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合理、高效!厦门市纪委监委全过程精准监督,紧盯口罩分配发放

公平、合理、高效!厦门市纪委监委全过程精准监督,紧盯口罩分配发放

检查人员到思明公交第一码头总站检查驾驶员、保洁员口罩配置情况。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口罩是“标配”,更是个人防护的第一道防线。如何科学调配口罩等防疫物资,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确保口罩等防疫物资配置公平合理高效,及时顺利送至抗疫防疫一线人员手中,市纪委监委自疫情防控启动以来就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市纪委监委通过明察暗访、调研督导、个别约谈等方式,对口罩分配发放使用全过程开展监督。从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紧盯口罩分配、发放和使用各个环节;找问题、提建议、促整改、督问责,推动职能部门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手段创新防疫物资分配方式,督促口罩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分配更加合理

  督促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

  2月上旬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也是口罩等防疫物资紧缺时期,抗疫防疫一线人员的口罩保障问题一直是市纪委监委关注的重点。

  “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人均申领口罩每日0.45个,无法保障防疫工作的基本需求。”2月4日,市纪委监委有关领导在暗访筼筜街道金桥社区居委会时发现这个问题,迅速组织人员在全市范围内抽查了26个社区(村)一线人员口罩申领使用情况,督促市工信局对全市530个社区(村)口罩的申领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摸底。市纪委监委及时向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呈送《关于对防疫医用物资调配的建议》,提出将有限的应急物资紧急向社区(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等建议。该建议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别批示,提出要求。

  此后,市工信局先后分两批向全市社区(村)定向发放107.17万个口罩,3600副护目镜,2400桶消毒液。根据社区(村)每天实际上岗人员的总数,按照10天的提前量发放,确保了各社区(村)工作人员(含志愿服务者、物业人员)对口罩的需求,实际上岗人员每天均能领取到足够的口罩。

  与此同时,市纪委监委对申领口罩数量多的16家市直单位和行业部门开展监督检查。针对一些单位未按实际需求申领,未按实际上岗人员发放,下属单位口罩申领分配随意、发放底数和需求底数不清、账目台账不明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向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提出调整分配方案、发放节奏等具体建议,对个别单位申领数额大,没有及时足额发放给一线执法人员造成积压库存的问题开展追责问责,五人受到处理,其中给予一名局党组成员批评教育,三人谈话提醒,一人批评教育并调整交流工作岗位。

  在市纪委监委及时监督指导和督促推动整改下,我市社区(村)一线工作人员口罩得到足额保障,各单位口罩分配发放更加科学合理。

  发放更加高效

  督促由京东物流统一配送

  2月14日上午,市工信局以市纪委监委、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医疗物资保障组的名义下发通知,告知各区防疫应急物资将由京东物流公司从仓库直接配送至各社区(村),各社区(村)专人清点领取后,再分配给村居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

  由物流企业直接配送口罩等应急物资的举措,大大提高了应急物资配送的效率,及时缓解了基层一线口罩紧缺的局面,这一创新举措源于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检查、督促整改。

  市纪委监委组织检查人员深入街镇、村居,实地监督检查口罩、消毒水、额温枪等应急物资配送情况。检查发现,各区调配口罩等防疫物资至村居、物业等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配送流程过长。从市工信局制定调配方案并下发通知,经各区和镇街层层传达和配送后才能送达村居、物业,全程环节过多;各区与负责保管医疗物资的仓库完成对接的时间长短不一。此外,防疫物资到达各区之后,各区的分配机制不一,对于物资调配由不同的部门负责。

  为减少中间环节,压缩配送时间,减少配送流程,同时缓解区、镇街的工作压力,市纪委监委协商建立一套配送机制:由市工信局统一收集全市社区(村)和小区物业的需求、库存量等情况,再予以科学调配,每10日调配一次;由京东物流公司负责承运配送,定向配送给社区(村)、物业管理公司等基层一线。

  “由京东物流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我们可以更快获得口罩,更好地把时间和精力扑在社区疫情防控上。”翔安区内厝镇上塘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许水桥说。

  惠企全面覆盖

  督促开发企业线上口罩购买系统

  3月3日,一则公告引起大批复工复产中小企业主的关注:从这一天开始,各企业和单位可通过“i厦门”网络平台预约购买口罩。这一举措为逐步复工复产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下”(简称“规下”)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下”(简称“限下”)贸易企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了实际难题。

  在这个全国创新举措的背后,凝聚了市纪委监委对防疫物资精准监督的努力。“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通过个人预约申领口罩,速度很慢而且能领到的数量有限,没法满足企业复工复产的使用需求。”在一次监督检查中,厦门捷胜精密磨具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邱于凯向检查组的工作人员反映。邱于凯的企业只有6个员工,自2月底复工生产以来,一直存在口罩紧缺的困难,他的呼声反映了中小企业主的共同忧虑。特别是随着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增多,如何统筹配置医疗等应急物资,让惠企的政策措施更加全面覆盖?市纪委监委组织检查人员,全面深入到中小企业调研摸底,了解需求与困难。

  监督检查发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复工复产的口罩需求已得到缓解,但是逐步复工的“规下”和“限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十万家,如果仍按线下模式统计、分发口罩,不仅工作量大时间长,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全覆盖。

  针对这一问题,市纪委监委与市工信局进行了沟通,并向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作了反映。在市纪委监委指导督促下,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医疗物资保障组在前期的经验基础上,协调夏商集团、京东集团,紧急组织技术团队,开发了集体单位线上口罩购买系统。“我们员工一早就登录平台提交了申请,估计很快就能解决燃眉之急。”邱于凯高兴地说。

  “开发集体单位线上口罩购买系统,这在国内属于首创。”市民数据公司总经理上官慧柏表示。此举将破解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防疫物资难题,不仅可以便利企业复工复产,还能大大缓解基层分发物资的压力,提升防疫物资的覆盖率、准确率。

  “下一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更加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促使监督检查各项工作更加紧贴中心,有效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孙明忠表示。

(文/图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薄洁 通讯员 洪榕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