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眾生相

3月8日,湖北除武漢外新增確診新增疑似雙雙清零,29省區市新增確診病例為零,武漢累計治癒出院病例突破30000例,19地連續超10天無新增病例。

上海23萬家政人員返崗,全國多地復工率超50%,北京9成餐廳已開業,多地金融業、汽車業復工率超95%,一個個數字顯示著現實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學生們依舊在上網課,開始第一次期待開學。網課快樂生、網課特困生、划水式上網課種種因網課誕生的新型名詞充斥在網絡上。

網課眾生相


老師被迫當主播、釘釘在線求小學生放過,大家在被無數個網課翻車現場逗樂的同時,卻不知還有一群人為上網課付出了多少努力。

據數據統計,2019年,國內固定寬帶滲透率達90%,固定寬帶人口普及率達31.3%首次超過OECD36個國家的平均水平(30.9%),4G滲透率為77.6%,全國行政村4G通達率超98%。

網課眾生相


而這次的全民網課帶來的數字鴻溝讓那被忽視的百分之幾顯露出來。


1


還在上一年級的財樂根家住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的牧區,家中沒有安無線網。


為了保證網課不卡頓不延遲,在家附近找遍了信號好的地方,最後在羊圈裡安下了自己的課堂。

網課眾生相


2


重慶涪陵梓里望豐村海拔近1000米,就讀於3年級一班的小姑娘劉蕊,在家上網課時信號不好,剛開始是搬到屋外,爸媽就在院壩陪著,下雨就打傘撐著。

網課眾生相


後來想著山頭信號好,但風大,一家人花費了一天的時間就搭了個棚子。山頭當屋,木架當框,廣告布做棚,棚裡面生著火,這就是小女孩的自習室。

網課眾生相


3


寧夏唯一一個尚未脫貧的縣,西吉縣馬蓮鄉堡子的山坳住著幾十戶人家。


生活在這裡的蘇家兩兄弟也都被安排了網課,但家裡只有一部手機,要聯網需要出門去高處和拉了網絡寬帶的人家附近走。

網課眾生相


“風吹過來、信號就好一點;風吹不過來就只有一兩格,點擊‘雲校通’光轉圈圈,打不開。”


4


四川廣元市旺蒼縣金銀村的楊秀花,在離家4公里遠的一個懸崖邊發現信號特別穩定。


由於學校要求學生每天早上7點45分打卡報到,她不得不6點就匆匆起床,書包裡裝上一天的口糧,她要在懸崖邊學習到下午5點才回家。

網課眾生相


5


河南鄭州一個初三女孩因為沒法上網課,賭氣吞下了大把患有精神疾病母親的處方藥。


女孩父親身體殘疾,母親精神狀態不好,家庭貧困,父親東拼西湊也才買到一臺家裡可以聯網的手機,姐弟三人需要共用。


因為上課時間和姐弟衝突,自己當天要考試,姐姐又在學習,想到又要面對老師和同學的質疑,一時沒有想開。幸運的是女孩並沒有生命危險。

網課眾生相


女孩所在的村鎮也組織了捐款,當地政府也連夜為其添置了新家電和被褥,還送去5000塊錢,通過學校和親戚的幫助,姐弟三人也有了自己可以單獨上網課的智能手機。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個“停課不停學”的通知,雲課堂就像一把巨型耙子,露出困難的弱項短板,也撕開了我們不願相信的沉重的事實。

網課眾生相

學校針對網課直播的問卷


有的孩子在給平臺打一星,有的孩子卻在發愁流量費用的昂貴。

不僅僅是學生,參與網課的另一群體老師們,上網課的背後也不是那麼容易。

6


方艙醫院裡,江漢大學老師王飛坐在床頭為幾個班的學生上起了網課。每週二、四、五有課,一週十節課,因為出來隔離匆忙,沒有帶電腦和教材,他就在手機上下載教材備課。

網課眾生相


7


西安翻譯學院的英語老師王媛,跟著丈夫湖北探親卻因疫情被隔離。由於家裡信號不好,就到家後面的山坡上上網課。

網課眾生相


一個收納箱、兩把凳子、一臺電腦,每天一坐至少就要在山坡上待三個小時。

湖北的天氣還很冷,穿上軍大衣、羽絨褲,打開熱點在地裡上課。

8


深圳建外外國語學校的高二數學老師教師付明,滯留在老家。


為了遠程直播上課有更好的效果,他選定了已經廢棄被村民用來養牛的廢棄村小,還託家人翻山越嶺買來了粉筆,為他所教的兩個班93名學生上起了網課。

網課眾生相


學生、老師兩方都試圖通過一個屏幕架起雙方的橋樑。


目前,河南省教育廳發佈通知要求,建立無法網絡學習的學生清單,對於既不具備網絡條件的有沒有智能手機和電視機家庭的學生,建立精準幫扶機制,為家庭困難的提供學習清單、為貧困家庭學生減免手機流量費用。


安徽聯通為大別山村道邊上網課的女學生拉上寬帶,整個村子的學生因此受益。


網課眾生相


四川省宜賓縣新聯村的孩子們被邀請到剛開通了WiFi的村委上網課,解散了原本在山腰的“帳篷課堂”。


網課眾生相


各省都可以來抄一抄作業。


關於教育公平的話題不時被提及,網課直播一方面確實露出了不公平,一方面又在努力彌補著差距。

18年底那篇被刷屏的文章《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在這個時候很適合在此拿出來講。

網課眾生相


中國最前列的高中,成都七中,一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國外名校錄取,70多人考進清華北大,一本率超九成,擁有著最好的教育資源。

中國貧困地區的248所高中,師生源是周邊大城市挑剩下的,有的學校一年考不上一個本科生。

誰也無法料想,在各個方面都有著巨大差異的兩個學校,代表著中國教育的兩個端點,因為一塊直播屏幕一根網線而產生交叉串聯,發生改變。

從16年到18年,7.2萬學生跟著“遠端”走完高中三年,從高一開始的平均分差50多分,到高三最好時只差3分。他們三年一起上課、考試、作業,其中有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數人考上了本科,有的學校出了省狀元,有的本科升學率上升了幾倍、幾十倍。

雖然當時對於直播上課這一形式創新能否帶來教育公平產生了很多爭議,但那塊屏幕確確實實給另一端的孩子們帶去了不同的世界,很多時候,開闊視野的意義往往比學習重要的多。

就像文章裡最廣為流傳的那句話“那種感覺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丟下繩子,井裡的人看到了天空,才會拼命向上爬。”


網課眾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