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人人都有美好的期盼,期盼歌舞升平,期盼风调雨顺,期盼五谷丰登……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天坛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北京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北门是明代旧有的,称“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称“圜丘坛门”。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沿着整体建筑的中轴线一路由南向北行进,首先看到的是圜丘坛。这里是皇帝冬至时节举行祭天的场所,又被称作为祭天坛。坛的中心有一个圆形石板,被称之为天心石,当时的皇帝就是站在这个石板上恭读祝文的。整体是一个三层的露天圆台,两道外方里圆的围墙象征着“天圆地方”。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坛上的所有台阶和护板都是九的倍数。在中国,“九”有着很高的意誉,皇上被称为九五之尊,九霄云外,九重天无不寓意着最大、无限、至极的意思。而在圜丘坛里反复使用“九”及其倍数,正是古代匠师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使“天”的概念能在天坛建筑中更好地体现出来。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圜丘坛北边的皇穹宇是供奉神位的场所,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有镏金宝顶,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金顶的蓝宝石巨伞。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祈年殿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是皇帝向天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祈年殿还有一个镇店之宝——大殿地面中心的龙凤石。石板上有天然的黑白纹理,竟和殿顶金龙藻井中心的“龙凤呈祥”浮雕对应一致,上下垂直相对,互为呼应,相映成趣。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是中轴线上三个主要建筑,连接这三座主建筑的是一长长的贯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桥。它长360米,宽29.4米,丹陛桥北高南低,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北行有步步登高、如临天庭之意。丹陛桥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祭天作为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曾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至清末,一直举行祭天典礼,绵延约五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岁月更迭,这座古老的建筑依然默默地承载着凝固的历史,夕阳中的天坛穿越世纪长空依然焕发着绚烂夺目的中华神韵。愿天坛继续为她的中华子民带来吉祥,带来福祉!祝福伟大的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福伟大的人民生活吉祥,福乐安康!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如果这篇文章让您阅读愉快,别忘了点赞、关注、收藏、转发哦,感谢您的支持!

细数天坛的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中国文化必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