编成一本书。

七八十年来,本书经过了多次再版。最近一次是2018年,被称为“给孩子们的43堂作文课”。豆瓣评分8.8分。

作为中国著名教育家的后代,他们少年时代会是怎样的生活?记得我读到大公子叶至善写的序时,眼前浮现一幅温馨画面:晚饭后,三个孩子围坐在父亲叶圣陶身边,听父亲一边读,一边分析他们的作文稿。他说:“我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还像个样儿。”

这种暖意和幸福,我小时候也感受过。我的父亲也会和我头挨着头,一边用笔在我的作文本上标记,一边说:“这句放前面,是不是会更顺畅?那句是不是和主题无关?”

叶圣陶是父亲最崇拜的语言学大师。父亲一直在研究他的语文教学方法,写了好几部著作,有的被当作大学教材。父亲那儿还藏有《叶圣陶全集》共20多册。

叶氏三公子(老二至美是女公子)行文风格都有所不同。我读的时候,会不去看作者,单凭文风去猜出自谁手,能猜中十之八九,真是文如其人。

叶至善的风格细密而明确,能看出他经过了扎实的训练。我想这也自然,他是家中长子,无论是责任,还是用功程度,都会是最让人放心的。后面的道路也看出,叶至善是一生都走在写作和编辑这条路上。

而至美,女生的笔触是细腻而生动的,每个人物的动作、表情、语气喷薄于纸上,让读的人感觉,面前就站着这样一个人,而且好像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

最小的至诚,出彩的作品也不少。他的性格是活泼的。语句静短,很干脆利落,带着那么点任性,却依然将生活刻画得极有滋味。

三个公子学生时代的作文丰富、质朴,在他们的观察和思索中,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以写成文的素材。

每篇文章,都在以我手,写我心,写他们看见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语言清新自然,没有任何词藻的堆砌,却动人心弦。最让人钦佩的是他们的文字:“通顺与繁简得当,竟有为老作家或名作家所不及的。”(宋云彬序文)

他们写身边的普通人:擦皮鞋的,司机们,门房等等。比如叶至美写照顾他们兄妹生活的佣人江大娘,母性纯良自不必说,晚上乘凉时,她的故事让孩子们的想象在夜空散发着,飘向另一个真实而俭朴的世界。

出身书香门第的叶圣陶三公子,作文中写了很多穷苦人的生活,观察之细,描述之真,总能将那些不幸和质朴,写得让人感同身受。“教读者爱上这些人物,这些人物的世界好像与读者隔得那么远,可是又靠得这么近似的。”(朱自清序文)

他们写学校里的秩事,比如考试、借书、写日记、理发,平常小事,写得意味深长。某些叙事中,我们还能看到对教育体制弊端的思考。

写自己的感悟,自然更能产生共鸣。比如学游泳,苦乐参半,读了让人不禁在心里微笑起来;写病中情味,游离的思绪,家人的关切,让读者的心也随之起伏。写在外实习,看到年轻人的不甘沉沦,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当然,生长在乱世,战争、轰炸的影响,也常常闯入他们的生活,这也成为他们作文的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去看抗战大后方的林林总总,稚嫩的觉醒显现于字里行间。

这是一本让人百读不厌的书,因为他们一直在践行父亲叶圣陶的两条作文守则:“写的时候要写自己的话,写完之后自己用心改。”

我一直觉得,青少年常常是成人之师。如今的学生,如果作文都能以此为范,不仅文风让人感觉顺畅真诚,就连社会风气,也会因之一变了。

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场人,或者你是孩子父母,这都是一本有料有趣有用的经典“作文本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