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中,老赤峰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 今天我们特意把原来咱们蒙古族中学历任近10年校长的吴老请来,共同聊一聊蒙中的历史。这个老照片就是咱们当时校址刚确定在咱们城区,现在叫万悦商城那个位置,这个楼是哪年建的呢?

蒙中,老赤峰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


赤峰蒙古族中学原校长 吴占生 这个楼是1955年建的。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 那看它这个地方,这好像院子不是那么平整,这是什么呀?
赤峰蒙古族中学原校长 吴占生 这是菜地,种的甘蓝。那个时候这个菜地,归姓张的一个农民师傅。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 那就是说这个,还不全属于蒙中的一个范围呢。还没有完全归蒙中。
赤峰蒙古族中学原校长 吴占生 后来跟人家协商,才买下这个菜地,变成了后来的操场。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 当时,这个热河省因为它的中部和北部,都是蒙古族居住区。所以说热河省当时对于少数民族的教育是非常重视。这样它就说,当时一个是建立一中,就是蒙中。还有一个就是蒙小,是热河省主推的两个学校。一个是中学,一个小学。当时就在当时的昭乌达路的前身,就是车站大马路的顶头,就是它的东南角这个位置上,投资盖了这所办公楼。1956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以后,昭乌达路上出现的第一座现代化楼房。当时的盟委,盟公署那些楼房都是1958年才建立的。它也是在六道街往南,整个(盟)新城区里面,出现的第一座现代化楼房。别看这个楼房不大,但是它的意义很大。再一个就是说,也反映了当时热河省政府对蒙古族教育的重视程度,就是它把最好的楼房,建在了蒙古族中学的院内。就反应了当时的党对民族政策的重视程度。


赤峰蒙古族中学原校长 吴占生 在这个楼的路北,同时建了一个礼堂。赤峰地区的大型会议都在这召开。就是昭乌达盟从林东搬迁到赤峰市红山区这个地方的时候,第一届人代会就在这里开的。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 我的印象就是礼堂顶上全是大方格的吊顶,大礼堂上安上电扇,还有吊灯。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 在蒙中礼堂出现以前,赤峰市没有现代化的礼堂。只有一些剧院,影院。但是真正就是礼堂,其实蒙中是第一座。所以说,昭乌达盟迁到赤峰,它1956年迁来之后,要开成立的党代会。所以它没有地方,正好恰巧借用了蒙中大礼堂这个位置召开的这个会议。所以说这个礼堂,还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在里面。

蒙中,老赤峰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


赤峰蒙古族中学原校长 吴占生 赤峰蒙中的前身是内蒙古自治学院,1945年,在张家口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乌兰夫在那个会上提出,要成立内蒙古的学院和培训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这张照片就是1946年,乌兰夫的照片,他在那儿当院长。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 我还记得有那么一段历史,十一中成立之后,1977年有一批汉语老师,从一中调到十一中任教。我记得在恢复高考以后,这些老师送了好几批考上大学的学生。到了90年代,都任到各个学校当校长去了,这说明他们的教学骨干力量非常多。

赤峰蒙古族中学原校长 吴占生 蒙中的升学率,1981年,蒙授理科,全班100%都升入大学。就是建国后,一直到60年代70年代,很多自治区的厅级干部,都是自治学院培养出来的,你像后来的孔飞,自治区主席,他是半自治学院的。后来的王凤岐,自治区副主席。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 赤峰蒙中和它的前身内蒙古自治学院,是当时内蒙古早期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 当时在内蒙古自治区属于首屈一指的一个蒙古族授课的升学率最高的学校。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对蒙中的一种仰望,就是国庆的时候,蒙中的学生是在国庆游行里面,它是一个主体。最抢眼的。还有一个就是说,在国庆的时候升国旗,往往是蒙中的那一男一女两个当旗手,伴随着国歌,他把这个国旗冉冉升起。这个游行队伍里面也是,我记得蒙中的学生穿民族服装。

蒙中,老赤峰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 民族服装是一个。前面的仪仗队,军鼓队,非常有气势,都是蒙中的。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不管是哪个学校,这个醒目的墙上,都有一个毛主席的语录。叫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我感觉就是咱们历史上的蒙古族中学恰恰就落实了这一点。它不管是德育,从这个从政这方面。智育,从升学这方面。体育,从涌现出一大批体育明星也好,健将也好。还有很多的演职人员,这都属于文化体育类的,这个蒙中做的是非常到位,我感觉它是培养了各行各业的顶尖的人才。

赤峰台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