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疫情卻“撐不過”兩個月?

嘉顏66


過去十幾年要說什麼行業的利潤率最高,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房地產,比如在前幾年我國富豪榜上很多都是從事房地產行業開發的那些人,即便到現在,仍然有很多富豪從事的是房地產開發活動。

按理來說,這些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人財大氣粗,面臨一些特殊情況的時候,他們應該比普通行業或者普通人能夠支撐更長的時間,但是經歷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後,很多開發商明顯都撐不住了,無論是大開發商還是開發商的日子其實都不太好過。

據有關數據統計,自2020年1月份以來,目前全國已經有100多個開發商申請破產,還有很多開發商面臨銷售業績下滑,現金流吃緊的情況。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不太明白,房地產行業錢這麼好賺,利潤這麼高,那為什麼這些開發商撐不夠兩個月時間呢?

雖然這些開發商表面看起來風光無兩,其實他們隨時都可能會面臨風險的邊緣,因為目前大多數開發商都是進行槓桿開發。

所謂槓桿開發,就是自己只需要出一部分小資金,然後就可以通過借銀行貸款其他融資方式來開發項目,目前很多開發商自有資金只佔25%左右,另外的75%基本上都是通過銀行貸款或者其他融資渠道來獲取資金的。比如開發一個10億的項目,開發商只需要有2.5億就行,另外的7.5億可以通過銀行貸款或者其他渠道進行融資。

除了銀行貸款等其他融資渠道之外,目前大部分開發商都會採取預售,項目還沒有建成之前就可以把房子賣掉,這樣就可以獲得資金用於項目的開發。而且目前很多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資金基本上都是由建築商墊資,開發商前期並沒有支付這些資金,所以開發商前期墊付的資金相對是比較少的。

開發商的這種槓桿開發,在市場行情比較好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風險,因為項目只要能夠正常完工,沒有什麼違規違法的事情,都可以把房子賣掉,然後獲得資金用於償還其他債務或者欠款。

但是如果遇到市場行情不好,或者一些特殊情況的時候,開發商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當中樓市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很多城市已經關閉線下的銷售渠道,所以很多開發商只能轉到線上進行銷售,但是除了個別大的開發商之外,中小開發商的線上銷售效果其實也並不是很理想。如果開發商項目不能及時銷售出去並回籠資金,那麼開發商會面臨很大的債務壓力,結果有一些中小開發商扛不住的,只能選擇破產了。

而且2020年是很多開發商債務集中到期的一年,前幾年在樓市行情比較好的時候,很多開發商都是紛紛舉債擴大項目,很多開發商當前的負債率都非常高,有很多開發商的資產負債率都達到80%以上甚至更高。



而這些開發商所借的債務有很大一部分在2020年將會到期,根據有關數據統計,2020年全國開發商到期的債務將超過6000億人民幣,這些債務有很多都是在2020年上半年到期的。而開發商目前剛好遇到肺炎疫情樓盤銷售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能回籠資金,所以很多開發商出現了債務違約的情況,如果疫情持續下去,會有更多的開發商扛不下去。

實際上自疫情發生以來,受到影響的不只是開發商,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很多行業都有可能扛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因為目前很多企業的現金儲備都是比較少的。根據之前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一份調查數據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現金儲備都只夠用1~2個月時間,其中34%以上的企業現金儲備只夠一個月時間,如果現金用光了,對企業來說,潛在的風險是比較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